孩子专注力差,和家长有关系吗?怎样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想要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但是往往收效甚微。很多家长并不知道,正是因为自己在生活中的许多行为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一天玲玲去闺蜜家做客,闺蜜和她四岁的儿子小可乐,还有小可乐的奶奶在家。玲玲和闺蜜坐在沙发上聊天,小可乐就在客厅前的地垫上认真的玩着他的奥特曼。一段时间之后,一个现象引起了玲玲的注意。
玲玲和闺蜜在沙发上聊了半小时,小可乐奶奶就前前后后过来了四五次。每次都是对小可乐的各种关怀,比如宝宝是不是渴了呀?宝宝要不要吃点水果呀?宝宝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会儿啊?本来认真玩着奥特曼的小可乐不一会儿就丢下奥特曼跑去看电视了。这时闺蜜刚好和玲玲抱怨,幼儿园的老师总是说小可乐的专注力比较差,上课的时候老喜欢走神。这时玲玲语重心长的和闺蜜说:''你看刚刚小可乐在这里玩玩具,中间却被四五次打扰了,这不就是在破坏他的专注力吗?''闺蜜这才发现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家长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1.对孩子频繁关心
就像上文中所提到的小可乐奶奶一样,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总是怕孩子渴了、饿了、磕着碰着,所以总是时不时的去对孩子关心一番。但是很多家长往往没有注意到这种关心的时机,孩子在认真的玩一个玩具或做某件事的时候,家长这时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在旁默默的观察他,而不是去打扰他。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本来专注力就有限,再被家长这样打扰一番就更难集中注意力了。
2.对孩子过度干涉
有些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总是表现的非常心急。
比如在孩子还不会走的时候,总是喜欢拎着孩子的胳膊让他尝试行走或跳跃;而在孩子会走了之后,就巴不得他马上就能跑起来;甚至在孩子上学之后,遇到作业上的难题,有的家长都恨不能自己帮孩子把作业做了。这些行为都是非常不可取的,家长们的代劳直接剥夺了孩子们从探索中获得知识的渠道,孩子们本来能够静下心来把这件事完成,却被家长越俎代庖了。
3.错过培养孩子专注力的黄金时间
家长们开始注重孩子的专注力问题,通常是在孩子上了小学需要用成绩说话之后。这时很多家长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想要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但是费时费力的同时却收效甚微。
这主要是因为孩子专注力不高这件事由来已久,并且已经错过了培养专注力的最佳黄金年龄。
科学研究证明0~6岁是培养孩子习惯的黄金期,因为此时孩子大脑尚处于飞速发育阶段有很强的对外界事物的吸收能力。特别是在2~3岁这个阶段,孩子脑内的神经元数量更是高达成年人的1.5倍。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孩子的黄金发育期培养专注力,孩子将获益一生。家长在生活中的这些无意识行为,通常都会导致孩子的专注力变差,这将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专注力差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1.稳定性差
没有良好的专注力,孩子就很难对一件事拥有长时间的注意力,这对孩子的学业影响无疑是非常大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孩子不能很好地吸收到老师教导的知识。
专注力差也会导致他在完成作业时,效率低下。这种种表现都有可能让一个有学霸潜质的孩子沦为学渣。
2.自身控制能力差
专注力不好的孩子,常常伴随有行为控制能力不佳的现象。
这常表现为语言和行动上的不一致,比如他明明想要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溜滑梯,却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嘴上说着去溜滑梯却往反方向吸引他视线的蹦蹦床走去。
长此以往会对小朋友的社交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耍。
3.缺乏自理能力。
专注力的缺乏也会导致组织能力的匮乏。
在日常生活中整理物品,分门归类,常常需要我们调动起自己的组织规划能力,而孩子缺乏专注力,就会导致把家庭整理弄得一团糟。大多数专注力不好的孩子都会有一个乱糟糟的房间。
既然专注力对孩子如此重要,那么家长在抛弃那些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习惯后,应该怎样科学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如何科学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1.善用道具
家长们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当孩子表现出对某一样事物非常感兴趣时,我们应该利用孩子的这份兴趣培养他的专注力。
比如孩子如果对乐高非常感兴趣,家长们就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然后陪孩子一起认真的拼装乐高。这样孩子伴随着自己的兴趣,不知不觉间就锻炼了自己的专注力。
2.分阶段完成任务。
家长们可以把孩子每天的学习任务分成若干个阶段,然后在孩子每完成一个阶段后,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这相较于给孩子定每天的学习时长更为科学,能让孩子明白这个阶段的目标具体是什么,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孩子的专注力。
3.不给孩子贴标签。
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会和孩子说,他是一个专注力不好的孩子。其实这种贴标签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