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有哪些习俗
8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春节,是咱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喜气洋洋的日子,我们也讲究个好意头,所以,从古至今,民间流传了许多代表了大家朴素愿望的规矩。新年来了,一起来学学大年初一到十五的这些规矩,别让人觉得你不懂礼节,不讲礼貌。
初一
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新年里打碎了家具,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二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初六
大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盛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 12 岁的男孩,因为 12 是 6 的两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人们都会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初八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初九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信众要主祀玉皇大帝,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初十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十一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十二至十五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而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初一
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新年里打碎了家具,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二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初六
大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盛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 12 岁的男孩,因为 12 是 6 的两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人们都会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初八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初九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信众要主祀玉皇大帝,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初十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十一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十二至十五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而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展开全部
1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已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如今的人们除了沿袭以往拜年的方式外,又兴起了网络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开门炮仗
2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是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贴画鸡
3

中国民间将新正的前八天分别以六种动物和人、谷相称。正月一日为鸡日,即吉日。用鸡辟邪之举,方法是杀鸡著门或贴画鸡于门,称之为贴画鸡,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吃年糕
4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吃汤圆
5

大年初一早晨吃汤圆具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一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饮屠苏酒
6

据传,屠苏酒是由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浸制而成。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每年腊月,孙思邈总是要分送给众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 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给压岁钱
7

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在中国,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民间曾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已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如今的人们除了沿袭以往拜年的方式外,又兴起了网络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开门炮仗
2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是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贴画鸡
3

中国民间将新正的前八天分别以六种动物和人、谷相称。正月一日为鸡日,即吉日。用鸡辟邪之举,方法是杀鸡著门或贴画鸡于门,称之为贴画鸡,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吃年糕
4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吃汤圆
5

大年初一早晨吃汤圆具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一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饮屠苏酒
6

据传,屠苏酒是由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浸制而成。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每年腊月,孙思邈总是要分送给众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 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给压岁钱
7

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在中国,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民间曾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们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一日举行祭灶辞灶仪式。
腊月二十四是扫尘的日子,除旧迎新,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腊月二十五是推磨做豆腐,迎接玉皇大帝查访,好好表现希望玉皇降福来年。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以前社会经济不发达,只有过年才能吃到肉,所以叫年肉。
腊月二十七赶年集,置办春节所需物品,宰年鸡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者是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我们现在是贴春联、窗花、年画等。
腊月二十九“祭祖”,上坟请祖上大共,这是对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腊月二十九也是除夕的前一日也叫“小除夕”。
腊月三十是除夕,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守岁(俗名熬夜),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半夜时分。
腊月二十四是扫尘的日子,除旧迎新,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腊月二十五是推磨做豆腐,迎接玉皇大帝查访,好好表现希望玉皇降福来年。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以前社会经济不发达,只有过年才能吃到肉,所以叫年肉。
腊月二十七赶年集,置办春节所需物品,宰年鸡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者是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我们现在是贴春联、窗花、年画等。
腊月二十九“祭祖”,上坟请祖上大共,这是对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腊月二十九也是除夕的前一日也叫“小除夕”。
腊月三十是除夕,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守岁(俗名熬夜),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半夜时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2、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春节的风俗
3、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2、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春节的风俗
3、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