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相映红全诗是什么?

 我来答
演义神奇
2023-08-31 · 此用户已被认证永远不会得到宝藏回答
演义神奇
采纳数:3447 获赞数:145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人面桃花相映红”出自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全诗如下:

题都城南庄

【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全诗的解释如下:

去年春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词句注释

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赏析

  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它诠释了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作者简介

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1111
2024-11-25 广告
黄学峰医疗美容是一家富贵包专科医院。由黄学峰亲自带领的专注治疗富贵包团队覆盖全国100余城市。黄学峰医疗美容致力为拥有“富贵包”而苦恼的患者提供诊疗方案,凭借专利技术在行内一直拥有良好口碑,成为名副其实的求美梦工厂!黄学峰秉承"用效果回报每...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1111提供
小阳同学
2021-03-0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小阳同学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10 获赞数:30117
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二等奖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白话翻译:

去年春天 ,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扩展资料:

此诗的创作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而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则记载了此诗“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生活帮手小玲
2023-08-06 · TA获得超过208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147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89.9万
展开全部

全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春天,在这户人家里,我看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显得分外红润。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注释:

1。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2。相映红:互相衬托。

3。不知:一作“秖(zhǐ)今”。

4。去:一作“在”。

5。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出处:

《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八。

创作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中记载: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赏析: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全诗共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这是一首即兴的诗,它给人看到的似乎只是两个简单的画面——桃花相映着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但是,由于人物的活动贯穿其间,由于画面里(桃花)与画面外(诗人)的对比、映衬,便巧妙地显示了人物感情的发生、发展和起伏跌宕的变化,诸如初遇的脉脉含情,别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访,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来了。全诗自然浑成,犹如从心底一涌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尽。

启示:

美不仅在外貌上,更在于内心的光彩。一个人的内在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内涵,才能真正达到“人面桃花”的境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零粉丝做起
高能答主

2023-08-06 · 从头开始啊
零粉丝做起
采纳数:4758 获赞数:5274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全诗

题都城南庄

【作者】崔护 【朝代】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

去年今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注释

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而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则记载了此诗“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赏析

《题都城南庄》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它诠释了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作者简介

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迹不详。贞元十二年(796)进士。官岭南节度使。《全唐诗》存其诗六首,尤以《题都城南庄》脍炙人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周智佳free
2023-07-27 · 超过1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万
展开全部
唐·崔护 《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白话释义:在去年的今日,就在这个门的里面,美人粉红的脸颊映照着那艳丽的桃花;今天故地重游,却不知道美人在哪里,不见古人却见故景,那艳丽的桃花依然盛开在春天的风中。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考场失意,春天里独自在城外散心,在桃林深处遇见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彼此都有好感,到了第二年作者再来的时候,却不见姑娘在何处,只有那桃花依然迎风怒放,令人怅惘。诗文赏析:崔护这首诗用“人面”“桃花”作为贯穿线索,议决“去年”和“今日”举行同时、同地、同景而“人差别”的局面比拟。把书生的巨大情感曲折而情深意长地表达出来。全诗充满情节性,富于传奇色彩,甚至有喜剧效果,既是叙述诗,又是一首抒情诗。描绘抒发了一种人生体验:偶然相遇的美好东西,如果再去刻意追求,未必复得。所以遇到美好的事物,就应该及时把握。作者简介:崔护(772 — 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迹不详,唐代诗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郡斋三月下旬作》 、《五月水边柳》、《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题都城南庄》、《晚鸡》、《山鸡舞石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