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期,虽然德国的数据损失比法国大得多,但是一战的欧洲部分主要以法国北部和波兰为战场,法国作为战场,其工业基础和农业基础遭到了严重破坏,再加上法兰西这个民族本身就喜爱艺术与和平,比较厌战,以及统治阶级能力不行、军队装备落后等原因,自然也就战斗力低下。
而德军虽然损失很大,但保留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希特勒又擅长治国,因而经济恢复很快,并且拥有机械化的部队和强大的装甲部队,所以才干得过法国。
不过不要误会,如果没有希特勒这个精明人,光靠兴登堡这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德国最多也就跟法国持平,所以统治阶级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平心而论,法国人是败在战略上的,在想定的战术方向(马奇诺防线与德军正面对抗)法国人打得并不差,在技术兵器方面法国人也并不落后于德军,虽然没有集中使用坦克导致法军突击能力不足,但是法军摩托化程度更高,因此,马奇诺防线的存在其实解放了法国的机动兵力,只是法国人过于僵硬的计划,不但没有善用自己的机动兵力,反倒将其以最快的速度葬送掉。
法国人对一战德国人施里芬计划的印象过于深刻,以至于认为德国人会复制一战的方案(事实上德国总参谋部的确是这么做的),问题是德国偏偏出了一个不按照常理出牌的曼不群,以及欣赏曼不群方案的希特拉。一战德国是右翼大包抄,越过比利时,从法军左翼包抄,意图实现一个规模巨大的鲁腾型会战,把法军主力聚歼于以巴黎为中心的大口袋之中。
法国人吸取了一战的教训,就是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军比利时,主要是基于两个理由,第一把战线推进到比利时可以缩短战线宽度,不给德军从法军左翼包抄的机会。第二是避免重蹈一战法国北部惨遭蹂躏的悲剧,把战场推进到比利时境内,要蹂躏就蹂躏比利时吧。所以法国的人作战计划就是右翼依托马奇诺防线死守,左翼以最快的速度推进到比利时境内,法军的机动性越强,动员能力越强,就可以越快的进入比利时,把战线推得越远。最后实施的结果:应当说超乎预期,英法联军的“配合”超乎想象,如此庞大的军团一头扎入比利时,以后再转向面对后路包抄的德军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在德军箭头以南,法军已经无法拼凑出像样的机动兵团来解救被包围的军队。
二战时代双方机动能力都远优于一战时期,幅员狭窄的法国在德军机动兵力的快速进攻下,法国人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在后方重建自己的部队,果断投降就成了最有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