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他们去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19日电 国家发改委19日举行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介绍,超过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赵辰昕介绍,2020年,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城镇化领域改革红利和政策效应加快显现。
其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明显。赵辰昕称,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超过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居住证制度有序实施,向未落户常住人口发放1亿多张居住证,含金量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农业转移人口享有更多更好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技能培训等服务,90%左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或政府购买学位的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赵辰昕指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快推动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他们去城市的原因是什么呢?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发展需大量劳动力输入。2、城市就业机会多,农村就业机会相对少,有大量劳动力需外输。3、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教育、生活、医疗条件相对优越。4、农村经营规模小,个体分散,农产品农民定价能力弱。
根据农民市民化的实现方式,可以将农民市民化的路径分为“被动城镇化”和“主动城镇化”两类。前者主要是指由政府主动推进、通过“征地安置”实现农村土地的城镇化和农民身份的“农转非”;后者主要是指农民自主选择进入城镇的市民化过程,包括经济途径(进城投资创业、购房入户)、人才竞争途径(考大学、在城镇找到长期稳定工作)等。
2023-10-1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