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是否是姜文的一部大失水准的烂片?
电影好不好看是一回事。
个人是否喜欢是一回事。
影片本体角度是不是很糟糕并糟糕到“烂片”地步是另外一回事。
而且最后这一点是一个专业性判断,独立于前两者存在。
一. 《一步之遥》跟所谓“烂片”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你当它是一部类型片来看,那它是烂片无疑。因为类型片除了电影的基本艺术标准、工业标准之外,更有严格的市场标准:大的规则不可违背,在此基础上内容小创新,技术大推进。大体如此就算是类型佳作了。
但《一步之遥》压根就不是一部类型片,甚至具有反类型的气质,你如果抱着看类型片的期待进影院,必然会带着WTF的感慨离去。从这个意义上讲,“烂片”是坐实了的。
不过,如果抛开类型法则,只用电影的标准来论电影。《一步之遥》有缺点,有问题,但它绝不是烂片。
观众大多骂一部电影烂,纯了表达某种预期不符带来的情绪不满之外,基本说不出什么“烂”和“不烂”的区别在哪里,所谓文学的那条“金线”,你看不到不等于不存在。
二. 跟自己预期不符中国电影过去十年基本在全面倒退,的确没什么亮点,包括观众的一些常识判断和标准都已被不知觉的绑架。
没有判断标准后,只要看到自己认知范围已外的东西,第一反应就是“党同伐异”,开口不过脑子就骂烂片。
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看下来,基本还是上面的评价:有缺点,但绝非烂片,不少环节甚至是业内翘楚。
三. 这不是一部供大众消费的商业电影,而是一部“艺术电影”这是一部立意新颖的自体反思电影,影片观照的是姜文对电影艺术的态度和见解,不同于过往大师反复抒发的“造梦师”戏我难分,反为梦境所困的迷失,姜文独树一帜地保持着诗意而自负的清醒。同处亦真亦幻的光影世界,前者是清醒地言说迷醉,姜文则是迷醉地强调清醒。
影片的张力则并非来自戏剧层面,因而故事性极差, 而是源于内涵与形式的表层分裂与深层自洽,即反电影的迷影。用电影化的剪辑技巧配置“非电影化”的舞台演讲、评书、舞蹈、歌剧、话剧等艺术形式及其语境氛围,既有对定式思维的叛逆,也有对经典理论的尊重,以反电影之姿行爱电影之实,因爱而反,以反示爱。
因为类型片除了电影的基本艺术标准、工业标准之外,更有严格的市场标准:大的规则不可违背,在此基础上内容小创新,技术大推进。大体如此就算是类型佳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