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严防太监干政,却为何没有能杜绝宦官干政?
朱元璋严防太监干政,却为何没有能杜绝宦官干政?
宦官之祸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似乎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只知道第一个弄权的宦官叫赵高,之后历朝历代或多或少都有宦官弄权的影子。
西汉稍微好点,但东汉就不行了,东汉几乎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之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因为动荡,宦官弄权的案例相对较少,隋朝因为二世而亡,宦官来不及表演,而留在唐朝表演。唐朝的宦官权势熏天,唐后期干脆直接拥立皇帝,皇帝都拿这些个宦官没办法。宋朝鉴于前朝之祸,限制了宦官的权力,但北宋后期,依然有宦官权倾朝野,比如童贯。
元朝更不用说,宦官弄权,几乎导致亡国,所以到明朝的时候,朱元璋跟大臣们发誓说,决不允许宦官弄权,洪武十年,朱元璋下令禁止宦官子弟读书写字。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特意铸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铁牌上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可见朱元璋的决心,而当时宦官的权力的确一度跌入了历史的低谷。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朱元璋对宦官专权的严格限制。
洪武十年的时候,当时朱元璋批阅公文,当时他身边的一名老太监,出于好心指出公文之中的错误。朱元璋也的确知道老太监所言是正确的,但事后朱元璋对此人的做法是,驱除皇宫,遣回家乡,归还原籍。
所以说,朱元璋对于太监,哪怕没有错,只要有一点越权,都不放过,那么,朱元璋决心这么大,明朝该不会出现宦官专权了吧。
大错特错,不仅宦官专权上演,而且还滋生出了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这样的大太监,这几个人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极其高,尤其是刘瑾和魏忠贤。刘瑾把持着东厂、西厂和内行厂,目中无人,无人敢惹,而他大肆贪污,结果还上了中国古代富豪榜。至于魏忠贤,更不得了,别人都直接称呼他为九千岁,到处建生祠,排除异己,成立阉党集团,无法无法。
那么,朱元璋这么严格防范宦官专权,为何还是没用?其实,原因就出在朱元璋自己身上,因为他的一个决定,导致出现权力漏洞,宦官就这样抓住这个漏洞,作威作福。这个漏洞就是他废除了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