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发现银河系外第一个行星的迹象,距离地球有多少万年的光阴?
目前银河系外第一个行星大约距离地球2800万光年。
为什么要寻找系外行星?
目前我们已经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以及银河系外的行星上进行探索,这是极其困难的,要靠现有的天文观测技术,就难以精确地观察系外行星。只有通过过场现象以及光的弯曲现象,才能大致判断行星的大小和质量,同时用光谱来判断行星的大气成分,但是由于距离太远,误差往往很大。按照现在的观点,对太阳系外行星的研究,不能判断行星是否能成为另一颗人类家园,也不能确定行星的探索价值,但系外行星依然是科学家在太空探索中的关键。
什么是行星?
行星通常是指它们不发光,被恒星包围的天体。它们的名字来自它们的位置,不固定在天空中,就像走路一样。它的旋转方向通常与周围恒星的旋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要有一定的质量,行星的质量应该足够大,接近球形,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当某些与冥王星大小的物体相仿时,行星这个术语的科学定义似乎更具迫切性。从历史来看行星名称来源于其所在位置并不确定,就像漫步在星空中。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被人类发现。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已发现超过5000颗星系内的行星,包括星系内的太阳系外。
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发现这颗行星的?
天文学者一般用凌日法探测太阳系外行星。这样做的原理是,在行星从恒星前面经过时,可以观察到一颗恒星的暗淡。天文学者用望远镜长期监视大量恒星,扫描并记录其亮度变化,以寻找系外行星存在的线索。这一方法几乎总能成功地发现银河系中的行星,但是对星系外行星的探测往往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