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到底有什么用?
展开全部
有人觉得读书无用、文学无用,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不如技术一样能带来金钱。但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生活如果离开了文学,会是什么样子?那么,文学到底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一篇文章,看看这位作者的见解是怎样的。
文学到底有什么用?我先试着从宏观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文学,与历史一道,记录着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史书记录了我们先辈的发展历程,文学则记录了我们民族的心灵。从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过程;藉由文学,我们则能够真切触碰到许许多多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文学是一份永恒的遗产,仅仅把它看做口所常玩的陶冶工具或自我激励工具,未免小家子气。
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哪里?就在如河汉之无极的文学遗产中,那里有我们先人的情怀、希冀;那里投射着足以令富足康乐的当代人汗颜的人格操守、志趣追求;那里是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美之所在。没有这样的认识,一个人的心灵永远贫瘠;一个人的人生微不足道。
“中国文化”这个词,早被各路当代英雄玩成了招徕听众的狗皮膏药炖鸡汤。然而,在背负继承和传扬中国文学与文献的有志者心里,自有一个“中国文化”的模样在,这就是重视自我、重视个体人格尊严与重视个体与自然、社会之间关系并行不悖的人文精神。“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这是对乡土的眷恋;“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这是并家国之思而言之。有家国之思,然后有屈宋诸骚、贾刘之辞;有家国之难,然后知刘琨诗文,缘两集之哀愤;张巡传叙,慨三忠之壮烈。或有“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或有“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从《梅花岭记》到《与妻书》,从《满江红》到《正气歌》,里面民族自尊、爱国忘身的气概,足使童子老成、壮夫发奋,是中国之所以历劫而不灭的精神力量。
小到个人,大到民族,活的就是那一股子精神气。文学的这种用处,是不能用几张钞票论斤议价的。
无论浊世如何现实,我们总相信着高洁忠贞的爱情,因为我们记得《诗经》里的情话,乐府中的誓言,为《孔雀东南飞》感动,缘《折杨柳》和《杨叛儿》微笑。《西厢》、《牡丹》、《墙头马上》、《红楼梦》,哪一部是无刻骨铭心的体验而作得出的?陈祚明说《十九首》之所以动人,因为“能言人同有之情”、“人人本自有诗”,其实《西厢》、《红楼》何尝不是如此?历来说儒家诗教注重功利,然而孔子尚云兴观群怨,刘勰尚云文之为德也大矣,《左传》以立言为不朽,《典论》以文章为经国大业、不朽盛事,放到号称“现代文明”下的当代,居然有人在上问“文学有什么用”,居然一大批人回答的核心是“让自己爽”,如此倒退的认识水平,令人莫名惊诧。你们真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读书人么?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哪里去?我们为何欢喜?我们为何悲伤?富贵而慊慊,贫贱而不平;得志慷慨,失路徘徊;恒别相亲,乍失所爱。种种人生感悟,实际是对超越短暂人生的永恒追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命、懂得生活。“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之能故?野没春其必华,草无期而遗露。经终古而常然,率品物其如素”,这几句加上“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和写了七大部的《追忆逝水年华》神理揆一。
这么多普鲁斯特的粉,怎么忘记文学是使人生永恒的神器了呢?
最后补一句:什么时候不再问“文学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你离有文化、有修养的异性就不远了;什么时候自己有了良好的文学修养,高尚的爱情就触手可及了。
有人说我举的例子都是古代文学。
因为,“现当代文学”诸位大人物,除鲁迅先生外,我均对之持保留态度。“作家”和文学家、“作品”甚或“稿子”与文学作品之间,私以为还是不要模糊了界限方好。二十多年前全民爱文学,遍地出“作家”,这几年方开始鼓吹“作家学者化”,说明了什么?说明某些人和他们的文字缺少一点文化,缺少对二千年古典文学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当代文学”,尤其是那几位“先锋”、那几位“陕军”、那几个目下或靠着糟改曹雪芹出名、或借着惊人描写获奖走穴、或凭着没事指着“伤痕”诉苦抹泪的圣之时者,其文学修养、气节操守颇异于我辈的欣赏趣味。心理健康与否都是问题,居然也叫“文学家”;卖的稿子居然也叫“文学作品”,偶一思之,真有不知今夕是何年的赶脚。文学,文学,前一个字是文,文者采色也,观之足以悦目,诵之足以动心;后一个字是学,学者才学也,感物造端,材智深美;经史子集,舍之焉济?专靠绘声绘色写男女帏内事出名成家,欣欣然自以为作家矣文学家矣,我是不敢自命懂得这些人和他们的大作的。故阙而不论。
以上内容《文学到底有什么用?》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内容,当然作者的表述未必准确,仅供大家参考,但我们可以同时进行自己的思考,想想文学在今天到底有什么用,相信大家能够找到答案。 c_kan();
文学到底有什么用?我先试着从宏观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文学,与历史一道,记录着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史书记录了我们先辈的发展历程,文学则记录了我们民族的心灵。从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过程;藉由文学,我们则能够真切触碰到许许多多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文学是一份永恒的遗产,仅仅把它看做口所常玩的陶冶工具或自我激励工具,未免小家子气。
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哪里?就在如河汉之无极的文学遗产中,那里有我们先人的情怀、希冀;那里投射着足以令富足康乐的当代人汗颜的人格操守、志趣追求;那里是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美之所在。没有这样的认识,一个人的心灵永远贫瘠;一个人的人生微不足道。
“中国文化”这个词,早被各路当代英雄玩成了招徕听众的狗皮膏药炖鸡汤。然而,在背负继承和传扬中国文学与文献的有志者心里,自有一个“中国文化”的模样在,这就是重视自我、重视个体人格尊严与重视个体与自然、社会之间关系并行不悖的人文精神。“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这是对乡土的眷恋;“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这是并家国之思而言之。有家国之思,然后有屈宋诸骚、贾刘之辞;有家国之难,然后知刘琨诗文,缘两集之哀愤;张巡传叙,慨三忠之壮烈。或有“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或有“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从《梅花岭记》到《与妻书》,从《满江红》到《正气歌》,里面民族自尊、爱国忘身的气概,足使童子老成、壮夫发奋,是中国之所以历劫而不灭的精神力量。
小到个人,大到民族,活的就是那一股子精神气。文学的这种用处,是不能用几张钞票论斤议价的。
无论浊世如何现实,我们总相信着高洁忠贞的爱情,因为我们记得《诗经》里的情话,乐府中的誓言,为《孔雀东南飞》感动,缘《折杨柳》和《杨叛儿》微笑。《西厢》、《牡丹》、《墙头马上》、《红楼梦》,哪一部是无刻骨铭心的体验而作得出的?陈祚明说《十九首》之所以动人,因为“能言人同有之情”、“人人本自有诗”,其实《西厢》、《红楼》何尝不是如此?历来说儒家诗教注重功利,然而孔子尚云兴观群怨,刘勰尚云文之为德也大矣,《左传》以立言为不朽,《典论》以文章为经国大业、不朽盛事,放到号称“现代文明”下的当代,居然有人在上问“文学有什么用”,居然一大批人回答的核心是“让自己爽”,如此倒退的认识水平,令人莫名惊诧。你们真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读书人么?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哪里去?我们为何欢喜?我们为何悲伤?富贵而慊慊,贫贱而不平;得志慷慨,失路徘徊;恒别相亲,乍失所爱。种种人生感悟,实际是对超越短暂人生的永恒追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命、懂得生活。“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之能故?野没春其必华,草无期而遗露。经终古而常然,率品物其如素”,这几句加上“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和写了七大部的《追忆逝水年华》神理揆一。
这么多普鲁斯特的粉,怎么忘记文学是使人生永恒的神器了呢?
最后补一句:什么时候不再问“文学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你离有文化、有修养的异性就不远了;什么时候自己有了良好的文学修养,高尚的爱情就触手可及了。
有人说我举的例子都是古代文学。
因为,“现当代文学”诸位大人物,除鲁迅先生外,我均对之持保留态度。“作家”和文学家、“作品”甚或“稿子”与文学作品之间,私以为还是不要模糊了界限方好。二十多年前全民爱文学,遍地出“作家”,这几年方开始鼓吹“作家学者化”,说明了什么?说明某些人和他们的文字缺少一点文化,缺少对二千年古典文学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当代文学”,尤其是那几位“先锋”、那几位“陕军”、那几个目下或靠着糟改曹雪芹出名、或借着惊人描写获奖走穴、或凭着没事指着“伤痕”诉苦抹泪的圣之时者,其文学修养、气节操守颇异于我辈的欣赏趣味。心理健康与否都是问题,居然也叫“文学家”;卖的稿子居然也叫“文学作品”,偶一思之,真有不知今夕是何年的赶脚。文学,文学,前一个字是文,文者采色也,观之足以悦目,诵之足以动心;后一个字是学,学者才学也,感物造端,材智深美;经史子集,舍之焉济?专靠绘声绘色写男女帏内事出名成家,欣欣然自以为作家矣文学家矣,我是不敢自命懂得这些人和他们的大作的。故阙而不论。
以上内容《文学到底有什么用?》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内容,当然作者的表述未必准确,仅供大家参考,但我们可以同时进行自己的思考,想想文学在今天到底有什么用,相信大家能够找到答案。 c_kan();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小虎
2024-10-31 广告
2024-10-31 广告
北京甲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公司致力于图书供应链的整合,我们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图书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改造,并且在图书流通领域引入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从而提高图书流通效率, 减少流通成本、降低流通出错率。2010年...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小虎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