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展开全部
估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帮助学生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掌握估算 方法 ,提高估算能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小学数学估算的用途
1、在计算、测量数(量)时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
2、大概地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3、在一些选择题或者判决题中,迅速找到正确答案。
二、小学数学估算学习的意义
1、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很多事实际上不可能也不需要都通过精确计算来解决。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精确计算和粗略计算的机会相比,后者多得多。例如,妈妈问:马上要迟到了,你还要多久?孩子答:马上,五分钟吧;这个月家里开空调了,电费估计要超过100块了,可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数月不进行精算,估算每天都要用。因此,培养估算能力有道理的,也是有必要的。
2、估算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我监督的学习习惯
在精确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算出大致结果,为正确计算创造条件;在精确计算后进行估算,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原因,及时订正。看来,无论是计算前估算还是计算后估算都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
3、估算可以强化学生的数感
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有助于他们对数字,问题及结果的直觉感受,从而使事物的样态更加清晰及准确,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4、估算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
估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时时处处注意观察生活的许多常量(如一桶水的体积),并积淀成生活的常识。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主动捕捉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
5、估算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重要作用
估算在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思想。比如圆周率π、根号2等等用到近似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
6、模糊数学也是发展的方向
在现代数学的发展的过程中,估算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工智能、模糊照相机等等交叉学科领域也有发展前景的。
三、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帮助学生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1)例题:
让孩子量一下全家人的身高。
先测量一个最高的人,再测量一个最低的人,记录下来,然后估算其他人的身高后,在测量。
通过测量-估算-测量-估算-测,培养孩子估算的能力,让孩子知道这些数字无法精确测量,另外告诉孩子身体在一天之中的身高是有变化的(早晨比晚上要高)。
(2)例题:
数豆子:抓一把黄豆(绿豆、花生米),先抓少一点(10-20粒),让孩子数一数。然后再抓多点(50粒),让孩子先估计一下,再数。
通过估算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近似意识,让学生逐步地去理解按照体积去估算数量的能力,不断地丰富估算的 经验 。
(3)例题
去大超市购物,当时买了一些物品,价格分别是36,19,5,9,11,大约合计多少钱?给收银员100元够吗?由于有了估算意识的存在,才避免了收银员的错收费。(顾客而言可以估算,但是对收银员而言则需要精确计算)
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凑整法”。即把数量看成整十整百整千再计算。将36+19+3+8+11换为40+20+0+10+10=80来计算。
(4)例题
一件工作,甲独做4小时完成,乙独做5小时完成,甲乙合做几小时完成?
根据经验可知,两人合做需要的时间一定比一人独做要少,结果要小于4。如果有学生算出:4+5=9(时),说明一定是错误的。
(5)例题
小磊、王梅、张娟、刘明、张朋五人参加 跳高 测验,成绩分别是1.15米、1.09米、1.26米、1.10米、1.05米,求四人的平均成绩。
“取中间数”法,排除一个最大数,排除一个最小数,找到一个中间数,这个值就是估算值1.10米。
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大于最小数而小于最大数,因此这一题的结果应在1.26米和1.05米之间。如果小朋友计算过程中失误,结果超出估算范围,肯定是错误的了。
另外合格率、成活率、出勤率等问题时,计算出的结果如超出100%也肯定是错的。
(6)通过实际操作、实地丈量了解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亩和1公顷的大小,就可以让学生对生活实际中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进行估算。如填写合适单位名称:文具盒的面是1 ,操场的面积是3.5 ,学校的占地面积是1.8 等。平时多运用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比一比)等方法,让学生既掌握单位名称及其大小,并能估算生活中的某些物体的重量。
最后,估算不能只看结果,主要是培养孩子思考的过程。
一、小学数学估算的用途
1、在计算、测量数(量)时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
2、大概地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3、在一些选择题或者判决题中,迅速找到正确答案。
二、小学数学估算学习的意义
1、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很多事实际上不可能也不需要都通过精确计算来解决。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精确计算和粗略计算的机会相比,后者多得多。例如,妈妈问:马上要迟到了,你还要多久?孩子答:马上,五分钟吧;这个月家里开空调了,电费估计要超过100块了,可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数月不进行精算,估算每天都要用。因此,培养估算能力有道理的,也是有必要的。
2、估算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我监督的学习习惯
在精确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算出大致结果,为正确计算创造条件;在精确计算后进行估算,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原因,及时订正。看来,无论是计算前估算还是计算后估算都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
3、估算可以强化学生的数感
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有助于他们对数字,问题及结果的直觉感受,从而使事物的样态更加清晰及准确,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4、估算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
估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时时处处注意观察生活的许多常量(如一桶水的体积),并积淀成生活的常识。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主动捕捉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
5、估算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重要作用
估算在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思想。比如圆周率π、根号2等等用到近似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
6、模糊数学也是发展的方向
在现代数学的发展的过程中,估算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工智能、模糊照相机等等交叉学科领域也有发展前景的。
三、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帮助学生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1)例题:
让孩子量一下全家人的身高。
先测量一个最高的人,再测量一个最低的人,记录下来,然后估算其他人的身高后,在测量。
通过测量-估算-测量-估算-测,培养孩子估算的能力,让孩子知道这些数字无法精确测量,另外告诉孩子身体在一天之中的身高是有变化的(早晨比晚上要高)。
(2)例题:
数豆子:抓一把黄豆(绿豆、花生米),先抓少一点(10-20粒),让孩子数一数。然后再抓多点(50粒),让孩子先估计一下,再数。
通过估算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近似意识,让学生逐步地去理解按照体积去估算数量的能力,不断地丰富估算的 经验 。
(3)例题
去大超市购物,当时买了一些物品,价格分别是36,19,5,9,11,大约合计多少钱?给收银员100元够吗?由于有了估算意识的存在,才避免了收银员的错收费。(顾客而言可以估算,但是对收银员而言则需要精确计算)
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凑整法”。即把数量看成整十整百整千再计算。将36+19+3+8+11换为40+20+0+10+10=80来计算。
(4)例题
一件工作,甲独做4小时完成,乙独做5小时完成,甲乙合做几小时完成?
根据经验可知,两人合做需要的时间一定比一人独做要少,结果要小于4。如果有学生算出:4+5=9(时),说明一定是错误的。
(5)例题
小磊、王梅、张娟、刘明、张朋五人参加 跳高 测验,成绩分别是1.15米、1.09米、1.26米、1.10米、1.05米,求四人的平均成绩。
“取中间数”法,排除一个最大数,排除一个最小数,找到一个中间数,这个值就是估算值1.10米。
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大于最小数而小于最大数,因此这一题的结果应在1.26米和1.05米之间。如果小朋友计算过程中失误,结果超出估算范围,肯定是错误的了。
另外合格率、成活率、出勤率等问题时,计算出的结果如超出100%也肯定是错的。
(6)通过实际操作、实地丈量了解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亩和1公顷的大小,就可以让学生对生活实际中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进行估算。如填写合适单位名称:文具盒的面是1 ,操场的面积是3.5 ,学校的占地面积是1.8 等。平时多运用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比一比)等方法,让学生既掌握单位名称及其大小,并能估算生活中的某些物体的重量。
最后,估算不能只看结果,主要是培养孩子思考的过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