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包含了哪些国人的价值追求?
我国的网络剧诞生在新千年,在发展的第一个十年出现了诸如《万万没想到》等话题性的制作后影响逐步扩大,低门槛的特征吸引着大量的投资方进入,各类题材的创作也达到一个繁荣的状态。《长安十二时辰》的成果原因在于,在精美包装的外表之下,还包含着国人的价值追求。
一,家国情怀
《长安十二时辰》中最令人动容的就是无处不在的家国情怀。剧集中的人物阶层分布广、阶级跨度大、身份种类多样,却都在展现他们对于这个国家和人民的关切。死囚不良人领袖张小敬、靖安司的实际掌控者李必、贵族女子王韫秀、义气书生岑参等虽各有生活中的无奈,但是在挽救长安于危机这件事上,都在一定程度上抛开了个人得失。有网民曾戏谑提出这是唐朝版的“反恐”。的确,这种捍卫家园的行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中华民族一直存续的精神内核,只是电视剧将其进一步深化罢了。这种情怀还体现在人物对于社会秩序的认可与维护。在电视剧开始,主角张小敬就表示,自己所犯的是“十恶之九”,称之为“不义罪”,对于有人提出为他脱罪,他的回答是“大唐还没到是个公子哥就可以无视唐律的时候”。
二,民族自信
《长安十二时辰》中最让人神往的就是随处可见的民族自信。民族自信不仅仅是对于自身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高度认可,还包括对外的宽容和开放,对未来的从容和深信不疑。网剧中事无巨细地将一些随处可见的衣食住行展现出来,而长安百姓的民族情感就是这样细致地体现出来。近三十种复原的点心,花纹繁琐并无重复的贵族妇人的服饰与妆容,先进的记事计时办公所用的金属器皿都彰显着当时长安无论是美学上还是科技上的领先优势。在民族融合部分,当上元节西市大门城墙上出现形形色色人们的时候,受众看到从西域而来的骆驼商队不疾不徐地步入长安大门,衣着各异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带来的货物,来自八方的信仰不同但礼仪兼备使臣。面对这些来访者,民众自上而下都显示出一种淡然与开发,这种气质的流露恰恰就是民族自信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