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你是人间四月天

 我来答
野半下独0y
2022-06-05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1万
展开全部
(一)意象:声与色的清新

《你是人间四月天》此诗画面与声音相交织,色泽明媚而温润,节奏活泼而欢快,视听结合,动静相衬,给人以清新含蓄的古典美。在诗歌意象、语言、思想之间体现了一种整体的美感,呈现出含蓄蕴藉的诗歌面貌,通过敞开的画面、形象的语言给读者以领悟、思考的空间。

在此诗中,直接体现诗歌色彩的词语有“鹅黄、绿、白莲”,这些颜色具有明媚清新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温暖的心理感受,具有温润质感。同时,诗人在描写这个色彩的词语时,并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以跳动的笔法在变化之中表现色彩,寓静态景物于动态之中。如“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一小节,鹅黄一词,诗人在此设定的限定语为“雪化后”,这里就会使人产生一种冰雪消融的喜悦之情,而这鹅黄是什么呢?诗人并未说明,它可能是雪化后的柔柔水边草,可能是雪化后乘兴而来的“红掌拨清波”,在此意象的多义性得到了体现,同时“雪化”二字又将这种“鹅黄”动态化,“鹅黄”是一个冰雪消融,逐渐显现的过程,给人以画面的动感;“绿”诗人在此的修饰语为“初放芽的”,易让人产生生命的活泼与喜悦之感,它是新鲜的,似乎是活泼泼的生命之感扑过来,似乎是韩愈的那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它是清新的,是朦胧的,是含蓄的,是若有若无的,却又视确确实实存在的,“放”字突出力度,“初”字又体现一种朦胧视觉感。而下句,“水光浮动”,“梦中”就更加剧了这种朦胧含蓄之感,具有整体协调的美感。“白莲”通常在古典诗歌中作为圣洁,典雅,君子的象征,同时又以“莲”与“怜”的谐音,让人联想到诗人作为一个母亲对于一个新生儿那种怜爱,疼宠,在整体上也是与诗歌的主题思想相一致的,面对孩子,母亲内心深处最自然最慈悲的柔情自然产生,它是柔嫩的,是让人欢喜和期待的。在模糊之中晕染,在动态之中呈现,注重注意力的聚焦,同时带着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意象特征,含蓄蕴藉而又清新欢快。

在此诗中,直接体现声音的词语仅仅“笑响”和“呢喃”,而更多的是通过一种间接描写的手法呈现。“笑响”和“呢喃”声音一大一小,在诗中位置一前一后,由欢快而悠长,浑然天成。与色彩分析相对应的是,表现声音时,诗人同样注重动态词语的描写,以动写动,利用非常规搭配,构成诗歌意境的新鲜感和陌生化效果。如“笑响点亮了四面风”,从语法逻辑上分析,是不符合语词构造和语言习惯的,但,“点亮”二字就以视觉写听觉,形成通感效果,与“轻灵”二字遥相呼应,风从而就有了颜色,“笑响”二字就得到了更为深刻的呈现。“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诗的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尾句不似起句的力度,而更轻柔缠绵,在此,我们似乎可以看见一位母亲对于自己孩子的点滴柔情,是最开始的像风,到像燕语,韵味悠长,而期盼似乎也更加久远。“花开”通常是无声无息的,只有用心方能听见,“呢喃”的是爱,是暖,种种美好的意象,都构成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一主题,母爱深切含蓄而又充满柔情。而联系全诗的声音间接表现,如“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一句,“闪”是动词,也是声音词,在我们通常概念中,“闪”过之后必然会有声音,如闪电过后必然会有雷声,而细雨,也暗示着一场雷声的隐隐,但诗人把这些隐起,仅以点洒,闪的动作词语,将内心的满腔激动潜藏,恍若无意,恍若简简单单,实质已起了轰鸣,就以动写动,以表面的平静写内心的风起云涌,给读者以留白,以生活化场景进行暗示性视听结合。而这一切,无不是为诗歌主题思想情感服务,体现了整一的特点,也具有清新秀逸之感。

(二)内容:美与爱的和谐

在前文的意象分析中,几次提及此诗的主题思想与情感,在此就作以简要说明。对于本诗,学界存在争议的一点是,此诗到底是表现母爱为主题,即写给林徽因之子梁从诫还是表现在徐志摩逝世之后的依依不舍情,笔者以为是前者,并在前文也多次提及。从两点上作以简要说明:其一: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 :“父亲曾告诉我, 《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即此诗有其子之言论证明为母爱主题;其二:诗歌所用的意象体现了清新欢快之感,即诗歌格调为积极向上的,从写作时间上看,此诗写于徐志摩逝世后约两三年左右,倘若此诗为怀念徐志摩,表现诗人心中难言情感,其诗歌格调定然不会为如此清新欢快。故而笔者以为此诗为母爱主题。而在表现母爱主题时,此诗无疑为我们展现了美与爱的和谐。

(1)以“四月天“喻新生儿

艾略特说:“四月,是残忍的季节。”因为四月连接着死亡和新生,他把人类最无奈的面相呈现给我们,许多生命都消失在春天的边缘,但是在林徽因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无疑是生命萌发的喜悦与欢快,带着这位杭州长大的江南水乡女子的梦与暖,在此诗中,诗人以“你是人间四月天”为题,以“四月天”喻新生儿,以四月天里的景物表现一个初为人母的女子心中最诚挚的喜悦和期盼。

诗歌很巧妙,在诗中只出现过一次 “春”———“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但是实际上,“四月天”便是“春天”,诗歌用“四月天”代替“春天”一方面可以将情感表达得更委婉,另一方面也取得了韵律的节奏感。按照诗歌的节奏,二字句的阅读感与三字句比较起来变差得很多,少了很多变化,特别是在抒情式表达上,这是这首诗在意象选择上的精彩之处。但是,虽然表达不直接,可是却可以更好的书写春天,写“云烟、风的软、细雨、雪化后那篇鹅黄、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在梁间呢喃”,这正是诗歌“婉曲”的效果。

同时,可以注意到的是,诗歌始终运用第二人称叙述,全文十一处你,处处表现一个母亲心底最诚挚的爱与关怀。恍惚我们会感觉女诗人在一点一点笑着对摇篮中的孩子默默述说着情感,浓烈又含蓄,欢快又期待。四月天是如此的美好,其美好实质不在于景物的美好,而在于这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与期待,愿他以后是处处美好的,生活在这样美好的四月天里。

(二)“我”的隐藏

在母亲的世界里,孩子放大了,自己便小了。这大概便是母爱的伟大之处。而对于林徽因这样一个接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女性而言,中国传统女性的魅力依然在其身上有着幽微的体现。在《你是人间四月天》一诗中,我们可以注意到的是“你”字出现了十一处之多,然而,“我”仅仅只有一处——“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仅此一句,简简单单,极易被忽略掉。同时联系此时的主题,表现爱与暖,那么以此为联系的主谓语便是“我”和“你”,但由于诗人的可以为之,我们几乎看不到“我”的存在,仅仅的一句,也只是以我说的口吻。在叙述时,通常出现的情况是,我们会关注说话者所讲述的内容,而忽视说话者主体,故而,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诗人母爱之情潜藏的含蓄蕴藉。

我爱你,但我不说,只把自己放在了低处,很低很低的地方。就像我们熟知的张爱玲对于爱情的话语“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我们在此看到的母爱也是此理,十一比一的比例,关怀似乎是浅的,希望也是淡淡的,所有的一切都是静默温雅的。但就像上文分析的一样,有如雷声的轰鸣,藏在了文字的背后。

故而,从本诗,我们可以看出的不仅是林徽因声色化一的清新意象,潜藏在文字背后的更是一种母亲对于孩子诚挚热烈的欢喜和期盼。而这些,由于诗人本身身份的多重性,才女身份背后情感的痴缠,常易被忽略掉。但,这样一种最普通,最诚挚也最浓烈的情感,确乎是存在的,无关爱情,只是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爱与希望。当然,一首好诗背后的意蕴定然不止一点两点,在此仅以拙笔作简要分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