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素养作文

 我来答
小陈小李小张
推荐于2016-06-29 · TA获得超过3.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28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845万
展开全部
华罗庚曾说:“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其中不少是由于基础未打好所致。一个人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上进步的快慢,往往和他的基础有关。”。的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自律意识的养成及素养与修养的培养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之一。自律,顾名思义——自我约束,遵循法纪。它不再需要外界的管理监督,而是源于本心的对自我的高标准、严要求,是个体管理的极致,一种完全自觉的思想境界。社会的正常发展需要每个公民的有序参与,无论个人品德素养,还是社会道德风气,都离不开每个个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提升。
  素养与修养是人们经过主动学习、自觉锻炼、长期积淀所自然流露出的温文尔雅、稳重干练的品质和能力。狭义的看,是一个人的素质体现,广义来看则是对人之美德的一种综合性、高层次的评价。二者关系紧密,通过不断地自我要求,自我提升,打实立人做事的基础,进而在素养与修养方面才能有显著的提高;另一方面,只有拥有良好的素养与修养才会自我管理,能够慎独,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进而有一番奋斗的激情。
  一、培养良好素养与修养的意义
  良好的素养与修养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味和价值,言谈举止能反映一个人的家教环境及所受的文化熏陶。一个具有很高个人修养的人,他所散发的人格魅力往往是低调内敛而渊远长久的。放归于社会之中,个人的素养与修养有助建立和谐积极的人际关系,面对合作竞争,也会谦让却不失原则的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是当代经济的人脉至上的怪圈,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个人素养与人格魅力的潜在能量。
  大学生,在中国人心中一直是高知分子的代名词,代表着当代的精神风貌、素质品质。我们培养优秀大学生,目的就是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鲜活的思想与力量。与此同时,大学是一个人智商情商得以充分施展的黄金时期,充分利用好这个年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做好学习研究,厚实自己,才能发挥这个时间段的巨大威力。
  二、当代大学生素养与修养的现状
  (一)整体素质提升但教育短板问题严重
  随着教育的普及化,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度提高,孩子能接受更为完善的教育。然而,大势所趋,家长、学校紧逼孩子,让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万事大吉,接受的综合素质教育明显欠缺。就每届新生入校进班的自我介绍情况来说,大多学生都很紧张。排除性格本身腼腆的,那些平日里较为活跃的孩子在初次见面时,非常普通的自我介绍也都结结巴巴的只说了两三句就语塞下台。这个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高中毕业生在表达能力与自信方面是明显不足的,也反映了义务阶段的教育并没有输送具有基本社交,表达能力的大学生,只能称之为高中毕业生。这会让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进入“断代期”,学校和社会要求其自主自立,严于律己,而学生又暂时不具备此种能力,两者之间跨度太大,一时间无法有效解决。
  (二)“大一衔接期”缺少有效引导
  一般来说,大一新生都会有段开学迷茫期。主要原因是一时间社团、学生会活动过于集中,学生由向往大学活动变得疲累而视为一种负担,每天除了上课,其他空闲时间基本上全部投入各种例会与活动策划,没有时间来回顾一天的收获与感悟,不少同学反映很想抽出时间来度一个完整的周末……。这样的状态不但放松了学生对学习的紧张感而且也有可能会打乱学生大学生活的节奏,让他们找不到正确方向,模糊了他们的目标,留于盲目。另一方面,也缺少学科专业导师加以引导、答疑解惑,学生更加难以快速度过这个时期。
  (三)身心素养及人文科学素养呈下滑趋势
  因父母的包办使大学生主动性差,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身体瘦弱,天气稍有变化就会感冒发烧。新生入学军训,军姿定型不到五分钟就有晕倒现象。另外,校园里也存在自杀、投毒等各种心理问题事件。与此同时,如今大学生的生活价值观念也有了一定改变。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尺度渐渐向“功利化”偏移。如:“骄姣”表现明显,只讲索取,不懂奉献;有的学生霸道十足,举止不雅、语言粗俗;遇到老师视而不见;还有破坏公共秩序、设施,教室课桌上总是信笔涂鸦,图书馆总是有肆意喧哗声,饭后不收拾餐盘……。更甚有为了面子弄虚作假,考试作弊,取得虚假好成绩。
  应该承认,大学生并不缺乏道德规范的基本知识,而是缺乏将这些道德规范内化为指导自己的行动。另据媒体反映,现在不少大学生外语好,数理化好,但分不清中国的朝代,分不清阴阳历。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文化艺术,比如话剧、歌剧等并不欣赏,认为很不现实,但却又盲目的崇洋媚外,无视甚至贬低本国的文化……,诸如此类,另人堪忧。
  三、探求大学生素养与修养现状的原因
  (一)社会不正之风影响
  自从出现“2006年彭宇案”,助人为乐也要三思而后行;医患关系僵化,矛盾的产生大部分涉及经济利益,空谈责任爱心只是纸上谈兵,触及金钱这个敏感的话题,难分孰对孰错;“感动中国”活动每年声势浩大的举办,惹来无数敬佩、感动的泪水后也要反思,为何先前“做好事不留名”的传统要被打破?为何费心竭力的宣传这些高尚操守的人物事迹?归根结底是源于社会上道德素养的偏差与缺失,希望能重拾道德风尚。
  (二)应试教育的功利化
  为考上大学,埋头苦读三年,跨入大学大门,再放松也不迟。这是部分高中生的真实心理写照。学习,也就成为他们义务教育阶段的正经活动。分数才是王道,无数的应试技巧眼花缭乱,固化的解题思维、解题步骤,哪怕只经历高三,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开拓能力,就更不用说长期的应试教育体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三)学生的自律意识薄弱,管理无法全面顾及
  大学是个自由开放的平台,自律则显得十分重要。随便、违纪的行为很有可能不被发现,不会受罚。有了成功逃脱的先例,循环往复,坏习惯蔓延,整个集体的风气也就有所影响。一个集体环境如果沾染了坏风气,学生又怎么可能“潜心修炼”,自觉提高自身素养与修养。
  四、如何提高素养与修养
  素养与修养,均在于“养”这个字。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国家、学校历来重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我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就如有人说:一个人的伟大,首先是灵魂的伟大,其次才是才华的出众以及取得的成就。自身素养与修养不佳者,也不会令人信服自然难有所作为。有人士也指出:“对于大学生加以教育应重视从基础抓起,要从礼教开始入手,使他们知礼、懂礼,践行礼貌,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自律意识的培养乃重中之重
  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理论中,对于自省、改过、慎独等都非常重视,“吾日三省吾身”、“过则勿惮改”、“君子慎其独”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当代大学生的长足发展也起到了警世箴言之效。
  有人提到,自律在对自己行为进行规范同时会不会压制创造性?难道不违反纪律就一定是优秀之人?这是个辩证的问题。懂得自律的人一定不会太过疯狂,因为他们知道事情是否该做,他们的头脑是清醒的,不自律不等于违纪,一个人心散了,呈现出的状态就是萎靡不振,自律就是约束内心,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发展,非但不会压制创造力而且会帮助学生少走弯路。自律主要强调的是“自”,自律习惯一旦养成,没有了他律条条框框,而是内化为主动的自我管理,这不仅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学生自己做主的决策能力,更是实现了自我独立,开拓了胸襟,内在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对良好的自我素养与修养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自律意识的培养离不开以下两点。
  1.营造良好集体风气
  大学生处于涉世未深的阶段,由不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大学生组成的小型社会圈不免出现道德取向的冲突,至于哪股风气占主导,还需学校的引导和管理。健康的校园环境、严谨的校风校貌有助于弘扬正气,让“见贤思齐”的正确思想蔚然成风,一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良好风范同时,还要以政策制度引导各方面积极主动地尽最大努力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愿望[1]。
  2.加强实践教育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需要是每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学生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需要,这些欲望是激发自我教育的动力。宣裕方[2]指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社会,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取得一定的成绩,满足了他们物质精神双方面的需要,学生就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进而通过叠加效应,自身鼓励,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自律意识,提高了内在的修为境界。理论课也要加大改革力度,紧密联系实际,触摸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改变某些老师板着面孔说教、学生眯着眼睛睡觉的状况,言之成理,言之有物,使学生听得进,用得着。”[3]。让学生学习实际的知识并运用到实际中去,感受知识的力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大学生的个性不同,自律水平和行为方式均有差异,教育者要针对不同性采取有效措施指导行为训练[4],“因材施教”同集体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不断地学习
  但丁曾说:“人不应该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复旦大学校训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是大学生的本职,如果为了其他发展而荒废掉学业,就是本末倒置,更高层的发展也将会成为空中楼阁。学习的内涵很丰富,途径也很广泛,用书籍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带到融会贯通,自然神清气爽。另外,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诸多良师益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心纳谏,察纳雅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三)树立远大的理想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每个学生的水平不尽相同,但所应追寻的理想应该都是远大而高尚的。青年学生素养教育要从基础抓起,走由“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铸造优质的性格→幸福美好的命运”[5]的人生轨迹。马克思中学时期就能说出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目之所及,心之所向。伟大的梦想牵引学生走向内心的伟大。
  (四)适应社会,改造社会
  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有越来越多的物质诱惑充斥在学生周围,攀比之风,拜金主义屡见不鲜。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崇尚美好浪漫,但对美的追求过于物质化就改变了应有的美好。有教育学者曾说:“不是社会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这个社会。”。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要想改变环境,必先适应环境。这里说的适应,不是一味的接纳,而是先接受如今社会的现状,分析清楚他的不足之处,思考、讨论、研究出改进方式,然后实践推行,来改造社会。任何人要想在社会中有一席立足之地,就必须不停地调整自己,避免重复出现已有的过错。每日回顾反思,以饱满、全新的面貌去迎接第二天的新生活,用自信、坚定地信念去挑战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追问》中提到:“大学的理想主义色彩逐渐褪色,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功利性的氛围”[6]。在大众文化、商品经济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的氛围之时,而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承载者,大学理所当然地以青年学子的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培养为己任。而大学生身体里也应常有满腔热血,高昂激情,想去奋斗实现些什么,常思考自我以及社会的价值,想去改变些什么;常充满斗志,想去真正实践些什么……而这些什么,有近在眼前的期许,也有远在心底深处稚嫩而又倔强的理想。正是这些将会成为他们成才发展的第一动力。
  五、结语
  大学生是未来时代的引领者与缔造者。加强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素养与修养不仅提升自己也将为这个社会贡献良益。笔者呼吁,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在人生黄金阶段注重文化技能的积累和素养修养的提升,以求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而为社会一番贡献。
day若如初见7
2019-12-23 · TA获得超过19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08
采纳率:10%
帮助的人:146万
展开全部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我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也不知道,希望你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祝你一切顺利,拜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