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冲突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家庭冲突学习笔记
胡军红
今天晚上,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维勋教授的《家庭冲突》。非常喜欢王教授的课。
依赖的另一面是怨恨。一个成熟的父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不会然孩子再来依恋自己,而是让孩子去做自己的事。要学会适当地退出。父母如果不让孩子做事,孩子会不产生感恩之心,当父母不能满足时,孩子就会产生怨恨之心。
当出现上面的情况时,就称之为家庭冲突。
要先了解家庭成员中有没有忧郁症、焦虑症、间歇爆发性障碍。
当老师解决不了的时候,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一个1到3岁的孩子,长着一副大人胚子,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脱节,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当把这些行为相关联之后,就进入操作层面。
结构性干预措施:先界定家庭冲突性质,再根据表现做出诊断,考虑到诊断相关的可能发生的事情,然后进行干预的过程。
为了便于工作,分为短期步骤性目标。如果适应干预对象,就纳入工作目标。
每个家庭都会有自己的模式。通过家庭成员的反映,可以看出每个人的付出。
如果父母关系是正常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会是健康的。反之,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会是不健康的。
干预措施:
首先认可当事人的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这种鼓励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如果父母是控制性的父母,根本就不会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也只能做出极端性的、破坏性的措施,才能表达自己的不满。高压状态下的孩子,对父母都会有反感。一定要给孩子时间和空间。
要有一定的保护性。专业人员就是保护者,使其不会在一个时间点爆发。要让对方说话。
除了孩子要讲出来,也要让父母讲出来,各抒己见,才能相对比较自主自由地形成治疗意见。
只有当事人全部到场了,他们在交流当中,会自然地展示他们的模式,比个人的表述要真实。发现阻碍他们健康交流的方式,识别出来,转化成有效的方式,不停地鼓励他们,要付出努力,才能有所改变。
表达自己的时候,三个通道:分别是心、身、灵的。
当我们谈思想、谈意见、谈看法、谈认识,用“我认为、我是这么想的”
“我感到”谈的是心灵,如感动很开心、很幸福。
“我觉着”是谈身体的。
向别人提要求的时候:我希望、我需要、我想、你愿不愿意。
而不是”你应该、你必须“,这些是用在单位中,领导安排工作时的。
以上面的为主体来进行交流,基本上能够做到达到目的。
最简单的、文明的交流方式:不要抢、打断别人的话,不愿意听的时候可以不听,如果是唯一的听众时,可以不听,有第三人则不合适。
凡是有问题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他们把责任、麻烦归结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是一个受害者,是正义者。客观上来说,不是谁对谁错,我们在这种冲突中,或者在冲突没有发生的时候,看法不同,而别人没有按照我们想象的去做而已。不同的家庭成员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能把家庭成员中明的暗的东西都发掘出来,把暗的都揭露出来,把想表达的都表达出来,能学会在家庭中呈现同一性,大部分能做到。
在实际操作中,增加内容的困难是很大的。在孩子小的时候,会有一些仪式般的活动,如周末看电影、野炊等等。但是有家庭冲突的,往往缺乏这些活动。一定要达成共识,最好不落下任何一个成员。
如果父母把孩子抓的太死,孩子就变成” 人质“了,特点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需要得到确认。如果没有得到确认,需要进行检讨。
三个通道的处理。模式的形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给当事人打好预防针。已经形成自动化观念了,可以用角色转换、角色学习等进行练习。
如果孩子学习习惯很难养成,说明生活习惯、生活规律没有养成。如果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就是加进了原先的习惯中,很容易就会养成。
可以做沙盘,找到位置,有参与感。有参与才会产生认同。
胡军红
今天晚上,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维勋教授的《家庭冲突》。非常喜欢王教授的课。
依赖的另一面是怨恨。一个成熟的父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不会然孩子再来依恋自己,而是让孩子去做自己的事。要学会适当地退出。父母如果不让孩子做事,孩子会不产生感恩之心,当父母不能满足时,孩子就会产生怨恨之心。
当出现上面的情况时,就称之为家庭冲突。
要先了解家庭成员中有没有忧郁症、焦虑症、间歇爆发性障碍。
当老师解决不了的时候,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一个1到3岁的孩子,长着一副大人胚子,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脱节,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当把这些行为相关联之后,就进入操作层面。
结构性干预措施:先界定家庭冲突性质,再根据表现做出诊断,考虑到诊断相关的可能发生的事情,然后进行干预的过程。
为了便于工作,分为短期步骤性目标。如果适应干预对象,就纳入工作目标。
每个家庭都会有自己的模式。通过家庭成员的反映,可以看出每个人的付出。
如果父母关系是正常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会是健康的。反之,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会是不健康的。
干预措施:
首先认可当事人的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这种鼓励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如果父母是控制性的父母,根本就不会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也只能做出极端性的、破坏性的措施,才能表达自己的不满。高压状态下的孩子,对父母都会有反感。一定要给孩子时间和空间。
要有一定的保护性。专业人员就是保护者,使其不会在一个时间点爆发。要让对方说话。
除了孩子要讲出来,也要让父母讲出来,各抒己见,才能相对比较自主自由地形成治疗意见。
只有当事人全部到场了,他们在交流当中,会自然地展示他们的模式,比个人的表述要真实。发现阻碍他们健康交流的方式,识别出来,转化成有效的方式,不停地鼓励他们,要付出努力,才能有所改变。
表达自己的时候,三个通道:分别是心、身、灵的。
当我们谈思想、谈意见、谈看法、谈认识,用“我认为、我是这么想的”
“我感到”谈的是心灵,如感动很开心、很幸福。
“我觉着”是谈身体的。
向别人提要求的时候:我希望、我需要、我想、你愿不愿意。
而不是”你应该、你必须“,这些是用在单位中,领导安排工作时的。
以上面的为主体来进行交流,基本上能够做到达到目的。
最简单的、文明的交流方式:不要抢、打断别人的话,不愿意听的时候可以不听,如果是唯一的听众时,可以不听,有第三人则不合适。
凡是有问题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他们把责任、麻烦归结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是一个受害者,是正义者。客观上来说,不是谁对谁错,我们在这种冲突中,或者在冲突没有发生的时候,看法不同,而别人没有按照我们想象的去做而已。不同的家庭成员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能把家庭成员中明的暗的东西都发掘出来,把暗的都揭露出来,把想表达的都表达出来,能学会在家庭中呈现同一性,大部分能做到。
在实际操作中,增加内容的困难是很大的。在孩子小的时候,会有一些仪式般的活动,如周末看电影、野炊等等。但是有家庭冲突的,往往缺乏这些活动。一定要达成共识,最好不落下任何一个成员。
如果父母把孩子抓的太死,孩子就变成” 人质“了,特点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需要得到确认。如果没有得到确认,需要进行检讨。
三个通道的处理。模式的形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给当事人打好预防针。已经形成自动化观念了,可以用角色转换、角色学习等进行练习。
如果孩子学习习惯很难养成,说明生活习惯、生活规律没有养成。如果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就是加进了原先的习惯中,很容易就会养成。
可以做沙盘,找到位置,有参与感。有参与才会产生认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