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一瓶都吃完效果会怎样对身体有坏处吗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5-04-14
展开全部
智齿是什么?长智齿疼怎么办?马上跟随医通无忧网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一、智齿是什么 智齿,学名第三大臼齿,俗称智慧齿、立事牙、尽头牙,是口腔最靠近喉咙的牙齿,如果全部生长出来一共4颗,上下颚各两颗,一般是于16岁或之后才生长出来,相较于幼儿时期长出的乳齿与儿童时期更换的恒齿,智齿通常是在人类心智已经趋于成熟时才长出,因而得名。 智齿又叫第三磨牙,智齿是人类三十二颗恒牙当中,最后长出的恒牙,位于上下左右牙弓的最后方。因为在智齿长出时大多会在十六到二十四岁左右,在人的智慧成长后,所以又有智慧齿之称,简称智齿。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食物越来越精细,颌骨承受的负担相应减少,导致颌骨骨量不断减少,但牙齿的体积并不随之减小,最终使牙齿萌出的位置不足,最后萌出的第三磨牙最易形成智齿冠周炎,这是智齿萌出位置异常最主要的原因。智齿的由来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上下左右各一的4颗第三磨牙。因为这4颗第三磨牙正好在20岁左右时开始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接近成熟,于是被看做是“智慧到来”的象征,故称它为“智齿”智慧之齿。推荐阅读:拔智齿后吃什么 拔智齿后的注意事项 二、长智齿疼怎么办 1、智齿疼起来时,可先把消炎药研成粉末状,然后敷在疼痛牙上面消炎,能暂时止住疼痛。敷药前后坚持用漱口水或淡盐水漱口。 2、长智齿后不要吃辛辣生冷的,不能吃海鲜、鸡蛋这些“发”的东西,像蔬菜水果可以多吃一些。糖之类的更不能吃了。 3、如果智齿疼得比较厉害,可在嘴里咬些块冰,能暂时缓解一下疼痛,然后开始进行下一步治疗。如果觉得冰块放在嘴里太凉,可以先用布包好敷在疼痛牙的外面,等慢慢适应了再放在嘴里。 4、智齿疼起来,如果导致牙龈肿胀,可以试一试针灸,能帮助消炎减轻肿痛症状。注意要选择正规中医医院进行针灸诊疗,一般会有很好的效果。 5、有些智齿是在成长过程中导致疼痛,等长成了,如果位置较好,疼痛会逐渐消失的。如果不影响咀嚼和美观,就不用刻意管它了。 6、如果智齿经常疼,而且疼的比较厉害,可能已经引发牙冠周软组织发炎,所以导致智齿肿胀、疼痛;再如果智齿长的位置很歪,影响其它牙齿正常咀嚼,也影响美观,最好是考虑拔牙。拔牙前提是确保牙冠周围没有炎症,才能安排拔牙,免除后顾之忧,拔智齿是拔牙里最难的一种,所以一定要到正规口腔医院,请正规医师进行专业拔牙。 三、怎样减缓长智齿的不适 1、多休息,生活作息要规律,保证睡眠8小时以上。一般睡眠不足,过度疲劳,就是不长智齿的时候,都有可能引起牙龈发炎、肿胀等症状,更何况是智齿生长过程中。保证睡眠,使身体不要过度疲劳,可以降低智齿发炎的几率。推荐阅读:智齿冠周炎吃什么药 智齿冠周炎用药原则 2、多喝水,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我不建议吃维生素片,通常来说,食物里的营养更容易被身体吸收而无副作用。多喝水,是为了补充足够的水分,并使身体自然排毒。同样,也能降低智齿发炎的几率。 3、仔细清洁口腔。除了早晚刷牙外,在餐后用淡盐水漱口。牙刷尽量用柔软的刷毛(例如竹纤)。 不要因为长智齿的地方疼痛不适而不去仔细刷,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仔细清洁口腔,以免食物残渣留在缝隙里,酸性物质等使牙龈发炎、感染等。 4、保持心情舒畅愉快。不要老想着“我在长智齿,好难受”,有时候,人的心理会影响胜利,你越是想着哪里不舒服,就越会觉得那里很不舒服。所以,找些事情分散你的注意力,听听音乐,看看电影,保持心情愉快,你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医通无忧网提醒,如果你长智齿的地方真的发炎,很难受,那就吃颗阿司匹林或温和的消炎药吧。不建议使用太强劲的消炎药,这样容易使身体产生抗性。还可以找个小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长智齿的那边脸上。 四、长智齿有哪些危害 1、智齿如果长不出来,残余的牙胚有可能会变性而形成口腔肿瘤。空间不足时其牙胚可能会吸收前方第二大臼齿之牙根使强度减低,影响其功能。 2、阻生智齿能使第二磨牙龋坏。向前倾斜的智齿,其牙冠顶在前牙的颈部,这两颗牙之间形成一个“滞留区”(即牙缝),由于食物残渣的滞留,得不到正常清洁,细菌繁殖产酸,腐蚀牙齿,造成第二磨牙牙颈容易发生龋齿,往往就诊时已不能保留,需要拔除。推荐阅读:长智齿吃什么好?长智齿怎么办? 阻生的智齿往往不能与对颌牙齿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长时间可导致颞下颌关节弹响、张口疼痛,夜磨牙等症状,对青壮年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 3、智齿的表面有牙龈瓣覆盖,这样与牙冠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缝隙,医学上称之为盲袋。人们吃的食物残屑最易藏在里面,加上口腔的湿度、湿度又合适,给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盲袋里的食物残渣即使刷牙、漱口也不容易清除。在正常情况下,细菌所造成的危害并不明显,但在感冒、疲劳、抵抗力降低时,它就兴风作浪、乘虚而入,这就形成了智齿冠周炎。 五、拔智齿后注意事项 1、拔牙的过程中会有出血的情况,医生会在伤口处塞上无菌纱布或是药棉,起到止血的作用。不要用舌头去舔或挑弄,防止将纱布或药棉弄掉,伤口又出血。 2、人体的凝血功能会在发挥作用时将流动的血液凝结成血块,这些血块覆盖在伤口上,可以帮助更好地止血。不要因为觉得有异物感就把这些血凝块抠去,这样对于伤口的恢复是有弊无益的。 3、不要吃需要费劲咀嚼的食物,像煮的软烂的稀粥、面条或嫩嫩的鸡蛋羹都是不错的选择。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咀嚼的过程中对创面又造成伤害,影响愈合。 4、刚拔完牙的这一天不要刷牙和漱口,不然牙刷或是水流会将凝结的血块冲走。第二天可以刷牙漱口,但动作一定要轻柔,牙刷毛不要去刷创面。 5、为了防止细菌的感染,拔牙24小时候可以买一瓶漱口水,含适量在口中,不要漱口,片刻吐出即可。也可以泡一碗淡的盐水代替漱口水。 6、拔牙之后有可能会出现炎症,可以口服抗菌药,一般用头孢类和甲硝唑联合用药,既能消灭有氧菌,也能抑制厌氧菌。如果口服效果不好,可以静脉滴注这两类药物。如果炎症厉害,还要适当加一点激素。 7、如果出现发热,或是流血不止,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不要耽误。 六、智齿冠周炎的病因 1、引起智齿冠周炎的主要原因有;咀嚼器官的退化,造成牙列与颅骨不协调萌出位置不正等主要原因。 2、下颌骨体部与下颌骨枝形成角度有差异、同样造成萌出困难。 3、下颌磨牙后区,咀嚼食物残渣滞留在冠周袋内、不易被清除,口腔自洁作用差,此处特别适宜细菌繁殖,再加上龈瓣被上牙咬伤同时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而导致冠周炎。 4、智齿未全部萌生也是伴发智齿冠周炎直接原因。 七、冠周炎的主要症状 1、第三磨牙(最后一颗大牙)在长出过程中受阻时,其周围软组织发生炎症。最明显表现为疼痛。 2、下颌智齿比上颌智齿容易发生。初发时感到牙龈疼痛、肿胀,下颌智齿靠近咽侧部,会有咽喉痛、张口困难,影响说话和进食。严重时可伴有高热、面部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3、冠周盲袋发红、肿胀及疼痛,从盲袋里向外溢脓。若脓液不及时排出或引流不通畅,常可形成冠周脓肿。但有时在比较薄弱的咀嚼肌前下颌第一磨牙移行沟处形成脓肿,应当仔细观察,不要误认为是第一磨牙所引起的脓肿。推荐阅读:智齿该怎么拔 (孕期)拔智齿注意事项 4、若第三磨牙颊侧倾斜阻生引起冠周炎,炎症早期可侵犯颊卫组织,刺激咀嚼肌,引起暂时性挛缩,使张口变小,甚至完全张不开嘴,颜色肿胀明显,常引起一侧耳朵及太阳区疼痛,夜间往往加重,影响睡眠。 5、第三磨牙呈舌侧倾斜引起的冠周炎,炎症最容易向咽口扩散,引起扁桃体及咽炎,造成吞咽疼痛,影响进食。 6、冠周炎不同程度地引起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时常引起全身性反应,可有时冷时热寒战与高烧的现象;大便干燥,不想进食等。这种情况,常使病人体力消耗较多,若持续多日,确实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冠周炎多发生在青年时期,要及早治疗,就能迅速好转或彻底治愈。 八、智齿冠周炎治疗方法 1、局部治疗: (1)、盲袋冲洗;可用3%双氧水、1%雷夫诺尔,冲洗后,盲袋中放入碘甘油或浓台氏液。盲袋冲洗和上药对局部炎症的消退十分重要,有条件者应每日1次。 (2)、漱口水含漱;如(药物杀菌)口洁素、多贝尔氏液等,也可使用淡盐水含漱。 (3)、面部肿胀者可用如意金黄散外敷。 (4)、脓肿已形成,应行切开引流术,切口应与牙龈平行,且直达骨面。 (5)、急性期拔牙;当患者全身情况良好,炎症较局限时,如估计手术难度不大,可考虑拔除患牙。 2、全身治疗:较轻者可选用口服广谱抗生素和甲硝唑等,较重者可选择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青霉素、链霉素等。 3、患牙处理:急性炎症消退后,应对患牙作进一步处理,以防复发。如牙位正、能正常萌出,并有对颌牙行使咀嚼功能者,可作冠周龈瓣楔形切除术。否则应予拔除。
再见不分离
2015-04-14 · TA获得超过291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64
采纳率:11%
帮助的人:1576万
展开全部
消化道反应最为常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部绞痛,一般不影响治疗;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眩晕,偶有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共济失调、多发性神经炎等,大剂量可致抽搐。少数病例发生荨麻疹、潮红、瘙痒、膀胱炎、排尿困难、口中金属味及白细胞减少等,均属可逆性,停药后自行恢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雍容雅步001
2015-04-14 · TA获得超过169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94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597万
展开全部
最好不要随意乱吃药,即便吃药也要在医嘱下进行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5-04-14
展开全部
打针与打点滴
白衣咸饭

小小的针头可能是使用最广的医疗器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针头虽小,但几乎没有人没有受到过针头的刺痛。不过,现在打(肌肉注射)针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宁可接受点滴(静脉注射),也不愿意接受打针,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似乎就是“怕痛”。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永远没有这么简单,经济的,心理的,愚昧的都包涵在里面。

打针是句俗话,准确地讲应该叫药物注射,包括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局部注射和某些特殊部位的注射。静脉注射其实也是注射,但国人常把后者称为打点滴,这也很形象,药物是一滴一滴地流进体内的。既然是科普,我也就随俗叫点滴好了,希望没有人在这样的小问题上“顶牛”。

为什么有些药要吃进去,有些药要打进体内呢?最主要的考虑应该是药物的吸收与代谢,通俗一点说就是是否起效,起效快慢和效果何时消失等。药物经口到达胃肠道后,不会马上全部进入血液循环,而是先在消化道有个吸收的过程。有的药物吸收得很快,有的药物吸收得比较慢,所以起效时间就存在差异。对于那些吸收率非常高的药物,应该尽量口服,效果与点滴无异。比如,甲硝唑口服的吸收率高达98%,根本就没有必要点滴。但是,同样一个疗程的甲硝唑,如果买口服的片剂,40片可以吃一周总的费用还不到4元钱,而点滴的剂量,一天两瓶就要20多元。所以,这个问题上,经济因素恐怕占主要。

当然,也有的药物只能在口服不能经打针或点滴进入体内。比如一些促进消化功能的酶类药物,本身就要在消化道内起作用,必须口服。还有如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要舌下含服,没有必要吞下去,在口腔内也会很快吸收,更没有必要打针了。对于这类问题,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所以无论遇到的是好医生,还是差医生,都不会有出错的机会。

但有些药物由于各种原因,不得经过消化道,就不得不经过注射进入体内。如一些灭活的病毒或细菌活疫苗,难以忍受消化道内酶的分解,所以得注射,而且得皮下注射,如牛痘(预防天花)、卡介苗的接种,都是如此。但是,也有利用感染消化道的能力而选择口服的。如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减毒活疫苗,因为感染消化道而使人体获得免疫力,专门做成糖丸,给儿童口服。不仅吃起来甜甜的,而且外面的糖衣可以抵抗胃酸的腐蚀,使减毒活疫苗安全到达肠道。实际上是利用了肠道病毒的天然特点。

一般而言,药物以点滴的方式进入体内最快,肌肉注射次之,口服最慢。而药物要起作用,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后,才会发挥作用。在药物进入体内后,会经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和肝脏,有的经肾脏代谢(排除),有的经肝脏排除(胆道系统),在吸收与排除之间有个动态平衡。研究这个过程的学问叫药代动力学。可惜,我们绝大多数医生对此并未深刻理解,在大学里仅仅学习2个小时。以这两个小时的功夫,应付今后的很多临床问题,很多人就感到力不从心。好在很多药物说明书上都列出了相关数据,使用前看一下,对处方有好处。

有的药物只能经过口服和静滴,不宜经过肌肉注射。比如氯化钾这个药就很怪,口服非常安全,静脉慢慢地点滴也很安全,但不得快速点滴,更不能推注。氯化钾进入体内时,对人体有点刺激性,点滴时会有点痛。这样的药物当然不能用于肌注了。如果快速推入体内,会引起心律紊乱,导致病人很快死亡。有人怀疑注射执行死刑的药物就是氯化钾,也有人说不是。本人对此没有研究,但快速地把氯化钾推入人体内,的确会引起生命危险。因此,临床上注射补充氯化钾时,不仅强调药物浓度不能太高,而且强调进入体内的速度不能太快。如果病人可以口服补充钾离子的话,就尽量口服好了。慢慢点滴虽然安全,但毕竟很痛。插了胃管的病人就简单了,把药从胃管里推进去,效果如同口服,但没有口服的异味和不适,更没有点滴的危险了。

不过临床上像氯化钾这样的药物并不多,决定药物进入体内的标准多数都是得依据药代动力学。但从安全的角度来看,静脉注射实际上是种危险的医疗措施。

刚做小医生时,有家老医院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本院职工的女儿怀孕生孩子,大家都很照顾她。因为是本院职工子女,所以主治医生给这位孕妇开了瓶“人体白蛋白”点滴。无论当时还是现在,白蛋白都是紧缺物资,所以很多医生没有指征是不随便开白蛋白的。当时这家医院的产房连着新生儿病房,而新生儿使用白蛋白的量很小,所以有时把新生儿没有用完的白蛋白留给大人,或者在大人的白蛋白中抽一点给小孩。那天也是合当有事。有个护士怕浪费这价格昂贵的白蛋白,就顺手把一瓶小儿没有用完的白蛋白递给了外面的护士。没想到这个患者还没来得及做妈妈,就在白蛋白的点滴过程中,突然发生了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而很快去世。国内的老医院、大医院职工,都是住在一起的,大家看着这孩子长大,马上要做母亲了,但这孩子却说走就走了,不仅令人十分遗憾,而且家属与医院之间还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医疗纠纷。当时争论的焦点是,病人在点滴白蛋白的过程中,到底是怎么死的?家属认为开封后的白蛋白可能被细菌感染,点滴引起急性毒血症导致死亡;院方认为临死前的症状、体征很像过敏性休克。双方各执一词,法院最后的判决我看是笔糊涂帐。不过被告方律师在法庭上提供的一条证据倒是让我牢记于心:当时国内期刊上已经报道了好几起白蛋白点滴过程中的死亡事件。由于那时医疗纠纷的处理没有现在这么规范,家属好像得到的赔偿并不多。要是现在,估计至少也得百万。这件事情给我的心理阴影很大,我到现在也不大开白蛋白,除非这人的指征特别明显。从医这么多年,从我手里处方出去的白蛋白,全部加起来也不到10瓶,可见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有多大!

10多年前,有天晚上我去看望一位生病的朋友,那人给我讲了他白天经历的恐怕事情。他当时因头晕到老婆所在的医院内科打点滴,邻床的一个病人跟他吊一模一样的药物。两人几乎是同时开始点滴,但在吊了一个多小时后,邻床的那个病人突然呼吸加快,口说不适,没几分钟就离开了人世。我那位朋友当时吓得半死,打完一瓶药后,坚决要求回家。直到我去看他的时候,他还未从惊吓中恢复过来,说话都有点语无伦次。他问我那人死于什么原因,是用错了药,还是打错了针?我到现在也回答不出来。

点滴虽然是个最小的侵入性操作,但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危险。前几年几乎每家大点的医院都有自己的制剂室,都在生产葡萄糖水、生理盐水等“医院内制剂”。恕我直言,有些医院的药剂科或制剂室根本不适合做这些事,消毒灭菌工艺不严,制剂保存条件不够,这样出来的产品怎么合格?好在01年颁布的《药品管理法》把这些伪劣产品统统排除在进入人体之外,这类的恐怖故事才明显减少。这应该托前药监局局长大人之福,难怪局长大人“英勇就义”前愤愤不平。

在发生静脉输液导致患者死亡后,绝大多数家属首先怀疑的医生护士是不是把药弄错了。其实,药物弄错了固然会导致患者死亡,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多。更多见的是输入的液体本身发生了感染,行话就“污染”。很多液性药物内含有糖,或者生理盐水,或糖盐水等。这些液体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有的混入了支原体、衣原体甚至真菌,它们在这些药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输入药物的过程,其实就成了输入毒素的过程。轻者使人在短时间内发生寒战、发热,重者会要了人的性命。虽然护士在药物注射前要仔细检查、核对一遍,但实际上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是火眼金睛。

医生做得越久,耳闻目睹的恐怖事件越多,胆子就会越小。可能是因为我这个人一直在临床上混,所以我的胆子越来越小。能够口服的药物不要打针,能够打针的不要点滴,唯一的原因就是安全。但现在的药物制造的水平越来越高,医生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像我这样胆小如鼠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也有的患者,根本不把吃药当成治疗的一部分,你要是给他开点药,他会把药给扔了,只有点滴他才会接受,才会觉得那才是药;有的患者视肌肉注射为刑场,只希望点滴而不接受肌注。当然,更多的是医生开点滴,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殊不知只要有一次输入了含有毒素的液体,就会断送人的性命。其实,临床上很多药物不需要静脉点滴,口服的效果与点滴是一样的,但各级政府为了显示对卫生工作的重视,急诊室越修越多,越修越好,唯一的功能就是创造条件,让人在内面打点滴。君不见,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点滴不是一道显眼的风景线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