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有拟人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作者首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沦于敌手的祖国河山拟人化了。接着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远山比喻为美人的“玉簪螺髻”,而“玉簪”用来形容长长的山峰,又属“夸张”。作者登高远望,看到祖国大好河山沦于敌手而没有收复,心中愁苦万分,可是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说“遥岑”好像美人的“玉簪螺髻”,不难想象,遥望群山,它们有的像头插玉簪,有的像梳着螺髻的美人一样,伏在作者的脚下,供诉她们的亡国之恨。作者内心的愁苦和悲愤之情如何,这又是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而“遥岑远目”又是“远目遥岑”的倒装。这又是“倒装”的修辞手法。“遥岑”一句,视线集中到长江以北的山峰上,由于对沦陷区人民的深挚思念,层层叠叠的山峰似乎幻化成“玉簪螺髻”般的美人,向作者诉说横遭蹂躏的愁恨。作者这是为眼前的情景所触动,运用了“示现”的修辞手法,把实际上不在眼前的事物,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
原文: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译文: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远处群山像女子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原文: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译文: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远处群山像女子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