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能在海水中生活吗?
1个回答
2022-08-05
展开全部
淡水鱼在海水中是脱水而死的。而 海水鱼在淡水中是被撑死的。
!!要想更明白点就看下边:!!
盐度 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盐类,主要通过水的渗透压影响鱼类的生活,这关系到鱼类的分布、洄游、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很多方面。
1、按照生活于不同盐度的水域对鱼类的划分
从纯淡水直到盐度为47‰的海水,都有鱼类的分布。按生活水域的盐度,可将鱼类划分成四类。
* 海水鱼类 它们适应于盐度较高的海水水域。通常海水的盐度为16‰—47‰之间,如黑线银鲛。
* 咸淡水鱼类 它们适应于河口咸淡水水域,水的盐度在0.5‰—16‰之间。
* 淡水鱼类 它们适应于淡水水域,水的盐度低而稳定,在0.02‰—0.5‰之间。
* 过河口鱼类 它们对盐度的适应有阶段性,属这一类型的鱼类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 溯河鱼类: 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高盐度的海水中生活,在生殖时期由海水经过河口区进入淡水水域产卵,如大麻哈鱼、鲥鱼等。
▲ 降海鱼类: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淡水中生活,至生殖时期由江河下游至河口区,而后进入海中产卵,如鳗鲡。
按照对盐度幅度的忍受能力对鱼类的划分
* 狭盐性鱼类
对于水的盐度要求较严格,只能耐受有限范围的盐度变化。海水鱼和淡水鱼都属狭盐性鱼类。
* 广盐性鱼类
对于水中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能忍受的盐度幅度较广。咸淡水和过河口鱼类属广盐性鱼类。当盐度缓慢变化时,广盐性鱼类表现出很高的耐性。如凤鲚。
一般说来,地球上海水的含盐浓度为16—47(一般为35),而淡水的含盐浓度只有0.01-0.5,两者相差悬殊。
海水硬骨鱼鱼体组织的含盐浓度比外界海水的含盐浓度要低得多,由于海水中有大量盐分,故比重高、密度大。根据渗透压原理,海水鱼鱼体组织中的水力,将不断地从鳃和体表向外渗出。为了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海水鱼便不得不吞食大量海水,以弥补体内的失水。然而,由于大口大口地吞食海水,进入鱼体内的盐分也大大增加了,这样,海水鱼除了从肾脏排除掉一部分盐分外,主要还是依靠鳃组织中的“泌氯细胞”来完成排盐任务。
鲨鱼、鳐等软骨鱼类采用的方式则有所不同。它们不像硬骨鱼那样喝海水,而是有一套保持体内外渗透压平衡的高超本领。在它们的血液中含有很多尿素,因此体内液体的浓度反而比海水高,这样就迫使它们以排尿的方式排除渗入体内多余的水分。有时我们在吃鲨鱼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般刺鼻的怪味,其原因就是鲨鱼的体内含有尿素。尿素不仅能维持软骨鱼内体液的高渗压,减少盐分的渗入,而且还能起到加速盐分排出的作用。
淡水鱼与海水鱼大不一样,淡水鱼鱼体组织的含盐浓度比外界谈水的含盐浓度要高,也就是说,淡水的含盐浓度低、比重低、密度小,根据渗透压原理,外界淡水将不断地大量进入鱼体,为此,淡水鱼只有通过肾脏,将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
洄游鱼类的渗透压调节
(1)由淡水进入海水
鱼类由淡水进入海水后由排水保盐状态转入排盐保水状态。因此,在淡水中的渗透压调节机制被抑制,而在海水中的渗透压调节机制被启动。
①大量饮水。
②鳃主动向海水排出离子。
③肾小球的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吸水能力增大,尿量减少。
④血浆的皮质醇浓度升高,提高了鳃上ATP酶活性和由鳃排出的Na+增加
(2) 由海水进入淡水:
由排盐保水状态转入排水保盐状态,海水中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受到抑制,而淡水中的渗透压调节机制被激活,从而维持体内高的渗透压。
①停止吞饮水,Ca2+、Mg2+、SO42-吸收和排出减少,
②神经垂体激素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大,肾小管对水的吸收降低,吸盐加强,排出大量稀薄的尿。
③肾上腺素、催乳素分泌增加明显减少鳃对Na+ 、Cl-的排出量
④启动了离子主动转运系统包括Na+/NH4+,Na+/H+和Cl-/HCO3-的转运交换,从低渗水环境中吸收Na+和Cl-。
!!要想更明白点就看下边:!!
盐度 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盐类,主要通过水的渗透压影响鱼类的生活,这关系到鱼类的分布、洄游、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很多方面。
1、按照生活于不同盐度的水域对鱼类的划分
从纯淡水直到盐度为47‰的海水,都有鱼类的分布。按生活水域的盐度,可将鱼类划分成四类。
* 海水鱼类 它们适应于盐度较高的海水水域。通常海水的盐度为16‰—47‰之间,如黑线银鲛。
* 咸淡水鱼类 它们适应于河口咸淡水水域,水的盐度在0.5‰—16‰之间。
* 淡水鱼类 它们适应于淡水水域,水的盐度低而稳定,在0.02‰—0.5‰之间。
* 过河口鱼类 它们对盐度的适应有阶段性,属这一类型的鱼类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 溯河鱼类: 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高盐度的海水中生活,在生殖时期由海水经过河口区进入淡水水域产卵,如大麻哈鱼、鲥鱼等。
▲ 降海鱼类: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淡水中生活,至生殖时期由江河下游至河口区,而后进入海中产卵,如鳗鲡。
按照对盐度幅度的忍受能力对鱼类的划分
* 狭盐性鱼类
对于水的盐度要求较严格,只能耐受有限范围的盐度变化。海水鱼和淡水鱼都属狭盐性鱼类。
* 广盐性鱼类
对于水中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能忍受的盐度幅度较广。咸淡水和过河口鱼类属广盐性鱼类。当盐度缓慢变化时,广盐性鱼类表现出很高的耐性。如凤鲚。
一般说来,地球上海水的含盐浓度为16—47(一般为35),而淡水的含盐浓度只有0.01-0.5,两者相差悬殊。
海水硬骨鱼鱼体组织的含盐浓度比外界海水的含盐浓度要低得多,由于海水中有大量盐分,故比重高、密度大。根据渗透压原理,海水鱼鱼体组织中的水力,将不断地从鳃和体表向外渗出。为了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海水鱼便不得不吞食大量海水,以弥补体内的失水。然而,由于大口大口地吞食海水,进入鱼体内的盐分也大大增加了,这样,海水鱼除了从肾脏排除掉一部分盐分外,主要还是依靠鳃组织中的“泌氯细胞”来完成排盐任务。
鲨鱼、鳐等软骨鱼类采用的方式则有所不同。它们不像硬骨鱼那样喝海水,而是有一套保持体内外渗透压平衡的高超本领。在它们的血液中含有很多尿素,因此体内液体的浓度反而比海水高,这样就迫使它们以排尿的方式排除渗入体内多余的水分。有时我们在吃鲨鱼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般刺鼻的怪味,其原因就是鲨鱼的体内含有尿素。尿素不仅能维持软骨鱼内体液的高渗压,减少盐分的渗入,而且还能起到加速盐分排出的作用。
淡水鱼与海水鱼大不一样,淡水鱼鱼体组织的含盐浓度比外界谈水的含盐浓度要高,也就是说,淡水的含盐浓度低、比重低、密度小,根据渗透压原理,外界淡水将不断地大量进入鱼体,为此,淡水鱼只有通过肾脏,将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
洄游鱼类的渗透压调节
(1)由淡水进入海水
鱼类由淡水进入海水后由排水保盐状态转入排盐保水状态。因此,在淡水中的渗透压调节机制被抑制,而在海水中的渗透压调节机制被启动。
①大量饮水。
②鳃主动向海水排出离子。
③肾小球的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吸水能力增大,尿量减少。
④血浆的皮质醇浓度升高,提高了鳃上ATP酶活性和由鳃排出的Na+增加
(2) 由海水进入淡水:
由排盐保水状态转入排水保盐状态,海水中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受到抑制,而淡水中的渗透压调节机制被激活,从而维持体内高的渗透压。
①停止吞饮水,Ca2+、Mg2+、SO42-吸收和排出减少,
②神经垂体激素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大,肾小管对水的吸收降低,吸盐加强,排出大量稀薄的尿。
③肾上腺素、催乳素分泌增加明显减少鳃对Na+ 、Cl-的排出量
④启动了离子主动转运系统包括Na+/NH4+,Na+/H+和Cl-/HCO3-的转运交换,从低渗水环境中吸收Na+和Cl-。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