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这是一本独一无二的科幻巨作
展开全部
我们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发现外星人的存在?人类真的是浩瀚宇宙唯一的生命吗?如果有,它们又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而这些,早在一个世纪之前的波兰著名的科学家和控制论者莱姆的小说《索拉里斯星》中,就以独一无二的想象力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超越我们认知边界的世界。
在索拉里斯星中,作者描绘了这样一个星球:
它全身被一种胶体海洋包裹,除了极少的陆地外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物质存在,可以说,索拉里斯星就是索拉里斯洋本身,一开始,人类对它并不感兴趣,只是当做一个普通的星球对待,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惊讶地发现,这片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
但奇怪的是,无论人类如何去刺激它,向它发射炮弹,沿着海面做近距离研究,索拉里斯星都从未表现出任何反应,它似乎对这些围绕着自己的小虫子并不关心,随着关于它的研究文献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索拉里斯学。
有一天,科学家凯尔文登上了研究索拉里斯星的研究站,一开场,他就得知自己的老师吉巴里安刚刚自杀,而其他两个研究人员,萨特里厄斯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不肯出来,另一位科学家斯诺特则警告他,无论他看到任何人都不要相信这是存在的。
(由著名导演安德烈 塔可夫斯基改编的电影版本《飞向太空》)
研究站里压抑的气氛将凯尔文弄得十分紧张,而更诡异的事还在后面:在早上起床的时候,他看到了自己的亡妻哈丽正坐在床边,含情脉脉看着自己,他大惊,慌乱之下只能将哈丽送上了近轨火箭,暂时摆脱了她,但只是过了一天,哈丽就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
通过研究,他得知,索拉里斯星会通过提取每个人的最深处记忆,并投射你内心最深处的愿望,而哈丽,正是基于此创造出来的仿生人。
在研究站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访客,但访客不知道自己是被创造出来的,ta们以为自己和平常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意识和想法。
而随着和哈丽的接触越深,凯尔文就发现自己越难离开她的存在,他想带着哈丽离开这个星球,弥补自己当时犯下的过错,但斯诺特则警告他,哈丽只是一个能量体,一旦离开索拉里斯星,就很有可能会灰飞烟灭。
而在这时,哈丽也得知了自己只是一段记忆的复制体的事实,众人都陷入了痛苦之中,而始作俑者,索拉里斯星,只是饶有兴趣地看着这场闹剧。
最后,为了不再拖累凯尔文,哈丽启动了原本用来轰击索拉里斯星的物质湮灭机,摧毁了自己,再也没有回来。
莱姆虽然是一名科幻小说作家,但他的作品早已超出了科幻范畴,上升到了科学、哲学、文学以及人类社会的层面,他在作品里,常常表现出对知识、对科技、对未来本身的警惕与热忱,著名学者戴锦华曾盛誉索拉里斯星为:现代哲学读本。
“它本身就是哲学,它是在现代哲学所不能允许的疆界之外去思考生命世界,人与万物”
在这部作品中,不仅建构出了一个超越我们想象的星球生命:索拉里斯星,更重要的在于,他揭示了人类的一种自我中心主义式的荒谬,再次强调了我们认知能力的有限。
在索拉里斯星中,莱姆虚构了一门学科:索拉里斯学,而索拉里斯学如果我们真的要想给他一种无法命名的命名的话,那么就叫做人类认知无法到达之处,人类想象不可猜测之所,人类文字不可表达之荒芜之地。
而索拉里斯星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关于知识自身的故事,是关于人类认知和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定的故事。
随着现代主义的发展,欧洲摆脱了原本的神本信仰,大跨步走入了工业时代,并迅速完成了原始的积累。
而中国,也在经过了20世纪这段屈辱的历史后,抛弃了自己的原本的宗族本位信仰,迈入了现代化的进程,而现代主义的启蒙归根到底就是理性的发展取代了一切原有的坚固的认知。
人类借助于理性,认为我们可以认知一切,理解一切,换句话说,一切都是可知的,上帝被驱逐,死亡被祛魅,宗教被矮化,这个世界上的万物被简单的划定为已经认知的和即将被认知的(所谓未知的也就是将来可以去认知的或者必将被认知的存在)
理性成为了新一代的神,或者说,人类成为了自己的神,在此基础上,科学实验取代了祭祀活动,精确控制替代了祈祷仪式,它使我们相信我们可以认知一切,我们不能承认,我们也拒绝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是在我们的认知之外的。
而在索拉里斯星中,莱姆就尖锐地讽刺了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和自满自大,他说:“我们不需要其他世界,我们需要的是镜子,我们不知道该拿其他的世界来做什么,一个世界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它已经足够让我们窒息,我们渴望找到自己理想化的形象,他们必须比我们的地球更加完美的地球,比我们的文明更加完美的文明,我们期望在其他世界身上找到我们自己原始过去的影子。”
正如戴锦华老师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
我们真的想征服宇宙吗?我们真的想认知宇宙吗?不是,我们不过想把地球的边缘推到宇宙的尽头。
我们真的在寻找地外生命吗?没有,我们只不过在浩渺的宇宙当中寻找人,寻找我们自己,我们梦想宇宙世界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最终在其中照见了我们自己。
或许,莱姆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承了很多东西我们并不可知,而是要让我们承认我们的认知是如此的有限,我们的世界是如此有限,在浩渺的宇宙当中,不仅人类而且地球是多么的微小。
卡尔·萨根《暗淡蓝点》:
再看看那个光点,它就在这里。
这是家园,这是我们。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
我们的欢乐与痛苦聚集在一起,数以千计的如此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每一个猎人与粮秣征收员,每一个英雄与懦夫,每一个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每一个国王与农夫,每一对年轻情侣,每一个母亲和父亲,满怀希望的孩子、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一个德高望重的教师……
都在这里——
一个悬浮于阳光中的尘埃小点上生活。
而这些,早在一个世纪之前的波兰著名的科学家和控制论者莱姆的小说《索拉里斯星》中,就以独一无二的想象力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超越我们认知边界的世界。
在索拉里斯星中,作者描绘了这样一个星球:
它全身被一种胶体海洋包裹,除了极少的陆地外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物质存在,可以说,索拉里斯星就是索拉里斯洋本身,一开始,人类对它并不感兴趣,只是当做一个普通的星球对待,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惊讶地发现,这片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
但奇怪的是,无论人类如何去刺激它,向它发射炮弹,沿着海面做近距离研究,索拉里斯星都从未表现出任何反应,它似乎对这些围绕着自己的小虫子并不关心,随着关于它的研究文献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索拉里斯学。
有一天,科学家凯尔文登上了研究索拉里斯星的研究站,一开场,他就得知自己的老师吉巴里安刚刚自杀,而其他两个研究人员,萨特里厄斯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不肯出来,另一位科学家斯诺特则警告他,无论他看到任何人都不要相信这是存在的。
(由著名导演安德烈 塔可夫斯基改编的电影版本《飞向太空》)
研究站里压抑的气氛将凯尔文弄得十分紧张,而更诡异的事还在后面:在早上起床的时候,他看到了自己的亡妻哈丽正坐在床边,含情脉脉看着自己,他大惊,慌乱之下只能将哈丽送上了近轨火箭,暂时摆脱了她,但只是过了一天,哈丽就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
通过研究,他得知,索拉里斯星会通过提取每个人的最深处记忆,并投射你内心最深处的愿望,而哈丽,正是基于此创造出来的仿生人。
在研究站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访客,但访客不知道自己是被创造出来的,ta们以为自己和平常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意识和想法。
而随着和哈丽的接触越深,凯尔文就发现自己越难离开她的存在,他想带着哈丽离开这个星球,弥补自己当时犯下的过错,但斯诺特则警告他,哈丽只是一个能量体,一旦离开索拉里斯星,就很有可能会灰飞烟灭。
而在这时,哈丽也得知了自己只是一段记忆的复制体的事实,众人都陷入了痛苦之中,而始作俑者,索拉里斯星,只是饶有兴趣地看着这场闹剧。
最后,为了不再拖累凯尔文,哈丽启动了原本用来轰击索拉里斯星的物质湮灭机,摧毁了自己,再也没有回来。
莱姆虽然是一名科幻小说作家,但他的作品早已超出了科幻范畴,上升到了科学、哲学、文学以及人类社会的层面,他在作品里,常常表现出对知识、对科技、对未来本身的警惕与热忱,著名学者戴锦华曾盛誉索拉里斯星为:现代哲学读本。
“它本身就是哲学,它是在现代哲学所不能允许的疆界之外去思考生命世界,人与万物”
在这部作品中,不仅建构出了一个超越我们想象的星球生命:索拉里斯星,更重要的在于,他揭示了人类的一种自我中心主义式的荒谬,再次强调了我们认知能力的有限。
在索拉里斯星中,莱姆虚构了一门学科:索拉里斯学,而索拉里斯学如果我们真的要想给他一种无法命名的命名的话,那么就叫做人类认知无法到达之处,人类想象不可猜测之所,人类文字不可表达之荒芜之地。
而索拉里斯星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关于知识自身的故事,是关于人类认知和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定的故事。
随着现代主义的发展,欧洲摆脱了原本的神本信仰,大跨步走入了工业时代,并迅速完成了原始的积累。
而中国,也在经过了20世纪这段屈辱的历史后,抛弃了自己的原本的宗族本位信仰,迈入了现代化的进程,而现代主义的启蒙归根到底就是理性的发展取代了一切原有的坚固的认知。
人类借助于理性,认为我们可以认知一切,理解一切,换句话说,一切都是可知的,上帝被驱逐,死亡被祛魅,宗教被矮化,这个世界上的万物被简单的划定为已经认知的和即将被认知的(所谓未知的也就是将来可以去认知的或者必将被认知的存在)
理性成为了新一代的神,或者说,人类成为了自己的神,在此基础上,科学实验取代了祭祀活动,精确控制替代了祈祷仪式,它使我们相信我们可以认知一切,我们不能承认,我们也拒绝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是在我们的认知之外的。
而在索拉里斯星中,莱姆就尖锐地讽刺了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和自满自大,他说:“我们不需要其他世界,我们需要的是镜子,我们不知道该拿其他的世界来做什么,一个世界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它已经足够让我们窒息,我们渴望找到自己理想化的形象,他们必须比我们的地球更加完美的地球,比我们的文明更加完美的文明,我们期望在其他世界身上找到我们自己原始过去的影子。”
正如戴锦华老师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
我们真的想征服宇宙吗?我们真的想认知宇宙吗?不是,我们不过想把地球的边缘推到宇宙的尽头。
我们真的在寻找地外生命吗?没有,我们只不过在浩渺的宇宙当中寻找人,寻找我们自己,我们梦想宇宙世界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最终在其中照见了我们自己。
或许,莱姆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承了很多东西我们并不可知,而是要让我们承认我们的认知是如此的有限,我们的世界是如此有限,在浩渺的宇宙当中,不仅人类而且地球是多么的微小。
卡尔·萨根《暗淡蓝点》:
再看看那个光点,它就在这里。
这是家园,这是我们。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
我们的欢乐与痛苦聚集在一起,数以千计的如此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每一个猎人与粮秣征收员,每一个英雄与懦夫,每一个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每一个国王与农夫,每一对年轻情侣,每一个母亲和父亲,满怀希望的孩子、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一个德高望重的教师……
都在这里——
一个悬浮于阳光中的尘埃小点上生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