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性是如何调动的?这里有一些好方法。
展开全部
和你一起终身成长,这里是曼巴笔记!
你是否感觉每天上班好没劲,觉得总是被迫去做这件事。或者感觉生活好无趣,做什么都缺乏动力。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可能你想过,但是没有深入思考,或者直接当做生活的常态,不管不顾。但这是不应该的,既然问题出现,我们就应该想法设法去解决。
首先,我们要找到造成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你缺乏应对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找到原因了,接下来就是找方法。
传统意义上,我们习惯于用“赏罚分明”的方法去跳动人们的积极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根萝卜一个棒槌”。比如,很多公司都会针对表现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于那些迟到的员工进行惩罚,以此来维持员工正常的上班秩序和提升工作的动力。这种方法一开始的效果比较好,后面就基本没什么效果。比如,很多员工可能上班第一天因为迟到被罚了五十,一开始会很心疼,可是时间一久,就没有太大感觉了,罚就罚吧,这样反而减少了迟到的“愧疚感”,因为我已经支付了费用。同样地,当金钱奖励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的感觉也会被冲淡,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对于一个年薪几百万的人来说,中一次福利彩票只会让他高兴一下,并不会有很强的满足感。
科学家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将实验人员分成三组,让他们进行绘画。第一组人员被告知如果完成的好可以给奖励。第二组人员有奖励但是事先并未得知,而第三组人员完全没有奖励。正常来说第一组人员应该完成的比较好,可是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第一组人员反而完成得越来越不好。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这个传统的激励方法不实用了吗?不是。这种传统的激励方法是基于人天性懒惰的前提假设,所以需要通过外在奖惩才能有所行动。因此,这类方法比较适用那些机械重复的劳动,这类劳动工作内容比较乏味枯燥,很容易让人产生懈怠,而且一般收入变化不大,所以对于奖励惩罚比较敏感。在生活中,针对于孩子不吃饭的情况也可以适用,毕竟这其实也是一个机械重复的“劳动”。针对于不吃饭的孩子,你可以提前拿出一把尺子(非固定)和一瓶牛奶(非固定),告诉孩子,如果好好吃饭,吃完可以奖励一瓶牛奶,否则就要打两下手板,这比单纯地惩罚要有效得多,因为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往往会动力十足,那么吃饭自然就积极了。
那对于那些非机械性的劳动,我们该如何做呢?
先看下面这个案例。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哈利·哈洛曾经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在猴子居住的牢笼里额外加了把锁,这把锁不需要钥匙,只要摆弄其中几个开关就可以打开,对于正常人可能两分钟就可以搞定,但是对于猴子来说就没有那么容易。在研究人员走后,猴子好奇地走到锁前,开始摆弄着,尝试多次都没有成功,但它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陷入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状态,最终成功解开这把锁。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并未给予任何奖励,而是猴子自发地去做这么一件事。也就是说猴子的内在有一股动力促使它主动去做这件事。那么,我们人是否有这种内在的动力呢?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实例。假设回到1995年,当时有两组人员开始制作百科全书。第一组,有项目带头人,有明确的执行方案,合理的分工。第二组,完全无组织无纪律,自发进行。可是结果呢?第一组人员的成果——微软百科,不知道有几个人听过或者用过?而第二组人员的成果——维基百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没错,维基百科就是基于人们无私的分享,不限于分享的内容,只要是有价值的信息都可以上传分享,每个人都是自发的行为,毫无外在驱动力。由此可见,我们每个人内心也都存在这种内在驱动力,促使我们主动去做某些事。既然存在,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调动呢?是的。分别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我们需要提高工作的自主性。每个人都渴望自主,不希望过多受到约束,而研究表明给员工充分的自主性,反而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像我们熟知的谷歌公司,他们会把工作时间中的20%留给员工,让他们自由选择做什么。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确实有效,比如谷歌翻译和谷歌邮箱这些产品都是在这20%的时间中设计出来的。所以想要激发我们自身的积极性,那就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自主性。比如,你可以快速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然后利用剩余的自由时间来思考工作的其他可能,往往会有意外收获。
第二种,我们需要专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把事情做好的欲望。具体怎么做呢?就是做比我们能力高一个级别的任务。比如,瑞典物流就会通过每周和员工交流了解员工的工作负荷情况,来调整员工的工作量,通过适当提升员工工作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结果员工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先完成一些工作岗位上的基础工作,然后去挑战高一个级别的岗位。比如,你现在还不是部门经理,那你可以试着做下经理的工作,因为一开始的不习惯,反而会激发你的斗志,把它做好,久而久之你就可以胜任经理,并不断往上发展。
第三种,就是树立正确的目标。什么是正确的目标?就是这个目标是可达成,并且可执行的。许多人好高骛远,给自己设立一些虚无缥缈的目标,最终没坚持多久就被现实打败。所以,我们的目标一定要清晰,并且可量化和执行。比如,我们要在一个月内背120个单词,这个时候你可以把目标细化,每天至少需要完成4个,但考虑到需要定期回顾,比如一周回顾一次,那么意味着我们只有26天时间(一月四周,30-4=26天),这样我们每天平均要记五个(120÷26≈5),同时为加深记忆,我们需要在早上抽时间记忆,晚上睡觉前再回顾。这样细化之后,执行起来就更有效率。也会更加有动力,因为每天的进步都可以看得到。
总结一下,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小宇宙,只是平时都是沉寂状态,需要我们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去激发,才能真正爆发,一旦爆发,那威力并不比所谓的圣斗士差呢。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曼巴笔记,明天见。
题图摄影: geralt
题图授权基于: CCO协议
参考书目: 《驱动力》丹尼尔·平克
【日有所思】
你平时是如何跳动自己的积极性呢?欢迎留言和大家说说。
你是否感觉每天上班好没劲,觉得总是被迫去做这件事。或者感觉生活好无趣,做什么都缺乏动力。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可能你想过,但是没有深入思考,或者直接当做生活的常态,不管不顾。但这是不应该的,既然问题出现,我们就应该想法设法去解决。
首先,我们要找到造成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你缺乏应对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找到原因了,接下来就是找方法。
传统意义上,我们习惯于用“赏罚分明”的方法去跳动人们的积极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根萝卜一个棒槌”。比如,很多公司都会针对表现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于那些迟到的员工进行惩罚,以此来维持员工正常的上班秩序和提升工作的动力。这种方法一开始的效果比较好,后面就基本没什么效果。比如,很多员工可能上班第一天因为迟到被罚了五十,一开始会很心疼,可是时间一久,就没有太大感觉了,罚就罚吧,这样反而减少了迟到的“愧疚感”,因为我已经支付了费用。同样地,当金钱奖励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的感觉也会被冲淡,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对于一个年薪几百万的人来说,中一次福利彩票只会让他高兴一下,并不会有很强的满足感。
科学家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将实验人员分成三组,让他们进行绘画。第一组人员被告知如果完成的好可以给奖励。第二组人员有奖励但是事先并未得知,而第三组人员完全没有奖励。正常来说第一组人员应该完成的比较好,可是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第一组人员反而完成得越来越不好。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这个传统的激励方法不实用了吗?不是。这种传统的激励方法是基于人天性懒惰的前提假设,所以需要通过外在奖惩才能有所行动。因此,这类方法比较适用那些机械重复的劳动,这类劳动工作内容比较乏味枯燥,很容易让人产生懈怠,而且一般收入变化不大,所以对于奖励惩罚比较敏感。在生活中,针对于孩子不吃饭的情况也可以适用,毕竟这其实也是一个机械重复的“劳动”。针对于不吃饭的孩子,你可以提前拿出一把尺子(非固定)和一瓶牛奶(非固定),告诉孩子,如果好好吃饭,吃完可以奖励一瓶牛奶,否则就要打两下手板,这比单纯地惩罚要有效得多,因为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往往会动力十足,那么吃饭自然就积极了。
那对于那些非机械性的劳动,我们该如何做呢?
先看下面这个案例。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哈利·哈洛曾经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在猴子居住的牢笼里额外加了把锁,这把锁不需要钥匙,只要摆弄其中几个开关就可以打开,对于正常人可能两分钟就可以搞定,但是对于猴子来说就没有那么容易。在研究人员走后,猴子好奇地走到锁前,开始摆弄着,尝试多次都没有成功,但它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陷入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状态,最终成功解开这把锁。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并未给予任何奖励,而是猴子自发地去做这么一件事。也就是说猴子的内在有一股动力促使它主动去做这件事。那么,我们人是否有这种内在的动力呢?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实例。假设回到1995年,当时有两组人员开始制作百科全书。第一组,有项目带头人,有明确的执行方案,合理的分工。第二组,完全无组织无纪律,自发进行。可是结果呢?第一组人员的成果——微软百科,不知道有几个人听过或者用过?而第二组人员的成果——维基百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没错,维基百科就是基于人们无私的分享,不限于分享的内容,只要是有价值的信息都可以上传分享,每个人都是自发的行为,毫无外在驱动力。由此可见,我们每个人内心也都存在这种内在驱动力,促使我们主动去做某些事。既然存在,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调动呢?是的。分别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我们需要提高工作的自主性。每个人都渴望自主,不希望过多受到约束,而研究表明给员工充分的自主性,反而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像我们熟知的谷歌公司,他们会把工作时间中的20%留给员工,让他们自由选择做什么。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确实有效,比如谷歌翻译和谷歌邮箱这些产品都是在这20%的时间中设计出来的。所以想要激发我们自身的积极性,那就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自主性。比如,你可以快速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然后利用剩余的自由时间来思考工作的其他可能,往往会有意外收获。
第二种,我们需要专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把事情做好的欲望。具体怎么做呢?就是做比我们能力高一个级别的任务。比如,瑞典物流就会通过每周和员工交流了解员工的工作负荷情况,来调整员工的工作量,通过适当提升员工工作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结果员工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先完成一些工作岗位上的基础工作,然后去挑战高一个级别的岗位。比如,你现在还不是部门经理,那你可以试着做下经理的工作,因为一开始的不习惯,反而会激发你的斗志,把它做好,久而久之你就可以胜任经理,并不断往上发展。
第三种,就是树立正确的目标。什么是正确的目标?就是这个目标是可达成,并且可执行的。许多人好高骛远,给自己设立一些虚无缥缈的目标,最终没坚持多久就被现实打败。所以,我们的目标一定要清晰,并且可量化和执行。比如,我们要在一个月内背120个单词,这个时候你可以把目标细化,每天至少需要完成4个,但考虑到需要定期回顾,比如一周回顾一次,那么意味着我们只有26天时间(一月四周,30-4=26天),这样我们每天平均要记五个(120÷26≈5),同时为加深记忆,我们需要在早上抽时间记忆,晚上睡觉前再回顾。这样细化之后,执行起来就更有效率。也会更加有动力,因为每天的进步都可以看得到。
总结一下,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小宇宙,只是平时都是沉寂状态,需要我们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去激发,才能真正爆发,一旦爆发,那威力并不比所谓的圣斗士差呢。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曼巴笔记,明天见。
题图摄影: geralt
题图授权基于: CCO协议
参考书目: 《驱动力》丹尼尔·平克
【日有所思】
你平时是如何跳动自己的积极性呢?欢迎留言和大家说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