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有人认为门当户对很重要?
01.
精神层次的同步性
国学大师林语堂,与廖翠凤携手一生,感情十分恩爱,可是两个人是真正的“门不当户不对”的代表。
林语堂家境贫寒,因为家境问题,与自己相爱的陈锦端家人拒绝这门婚事。
可廖翠凤,是鼓浪屿首富廖家的二小姐,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家闺秀。除此之外,林语堂好读书,廖翠凤的学历却没有很高,和林语堂比起来,无疑是一个文盲。
但就是这么一对差别很大的夫妻,却把婚姻经营得很好。
也许有人觉得,这是因为林语堂同廖翠凤十分相爱,这才有足够的能力,克服家境和学历上的差距。
其实,林语堂刚开始对廖翠凤没有多少感情,他刚和前任分手,正在难过之时就同廖翠凤结了婚。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的婚姻幸福呢?
精神层次相当是重要原因。
林语堂好读书,廖翠凤便试着学习,从不限制自己的发展,有不懂的问题她会向林语堂请教,反而加深了两个人的感情。
廖翠凤家境好,林语堂尽量迁就廖翠凤,知道对方变卖嫁妆为了让两个人生活更好时,他更是珍惜廖翠凤的付出。
情侣之间最怕的,从来都不是家境差距过大,或者是学历不同,而是两个人的精神层次不在同一个层面。
这种不同,不是说一个人爱看书,另一个人不爱看书,一个人喜欢省吃俭用地生活,另一个人大手大脚。
而是在说,一个人爱看书,另一个人觉得看书太装,一个人省吃俭用,另一个人觉得这个人太抠。
只有彼此精神层次相当,才有可能过好余生,这与家境无关,只和个人的认知发展有关。
02.
彼此追求的满足度
《欢乐颂》中,谭宗明虽然喜欢安迪,却没有追求对方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两个人的经济水平不相当。
谭宗明有着令人羡慕的事业,可以说是年少有成,而安迪却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搏,只能说是一个十分努力,略有成就的普通人。
这些原因,让谭宗明放弃了安迪,因为他不需要一个和自己门不当户不对的伴侣。
为什么谭宗明会有这样的要求?
他的事业心就是答案,他不会因为爱情放弃自己的事业,反而希望自己的婚姻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
单从这个坚持来说,他注定会找一个家境相当的人结婚,可以说他的感情,本身就是一场经济联姻,无关爱情,无关合适。
从谭宗明的角度来说,这样的选择没有错,因为他的人生追求就是如此,所以没有办法跳出门当户对的设定。
也是因为如此,每个人追求的不同,便不能只用“门当户对”这一个条件来给爱情设限。
好比有些人,想要的就是一个能陪自己享受生活的人,他们不在乎自己的家族企业,也不在乎未来的发展,只在乎能不能享受当下。
既然如此,他们会寻找的伴侣,也是一个能同自己一起享受,能让自己觉得相处舒服的人,门当户对便没有那么重要。
还有一些人,想找的伴侣就是一个能让自己很爱,也很爱自己的人。
当他们遇到了,便觉得对方是自己的一切,是不是门当户对对他们而言也没有那么重要,因为相爱最重要。
所以,每个人的个人追求不同,注定对感情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只要一段感情,能满足两个人的人生追求,不至于对自己的生活影响太大,门不当户不对也没有多么重要。
怕的,是一个人明明在乎对方的家境,却一直以为自己不在乎,最终说一句“还是门当户对的好”。
03.
高晓松在《奇葩说》中说过这样一个观点:
“哪怕都是大学老师家庭,还有不同级别之分,门当户对也不代表婚姻中各种问题发生的改变会减少。
由此可见,门当户对的比较,永远没有尽头,找一个与你绝对门当户对的人,既没有可能也没有意义。”
很多人都在强调门当户对,似乎只有家境相当的两个人,生活才能幸福。
但不是每个刚好能和你相爱的人,就能和你门当户对,更重要的一点是,哪里有绝对的门当户对。
所以,做人总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再去找一个人来爱。
真的在乎一个人的家境,便大大方方承认,最后寻找那个和自己家境差不多的人;真的不在乎一个人的家境,就不要用门当户对给自己设限,不是所有的感情都需要这个条件。
余生,总该与一个自己想一辈子的人在一起,而不单单是和一个人的家境、工作、学历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