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朝代宰相的职位都怎样称呼?有什么区别?
宰相在我国古代的地位可是仅次于君王,是在皇帝之下最高官位的一个通称。在汉朝时期的时候,古人们把处于宰相位置的人称为中书令,主要是帮助皇帝在平时处理各种政务的官员,或者是直接向皇帝上奏较为重要的事情。可想而知,中书令的责任还是比较重大的,通常情况下,中书令一般都是文官出身的。
像大家都很熟悉的文学家司马迁,曾经就当过中书令。在司马迁中年的时候,对天文方面的学识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过人的天赋,所以司马迁就凭借自己的实力当上中书令。在朝堂上,中书令的位置甚至比丞相都要高,司马迁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中书令的人。
丞相这个称呼,相信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在很多的古装电视剧里,一些位高权重的人都是有着丞相的职位。在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个丞相应该就是诸葛亮了,并且曹操在当时的魏国阵营里,也被人们称为丞相。简单来说,丞相的称呼是从三国时期开始的,丞相的职位主要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这一点和中书令是比较相似的。
在战国时期的时候,人们普遍把宰相称为相国。 虽然相国也是属于宰相,但是相国和丞相相比是完全不同的。从两者的官职大小相比,相国的权力比丞相的权力要大一些,在朝堂上,丞相也是相国的一个副手,等级和地位都是没有相国高的。在唐朝时期,宰相也被人们称为参知政事,是古代官员的一种职位之一。在最开始的时候,参政知事并不是真正的宰相,而是到了唐太宗贞观年间,才正式的命为宰相的官名。总的来说,我国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精深,不同宰相的名称,更是一种文化之间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