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自带修复能力

 我来答
医学生jay
2022-06-02 · TA获得超过261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2万
展开全部
人体自带修复能力,其实这是常识,只是未必人人都知道。

细胞损伤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好比一幢大楼,一会儿有人拆下一块砖扔掉了,一会儿又有人拆下一块砖扔掉,就这样不断地扔下去,可以想象得出,用不了多久,这幢大楼就会垮掉的。

但人并没有出现大楼那样的下场,每个人都活得好好的。没有人会在走路过程中丧失“人形”,越来越散,最后碎成了一堆;没有人在工作的过程中,一会儿半张脸没了,一会儿半个肩掉下了。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人体有一种神奇而强大的能力,就是修复。损伤是时刻发生的,而修复也是时刻发生的。举例:切菜把手切 了个口子,基本上一个礼拜就好了。怎么好的呢?是创口贴的作用吗?是你包扎的作用吗?都不是,是身体自我修复的。创口贴也好,包扎也好,都是为了让身体能够更快、更好、更安全的完成自我修复工作。

对于细胞来讲,伤口就是一道鸿沟。同比放大成一定的比例尺,细胞修复伤口需要移动的距离,就像我们从武汉步行到北京,1000多公里,拼着老命赶路,怎么着也得10天半个月吧,但伤口往往一周就好了。所以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真的很强大。

那既然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这么强大,怎么还会得慢性病呢?慢性病那么漫长的一个成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不是早就把各种地方都修好了吗?慢性病,其实是身体修复失败的外在表现。在给医院交了很多很多的钱以后,在医生反复的治疗尝试却总是徒劳无功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你这个病,要养,有的人能养好,有的人养不好。如此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将你渴望健康的急切心情、你花费的大量时间、金钱置之不顾。

为什么身体修复会失败呢?当身体的某一处损伤后,身体就开始修复,而慢性病的发生过程就是不断地进行损伤修复。修复再损伤、再损伤再修复的往复过程,通俗地讲就是身体的某个地方坏了,给修上后又坏了,再给修上后又坏了,这个过程不断地重复进行。

在这一过程中,身体会从全身各处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营养素到受损伤的部位进行修复。我们的身体很有意思,最会干的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事,但前提条件是东墙允许拆,拆一点也没什么大的关系。直到有一天,再也没有多余的东墙可拆了,此时本质上就是可调动的营养素被耗尽了,没原料了,修复才眼看着损伤的发生而无可奈何,自己空有一身的本领而无处施展。

没原料了,不是指你没有进食。你当然不会让自己饿肚子,你总会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肚子获得饱饱的幸福。可是,你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你也知道怎么填饱肚子,可是你不知道,你身体里正在进行着一个时间长、体量大的修复工程,你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工程,你也不知道该为这个工程配置什么比例的建筑材料。所以,虽然你吃饱了,但是细胞们还是饿着肚子的,这个修复工程可能就会变成烂尾工程了。

以上说的是细胞层面,看慢性病还需要从系统层面去看。

一个慢性病的发生不是单一器官的问题,它牵涉到全身的多个系统甚至是各个系统。因为在发病过程中,要从全身各系统调动营养素来修复。比如说慢性胃炎,慢性胃炎肯定跟胃有关,但也跟肝功能有关。哪些人容易得胃炎呢?脾气急的,小心眼的和工作压力大的,胃炎的人往往睡眠不好,睡眠不好的人胃也不会太好,也就是说胃病的发生还跟神经精神系统有关。再找的话还会找到更多的系统跟慢性胃病的发生有关。所以慢性胃炎的发生不是单纯胃的问题,而是多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的,是多系统功能紊乱在单一器官的表现。

人类的慢性疾病都是多系统功能紊乱在单一器官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慢性病是系统问题。为什么医生多半治不好慢性病呢?不是因为医生笨,而是跟药物作用于人体的方式有关。药物的作用不是在系统层面的,而是作用点非常精准,直接作用于某个器官内的一些细胞中的某个位置,例如线粒体中的某个酶、或细胞膜上的某个酶、或细胞内其它的分子。分子组成细胞,细胞组成器官,器官才组成系统。可见分子层面和系统层面相差太远了,本来是系统问题,药物却作用于系统内的一个点,而不顾一个系统内或多个系统内很多点的紊乱,所以药物不可能纠正系统紊乱。

举个例子,一个系统乱了可能是因为上千个反应慢下来了甚至是停止了,而药物只激活了其中的一两个反应,那这个系统问题怎么能解决呢?系统问题一定要在系统层面上解决。只有人体的修复能力才能做到。

比如胃炎,本来是一个多系统功能紊乱的结果,但医生总给治胃病的药,而不是纠正多系统的紊乱,所以胃炎就成了很难治的病,一治就治几十年,直到变成胃癌,就没时间治胃炎了。当我们找准正确方向,即发挥人体的修复能力,一个胃炎从治疗开始到临床症状消失只需要两周的时间。

所以,不要忽略我们身体自带的修复功能,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