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的方法
导语:众所周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但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其它各科的学习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本文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保持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积极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多方展开训练几个方面的探讨,从而让学生告别呆板、枯燥、机械的学习方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的方法
1课堂教学中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例如,我在教这《孔已己》一课时,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鲁迅为什么给主人公起个‘孔乙己’这个名字”为题,启发学生设想一下孔乙己是怎样的人,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作用,再让学生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孔乙己出场才可以笑几声”两个问题,最后以“孔乙已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怜吗?可恨吗?可爱吗?”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2注重培养初中生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
目前的语文教学,重写而轻听、说,故不再赘述“写”。课堂上,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边听边思索,这是每位初中生都能做倒的,但课外的聆听、思考则为我们所忽视。胎教的流行,证明人类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始于听觉。婴儿哇哇坠地到成长为一名初中生,随着他们自身知识的增长、生理上日趋成熟,他们进入成长的“烦躁期”,对周围的大部分“声音”开始有点不耐烦,或只停留在听的阶段,常常没作深入思索。俗语说得好:身边一切皆学问。平时收听广播、听别人争辩等,如果能边聆听边思考,亦能获得和提高语文能力。如当一名初中生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发现电视节目主持人把姓氏中的“任”读成“rèn”,如果这学生能深入思考,联系到课堂上老师读“rén”,想到是主持人读对或老师读对,翻开字典,发现主持人念错了,那么这位中学生的语文认识能力就得到巩固、提高。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导学生养成边聆听边思考身边一切“声音”的习惯,从中获得、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3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资源,增强实践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以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全册书共安排了三次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实践活动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就新课程对七年级的学生的要求来看,要达标,决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有所变通,特别是在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各方面配备又不齐全,因此很难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以“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为例,农村学生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知识面太窄,语文素养不高,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之后,老师问他:读过名著了吗?竟然不知“名著”是何物。学校的图书馆只能叫图书室,藏书量既小,又太旧、太烂,破损不堪。而新课标中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二至三部名著。怎么办呢?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扩展课程资源概念的外延。可以说,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都是课程资源。
4注重教学语言、行为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讲求“辞达”。这种“达”应是“达而清晰”之达,应如行云那样舒卷自如,应象流水那样从容流畅。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讲求“达”的同时,还要讲求“精约”。所谓“精约”,既“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也就是在课堂上不讲空话和套话,用精心设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准确概括。考虑到初中学生年龄较小,更容易被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所吸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把课讲的生动传神,就必须讲究一定语言的技巧,体现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此外,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目光等的运用也会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师应根据当时的情景准确的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
总之,只要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懈的努力,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学风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我们教师只有根据自身实际,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前提,才能搞好初中语文教学,才能做到功成正果,才能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依据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自始至终以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为教学目标,注重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调整教学计划,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
如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换位教学法,放手由学生自己组织教学,学生不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而是大方的走上讲台授课的小老师。在《黄河颂》一课中,笔者采用了音乐欣赏法,先播放《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等歌曲让大家共同欣赏,感受黄河豪迈的气势和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豪情壮志。听了歌曲后,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读得更有感情了。
二、教学理念充满新意
语文作为文科科目的主要学科,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具有知识面宽等特点。语文教育是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的综合表现。笔者认为,在实施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将语文教育的相关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在联系实际的教学工作,促使教学方式实现创新。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避免把学生误认为是知识的接受器,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发展与创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时很有帮助的,教师应积极做好自身的教学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当前,语文教科书中的题材多数来源于文质兼美的范文,且语言文字规范,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健康。但如果教师能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含义才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点所在。教材只是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以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感情使学生深受感染才是关键。学生有感而发后就能很快地领会书中教材的艺术感染力,以此给自己受到启发。语文教育属于审美教育的一种,教师应根据这一点加强对学生的感染陶冶。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在挖掘教材内在美过程中要不断结合美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感知美、领悟美、创造美。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录音、音乐、美术等直观形式来细细阅读,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文章的意蕴和气势。学生对作品细腻动人的描写就可进行更为直接的理解,对各种美的观念就会有鲜明而亲切的美感。
三、让教学训练多方面展开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其知识更为重要,而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生而言,则需要一个扎实多样的训练过程。 在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新课标,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命题作文逐步过渡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从身边的人、事、景写起,改变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无米下锅”的现象,让学生形成好作文就在身边的概念。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分步训练中得以提高。
四、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的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语文知识中学会运用语文,培养语文的综合能力。比如,培养看书读报的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运用与创新的能力等,从而积淀文化内涵,培养文化素养,让中学生升入更高一级学校时,能够用丰富的语文知识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