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罪犯,为什么很多都是秋后问斩?
古代罪犯秋后问斩,一直以来都是古代人们的一种传统司法制度。从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除了像一些谋反或者是犯了其他重罪的人,需要立即的执行死刑。其他的判决了死刑的罪犯,大多都是在秋后问斩。古人选择秋后问斩罪犯,首先就是人们认为在秋后问斩的话,会对百姓有着更大的震慑力度。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多数人都是以种地为主,是地地道道的农业社会。大部分的农民在日常生活中都非常的繁忙,忙着春种秋收,根本没有时间去关注罪犯行刑的。但是到了秋天,农作物逐渐成熟,农民在收获之后,就进入了农闲时期。人们在这个时候选择处决罪犯,是因为在这个时期的人们都不再繁忙,有更多的时间去围观。国家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对百姓进行震慑,观看的人越多,自然引起的轰动就会越大,对人们有着很好的警示作用。
其次,古人认为在秋后问斩罪犯是顺应天意,因为在秋分之前, 天气是非常温暖的,非常适合万物生长。人们认为在这种万物生长的环境下,是最适合用来欣赏,而不是用来斩杀。反而在秋分之后,白天的时间越来越短,天气的温度也变得越来越寒冷,在万物凋谢的状态下,很多生命都会停止。所以人们认为,在这种环境里,更适合对罪犯进行杀戮。因此,人们在处决罪犯的时候,大多都是秋后问斩。
最后,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死刑都是非常严重的刑罚,如果没有检查仔细的话,很可能就会把好人给错杀掉。所以人们在审判罪犯决定死刑的时候,要有充足的考虑时间,给予相关部门有着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查。因此,在秋后问斩,可以保证法律的公平性,避免发生冤假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