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必备入门级鉴赏(下)
展开全部
为什么听古典乐呢,因为古典乐旋律十分耐听其造诣与技术价值都体现的十分充分情感表达也非常丰富,相比现代音乐,古典音乐更加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百听而不厌,能引导我们情感达到一种琴瑟共鸣的意境。 此时通读三篇,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古典音乐的热情而非冷冰冰拒人千里之外。
1.
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 车尔尼得意门生,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为后世开辟一道崭新的分水岭,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与扩张力,在钢琴上营造了管弦乐的极致改编效果,作了许多有名的钢琴练习曲并创造了交响诗体裁,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认为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上台是不应该带谱演奏,更能彰显钢琴家的魅力),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他的人生中受到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就是力争第一,别人说不可能的到他这里就是可能,并且成功了)决心在钢琴上创造出像帕格尼尼一样的奇迹。他的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钢琴音乐传统,发展了一种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
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种令人眩晕的震撼的(每个音符流畅的连接)、具有炫技特技的钢琴演奏风格: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令当时的人们为之陶醉。这种辉煌浪漫,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确立起欧洲钢琴演奏艺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李斯特同当时的肖邦把钢琴艺术推向一个高潮,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钟》作于1834年又名泉水,由对李斯特影响很大的帕格尼尼小提琴曲《钟》改编。这是为献给德国钢琴家克拉拉、舒曼而作的钢琴曲。经过简练的前奏,很快在高潮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泛音奏法形成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
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于模仿钟声,因此钟声的效果更加明显。接下来的主题继续用钢琴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这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演奏时间约4分钟。
视频: 李云迪演绎李斯特作品《钟》
2.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 ,著名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在十九世纪初的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之后,又出现了一颗灿烂的音乐大家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可很不幸,天才总是早逝,舒伯特31岁去世)。
舒伯特家境从小非常非常贫困,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600多首的艺术歌曲,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他为不少诗人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全部都是伟大的诗人),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
1816为了创作音乐舒伯特毅然辞去了教师职务,由于断了赖以糊口的工资长期生活在困苦之中,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根据他的要求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伟人为邻,终将不会寂寞)。
《摇篮曲》作品作于1822年,时值舒伯特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如果说有人问我,什么人能把爱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一定会不假思索的告诉他是舒伯特)。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并被后世一直作为胎教音乐中的典范,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歌颂者母性的光辉使这首曲子家喻户晓(有谁会知道伟大的舒伯特作此曲是为了填饱肚子的交换,真是对于天才的嘲讽),听到此曲,你一定会想起:“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让人安详的曲子正是出自浪漫唯美的钢琴诗人舒伯特。
视频: 诵唱版《摇篮曲》
3.
萨拉萨蒂(1844-1908) 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1844年生于西班牙潘普洛纳,1908年卒于法国比亚里茨。被称为“20世纪末的帕格尼尼”。
萨拉萨蒂创作的大量小提琴作品富有浓郁的西班牙民族特色和情调,每一首作品都是从心底流出的美妙旋律与无穷变化的演奏技巧的完美结合。作品由于展现出独具 的魅力而深受世人的广泛喜爱,无论是光辉灿烂的《卡门幻想曲》、《浮士德主题幻想曲》、《吉卜赛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和《引子与塔兰泰拉》,还是玲珑剔透的《西班牙舞曲》,都如同熠熠生辉的一颗颗明珠,永远镶嵌在世界小提琴经典乐曲的宝库之中。
萨拉萨蒂的演奏荡气回肠并又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流浪者之歌》创作背景以吉普赛民族(擅长歌舞、占卜)为主线,这个名族都是无固定居住地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体现吉普赛民族饱含清苦却又乐观对待生活的态度。
视频: 北京爱乐管弦乐团_流浪者之歌
4.
雅克·奥芬巴赫(1819-1880) ,德籍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是法国轻歌剧的奠基人和杰出的代表。他面向大众,把舞台剧的传统、喜歌剧的形式、巴黎林荫路的活报演出与城市民谣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年少时曾被常规录取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
他的曲调贯穿着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情调,乐曲极为轻巧快活,广泛采用生活舞蹈,如华尔兹、加洛普舞 、康康舞的节奏(快节奏欢乐的表现),他的轻歌剧充满嘲笑与讽刺的内容,但也有迎合权贵口味的一面,娱乐性强,甚至有色情性的表现。也正是他的艺术所以能在第二帝国存在的原因。奥芬巴赫的音乐对奥地利的F.苏佩、J.斯特劳斯、A.沙利文、匈牙利的F.莱哈尔以及现代的美国音乐剧都具有深远的影响。1855年夏,奥芬巴赫开办的一座自己的剧院——“巴黎人喜剧院”,立即成为巴黎最有名的剧院之一,梅耶贝尔、罗西尼、撒克里、列·托尔斯泰等人都曾是剧院的座上客。
《天堂与地狱序曲》又名《地狱中的奥菲欧》为德籍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所做的管弦乐曲,作于1858年,同年在巴黎演出,是最著名的轻歌剧之一,歌剧中体现希腊神话里极为脍炙人口的奥菲欧与尤丽迪茜的故事,较早时已经有蒙特威尔第和格鲁克把它写成歌剧,接着奥芬巴赫又为这个充满机智与织入社会讽刺的剧本。《地狱中的奥菲欧》本身是很欢乐一首曲子但结合故事就会变成有调侃色彩在其中展现,影射讽刺了路易·波拿巴第二帝国政界人物的腐败无能。
这部轻歌剧是奥芬巴赫所写最早的两幕作品,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但某种版本则改成四幕的结构。
视频: 《天堂与地狱序曲》
5.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678年-1741年),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同时还是一位神父。首创小提琴协奏体裁、巴洛克时期音乐启蒙者,将独奏协奏曲变成了巴洛克音乐的最佳表现形式。
25岁时,维瓦尔第成为神父。由于他生有一头红发,人们都称他为“红发神父”。接着他就当上了教堂的神甫,并且在教堂属下的女童音乐学院中当小提琴教师。在维瓦尔第的悉心指导下,孤儿院乐队和唱诗班的水平蒸蒸日上,他本人作为一个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的声望也越过了阿尔卑斯山,一些爱好音乐的贵族千里迢迢来到威尼斯,只是为了聆听他演奏小提琴。
在维瓦尔第任教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大量音乐作品源源不断的从他的鹅毛笔端流淌出来,最出色的还是他以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着称的器乐作品。他一生写了近500首协奏曲和73首奏鸣曲,此外,还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等。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他在世时就出版了,包括他最著名的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出版的十二首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协奏曲《和声与创意的实验》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具有欢快的春天气息。开曲即展开轻松愉悦的旋律,使人顿时联想到春天的葱绿和与勃勃生机。描写的是春光重返大地,大地缓缓从冰冻中苏醒,小鸟欢愉地歌唱,森林枝叶随风婆娑,呢喃私语。
视频: 《四季》春 卡拉扬指挥
结语:
15首乐曲以及14位伟大音乐家的鉴赏及入门已经完成(之后更愿意和大家继续分享,并保持更新)。这十五首曲子里音乐大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旋律,为的就是想让大家发现原来你在某个时刻听到的欢快优美的曲子原来和你的生活其实这么接近,古典音乐并不高冷,它是贴近我们生活中的,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的表达,而古典音乐更是历经岁月长河的洗礼,久盛不衰。
好的纯音就像潘多拉的魔法盒,流泄出来的音符,交织着神秘、优雅、飘渺、性感、哀伤,激昂,化成魔咒,唤醒了我们沉睡的听觉。
愿时光在手掌中安静流淌,同你,同我,在音乐的海洋里舞动翩翩,共享静谧时光。
更多文章:
古典音乐必备入门级鉴赏(中)
古典音乐必备入门级鉴赏(上)
这几首经典纯音 速速收藏
愿这些纯音 能治愈你的忧伤
1.
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 车尔尼得意门生,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为后世开辟一道崭新的分水岭,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与扩张力,在钢琴上营造了管弦乐的极致改编效果,作了许多有名的钢琴练习曲并创造了交响诗体裁,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认为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上台是不应该带谱演奏,更能彰显钢琴家的魅力),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他的人生中受到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就是力争第一,别人说不可能的到他这里就是可能,并且成功了)决心在钢琴上创造出像帕格尼尼一样的奇迹。他的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钢琴音乐传统,发展了一种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
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种令人眩晕的震撼的(每个音符流畅的连接)、具有炫技特技的钢琴演奏风格: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令当时的人们为之陶醉。这种辉煌浪漫,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确立起欧洲钢琴演奏艺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李斯特同当时的肖邦把钢琴艺术推向一个高潮,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钟》作于1834年又名泉水,由对李斯特影响很大的帕格尼尼小提琴曲《钟》改编。这是为献给德国钢琴家克拉拉、舒曼而作的钢琴曲。经过简练的前奏,很快在高潮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泛音奏法形成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
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于模仿钟声,因此钟声的效果更加明显。接下来的主题继续用钢琴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这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演奏时间约4分钟。
视频: 李云迪演绎李斯特作品《钟》
2.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 ,著名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在十九世纪初的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之后,又出现了一颗灿烂的音乐大家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可很不幸,天才总是早逝,舒伯特31岁去世)。
舒伯特家境从小非常非常贫困,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600多首的艺术歌曲,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他为不少诗人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全部都是伟大的诗人),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
1816为了创作音乐舒伯特毅然辞去了教师职务,由于断了赖以糊口的工资长期生活在困苦之中,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根据他的要求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伟人为邻,终将不会寂寞)。
《摇篮曲》作品作于1822年,时值舒伯特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如果说有人问我,什么人能把爱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一定会不假思索的告诉他是舒伯特)。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并被后世一直作为胎教音乐中的典范,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歌颂者母性的光辉使这首曲子家喻户晓(有谁会知道伟大的舒伯特作此曲是为了填饱肚子的交换,真是对于天才的嘲讽),听到此曲,你一定会想起:“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让人安详的曲子正是出自浪漫唯美的钢琴诗人舒伯特。
视频: 诵唱版《摇篮曲》
3.
萨拉萨蒂(1844-1908) 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1844年生于西班牙潘普洛纳,1908年卒于法国比亚里茨。被称为“20世纪末的帕格尼尼”。
萨拉萨蒂创作的大量小提琴作品富有浓郁的西班牙民族特色和情调,每一首作品都是从心底流出的美妙旋律与无穷变化的演奏技巧的完美结合。作品由于展现出独具 的魅力而深受世人的广泛喜爱,无论是光辉灿烂的《卡门幻想曲》、《浮士德主题幻想曲》、《吉卜赛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和《引子与塔兰泰拉》,还是玲珑剔透的《西班牙舞曲》,都如同熠熠生辉的一颗颗明珠,永远镶嵌在世界小提琴经典乐曲的宝库之中。
萨拉萨蒂的演奏荡气回肠并又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流浪者之歌》创作背景以吉普赛民族(擅长歌舞、占卜)为主线,这个名族都是无固定居住地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体现吉普赛民族饱含清苦却又乐观对待生活的态度。
视频: 北京爱乐管弦乐团_流浪者之歌
4.
雅克·奥芬巴赫(1819-1880) ,德籍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是法国轻歌剧的奠基人和杰出的代表。他面向大众,把舞台剧的传统、喜歌剧的形式、巴黎林荫路的活报演出与城市民谣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年少时曾被常规录取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
他的曲调贯穿着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情调,乐曲极为轻巧快活,广泛采用生活舞蹈,如华尔兹、加洛普舞 、康康舞的节奏(快节奏欢乐的表现),他的轻歌剧充满嘲笑与讽刺的内容,但也有迎合权贵口味的一面,娱乐性强,甚至有色情性的表现。也正是他的艺术所以能在第二帝国存在的原因。奥芬巴赫的音乐对奥地利的F.苏佩、J.斯特劳斯、A.沙利文、匈牙利的F.莱哈尔以及现代的美国音乐剧都具有深远的影响。1855年夏,奥芬巴赫开办的一座自己的剧院——“巴黎人喜剧院”,立即成为巴黎最有名的剧院之一,梅耶贝尔、罗西尼、撒克里、列·托尔斯泰等人都曾是剧院的座上客。
《天堂与地狱序曲》又名《地狱中的奥菲欧》为德籍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所做的管弦乐曲,作于1858年,同年在巴黎演出,是最著名的轻歌剧之一,歌剧中体现希腊神话里极为脍炙人口的奥菲欧与尤丽迪茜的故事,较早时已经有蒙特威尔第和格鲁克把它写成歌剧,接着奥芬巴赫又为这个充满机智与织入社会讽刺的剧本。《地狱中的奥菲欧》本身是很欢乐一首曲子但结合故事就会变成有调侃色彩在其中展现,影射讽刺了路易·波拿巴第二帝国政界人物的腐败无能。
这部轻歌剧是奥芬巴赫所写最早的两幕作品,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但某种版本则改成四幕的结构。
视频: 《天堂与地狱序曲》
5.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678年-1741年),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同时还是一位神父。首创小提琴协奏体裁、巴洛克时期音乐启蒙者,将独奏协奏曲变成了巴洛克音乐的最佳表现形式。
25岁时,维瓦尔第成为神父。由于他生有一头红发,人们都称他为“红发神父”。接着他就当上了教堂的神甫,并且在教堂属下的女童音乐学院中当小提琴教师。在维瓦尔第的悉心指导下,孤儿院乐队和唱诗班的水平蒸蒸日上,他本人作为一个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的声望也越过了阿尔卑斯山,一些爱好音乐的贵族千里迢迢来到威尼斯,只是为了聆听他演奏小提琴。
在维瓦尔第任教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大量音乐作品源源不断的从他的鹅毛笔端流淌出来,最出色的还是他以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着称的器乐作品。他一生写了近500首协奏曲和73首奏鸣曲,此外,还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等。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他在世时就出版了,包括他最著名的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出版的十二首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协奏曲《和声与创意的实验》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具有欢快的春天气息。开曲即展开轻松愉悦的旋律,使人顿时联想到春天的葱绿和与勃勃生机。描写的是春光重返大地,大地缓缓从冰冻中苏醒,小鸟欢愉地歌唱,森林枝叶随风婆娑,呢喃私语。
视频: 《四季》春 卡拉扬指挥
结语:
15首乐曲以及14位伟大音乐家的鉴赏及入门已经完成(之后更愿意和大家继续分享,并保持更新)。这十五首曲子里音乐大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旋律,为的就是想让大家发现原来你在某个时刻听到的欢快优美的曲子原来和你的生活其实这么接近,古典音乐并不高冷,它是贴近我们生活中的,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的表达,而古典音乐更是历经岁月长河的洗礼,久盛不衰。
好的纯音就像潘多拉的魔法盒,流泄出来的音符,交织着神秘、优雅、飘渺、性感、哀伤,激昂,化成魔咒,唤醒了我们沉睡的听觉。
愿时光在手掌中安静流淌,同你,同我,在音乐的海洋里舞动翩翩,共享静谧时光。
更多文章:
古典音乐必备入门级鉴赏(中)
古典音乐必备入门级鉴赏(上)
这几首经典纯音 速速收藏
愿这些纯音 能治愈你的忧伤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制片帮素材
2024-05-07 广告
2024-05-07 广告
深圳制片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知音乐在影视制作中的重要性。我们推荐几个正版音乐素材网站,如Freesound、Incompetech和Free Music Archive等,这些平台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独立艺术家和音乐制作人的作品,提供丰富多样的...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制片帮素材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