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白发苍苍;一百长命百岁。
1、出处
来源于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为政》。
2、原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释义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2、赏析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3、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1、出处
来源于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为政》。
2、原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释义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2、赏析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3、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展开全部
这是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原文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会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三十岁应该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四十岁应该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轻易动摇;五十岁应该能够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六十岁应该能够包容和理解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七十岁应该能够随心所欲地行事,但又不超越道德准则。
这句话传达了一种人生哲学的思想,即人在不同阶段应该有所领悟和成长,不断探索自我和世界,以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会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三十岁应该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四十岁应该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轻易动摇;五十岁应该能够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六十岁应该能够包容和理解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七十岁应该能够随心所欲地行事,但又不超越道德准则。
这句话传达了一种人生哲学的思想,即人在不同阶段应该有所领悟和成长,不断探索自我和世界,以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