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发生的历史事件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虽然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历史 故事 承担着传播年轻的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有关宋朝发生的历史有哪些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宋朝发生的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到你!
宋朝发生的历史事件篇一:泥马渡康王
小康王从金营逃出,被金兵一直追到象山县的剡江口。小康王举目一看万丈碧海,波浪滔天,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真是插翅难飞。正在这时,突然有一个大汉牵着一匹白马,走到康王眼前,一把将康王扶上马背加上一鞭,那马四脚腾空,跳入海中,一直跑到杨村乡缸爿山南麓上岸。缸爿山岩里留下了一只马蹄印。再从缸爿山北面入海跑到翔鹤潭。突然一跳把康王跌在地上。等他爬起来马已跑得无影无踪了。康王只得向前走去。走不多远,看见村边有一座庙宇,门上匾额大写“丁松庙”三个金字。进门一看,见东首塑一匹白马,马毛还在滴水,很象自己骑着过海的那匹马。他惊奇地说:“难道渡我过海的竟是泥马吗?泥马遇水怎么还不崩掉呢?”话刚说完,“嘭”的一声,那马崩掉了。
这时,康王听到马铃声由远而近,原来金兵追到。他立即躲在神龛里,向菩萨暗暗祝告:“我若有登基之日,必定重修庙宇,再塑金象。”追来的金兵,看见康王逃进庙里,暗忖这回总可柯牢了,不想走到门口一看,只见到处是蜘蛛网,并无有人进去的痕迹,于是没有进庙去搜查,一直向西朝曹村那面追去了。康王等听不见人马声了,从里面出来,往北逃去。
金兵往西追了一程,看看连个影也没有,又回到了丁松庙,看见门口一大片蜘蛛网没有了,于是拨转马头,立即往北追去。追了一会,望见前面有一个人在奔跑,不是康王是谁,便催马加鞭,飞快地追了上去。
康王拼命往前逃,逃到爵岙村时,刚好村边有个姑娘在晒谷。他一见追兵已近,进村已经来不及了,只得要求姑娘帮他给躲一躲。姑娘一看是个后生,为难地四周一看,并无藏身之处。眼见追兵就要到来,她急中生智。马上提起一只空箩,叫后生坐在地上,用箩罩住,自言自语地说:“可惜我是女子,不能坐在箩上,怎么办呢?”康王在里面答道:“不要紧,寸板隔千里,箩底与楼板一样,你只管坐在上面吧!”于是姑娘坐在箩上,缠起脚来。
金兵追到晒场,并无人影,只见一位姑娘坐在箩上,不紧不慢的缠着三寸金莲,再看看四周也无藏身之地,就问姑娘,方才有否看见一个后生从这里跑过。姑娘一面缠脚,一面头也不抬的回答说:“方才有个后生慌慌张张地往西跑去。”金兵一听,就向道成岭方向追去。
看看金兵远去,姑娘就把后生放出来。这里天色已晏,姑娘对康王说:“天就要夜了,你还是到我家去宿一夜,明天再起吧!”康王谢过姑娘就跟她到家里宿了一夜。这一夜,爵岙村东边的狮子山,西边的白象山,被值日功曹和当方土地位拢到村口管头门。
第二天一早。姑娘的父亲引康王到白岩山脚,叫他翻过白岩山再往北走。就可到达明州(宁波),白岩山根本没有路。满山都是树木柴草。可康王走到那里,那里的树木就自动让开,形成一条山路。唯有檀树和柘树不买他的帐。偏偏不让康王。康王怒斥道:“黄檩硬柘罚落麻车(榨油车)”从此以后,打油用的工具就都是用檀树、柘树做的了。康王将到山岗时已走得口干舌燥,他就在一个水潭里喝水。这时水潭的里勘突然长出一棵茶树来,后来,这个水潭的水不论旱多久也不会燥。这棵茶树至今活着。
后来康王在临安登基称为宋高宗。他一面派钦差到爵岙迎接这个救命的姑娘进京;一面派工部到丁松庙重修庙宇再塑圣像。不想双竹桥村的百姓,听到皇帝送敕来丁松庙。恐怕村子被官司兵蹂躏。就到道成岭拦住兵,谎说只有景佑庙,没有丁松庙。工部人马听了众百姓的话,心里暗想:万岁在逃难中记错了字也有可能。就来到松岙村大修景佑庙。所以景祜庙的匾额有“敕赐”两字,表示庙名是皇帝钦锡的。庙中 对联 也宣扬神灵保佑高宗渡江的显圣 事迹 。香火也特别兴旺了。丁松庙的菩萨大怒,变作三脚老虎把双竹桥村的人吃得精光。
再说去爵岙迎接姑娘的钦差,到了村里一查。原来这位姑娘已经出嫁了。钦差只得回京复旨。宋高宗再下圣旨:封江南姑娘嫁时可用半付鸾驾(四人抬彩轿)。戴凤冠、穿蟒袍,作皇后打扮。
宋朝发生的历史事件篇二:陈桥驿兵变
周世宗在位的时候,手下有个重要大将,叫赵匡胤。他是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 爱好 练武,投奔到郭威部下,后来又跟随周世宗东征西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周世宗对他非常信任,提拔他为殿前都点检,让他做了禁军的统帅,掌握后周的军事大权。
五代期间,武将夺取皇位的事情,时常发生。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匡义、幕僚赵普等人看到周世宗壮年夭折,他的儿子周恭帝年幼无知,就秘密策划夺取皇位。
公元960年 春节 ,正月初一,后周的文武官员正在向周恭帝祝贺新年,在赵匡胤等人的指使下,河北镇、定二州(今河北正定、定州)忽然派人前来谎报军情,说辽国和北汉联合,出兵南侵,情况危急。
后周宰相范质、王溥(pǔ)等人很是吃惊,来不及辨别情报的真假,连忙命赵匡胤带领大军,北上应战。
赵匡胤马上调兵点将,准备出征。初二日,前队出发。初三日,大队出发。大军走到汴京东北的陈桥驿,停了下来。当天晚上,将士们在一起议论朝政。有人说:“如今皇上年幼无知,我们拼死杀敌,将来有谁知道呢?不如先立主帅点检做天子,然后北征。”
众将连声称好,就推举一名将军去见赵匡义和赵普,说了大伙的意见。他还没说完,一大批将领已经闯了进来,大声说:“我们已经商量好,一定要请点检做天子!”
赵匡义和赵普听了,满心高兴,就命令诸将分布四周,等待天明,同时派人连夜赶回汴京,送信给镇守京城的禁军将领石守信和王审琦,要他们作内应。这两个人都是赵匡胤的亲信,接信后当然一口答应。
第二天一早,这消息已经传遍军中。天刚蒙蒙亮,陈桥驿四面突然响起了一片呼喊声。一群身披铠甲、手执刀枪的将领,挤在赵匡胤的营帐外,大喊大嚷说:“诸将没有主子,我们愿意拥护点检做天子!”
赵匡胤酒醉方醒,刚走出营帐,诸将已经一拥而上,把一件皇帝登基穿的黄袍披到他身上。诸将全都下拜,高呼“万岁”。他们把赵匡胤推上马背,请他回转汴京。
赵匡胤这才拉住缰绳,假意推让了一番,然后向诸将说:“你们贪图富贵,立我为天子,能听从我的命令吗?”
诸将齐声回答说:“愿意听受命令!”
赵匡胤又说:“你们进了京城,不得惊犯宫廷,不得侮辱大臣,不得任意抢掠。凡是听从命令的,定有重赏;违反命令的,一律严办!”大家不敢不从,自然齐声答应。
于是,赵匡胤带领大军回转汴京。他在回汴京前已派人去见范质、王溥等人,把兵变的消息告诉他们。
这时,后周朝廷中早朝还未结束。范质得到消息,紧紧地抓住了王溥的手,露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情,说:“匆忙中不辨真假,派遣大将,这全是我们的罪呀!”
范质的指甲深入王溥的肉里,王溥痛得要命,吓得一句话也答不上来。朝中有个叫韩通的将军,急忙奔跑回家,想组织力量反抗。他还没有进门,就被赵匡胤的部将王彦升追赶上去杀死了。
京城中的禁军都掌握在石守信、王审琦手里,有这两人做内应,后周再没有人敢起来反抗了。
没有多久,赵匡胤带领大军到了汴京。他命士兵归营,自己暂时回到原来的公署。
有些将士把范质、王溥拥到赵匡胤那里,赵匡胤假意流着眼泪,哭着说:“我受周世宗的厚恩,想不到受将士们的逼迫,做出这样的事来,真叫人惭愧,我该怎么办呢?”
范质还没有来得及回答,一个叫罗彦瓌(guī)的将军,拔剑上前,声色俱厉地说:“我们没有主子,今天一定要立点检做天子!”
赵匡胤假意喝道:“还不退下!”
王溥吓得脸色都变了。他退到台阶下,先向赵匡胤低头拜了下去。范质没有办法,也只好跟着下拜。
正月初五日,赵匡胤在崇元殿召集百官,举行称帝仪式。一位官员拿出了事先以周恭帝名义写的诏书,宣布把皇位禅让给赵匡胤。赵匡胤在北面拜受了诏书,然后升殿,正式登上了皇位。
因为赵匡胤担任过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所以,他把国号定为宋,仍把东京(当时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作京城,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这次政变,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宋朝发生的历史事件篇三:宋仁宗龙种身份为何被怀疑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身份被后人怀疑的事情并非少见,先有秦始皇的纯正皇室血统被后世史学家们传得沸沸扬扬,后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汉族血统又开始遭到考古学家的质疑,随之而来的却是宋仁宗的龙种身份遭到史学家们的挑战。宋仁宗的龙种身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022年,真宗之子宋仁宗登基称帝,成为宋代历史上第5个皇帝。即位初期,由于宋仁宗尚且年幼,故而由刘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刘太后死,宋仁宗正式亲政,开始了他长达30多年的统治生涯。在史料记载中,宋仁宗尽管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绝非是平庸无能之辈,故而无论是史料对他的记载还是民间对于他的 传说 ,都相对较多。在所有关于宋仁宗的故事之中,最为令人震惊的,当属他的身世,经典京剧《狸猫换太子》是民间对仁宗身世怀疑最为集中的体现。在《狸猫换太子》这部京剧之中,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该京剧讲述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公正无私的包拯为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昭雪伸冤的故事:在老妇人向包拯哭诉了自己鲜为人知的悲惨而又离奇的身世之后,经过仔细地推敲,包拯认定她就是当今圣上宋仁宗的亲生母亲李娘娘,于是他立刻回京查访当年还在世的老宫女,终于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虽然当时这位李娘娘只是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后宫一位小小的宫女,可是她长得非常漂亮,并且又很有才华,深得宋真宗的喜爱。宋真宗封她做才人,随后又提升她为婉仪,并且还使她有了身孕。在后宫这个为争宠而不择手段的地方,李娘娘非常清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生下儿子,于是她每天妄想着自己生下的是儿子而不是女儿。在得知李娘娘生了儿子之后,当时的刘德妃也就是后来的刘皇后异常嫉妒,于是她便买通了接生婆,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去了刚刚出生的宋仁宗。后果可想而知,待到宋真宗下朝见到摆在他面前的竟然是一个血淋淋的怪物之时,他不分青红皂白,立刻将李娘娘打入冷宫。李娘娘在被打入冷宫之后,知道刘皇后肯定会对她杀人灭口,于是便在一位好心的宫女帮助之下逃出了深宫,从此就躲到了一处破窑里,隐姓埋名孤苦伶仃地生活了20年,期盼着有一天自己能骨肉团聚。在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包拯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使这个持续了几十年的冤案真相大白于天下,刘皇后也遭到了应有的惩罚,李娘娘终于与宋仁宗相认,结局十分圆满。
尽管《狸猫换太子》这部京剧的结局十分完美,可是它究竟纯属伪造还是确有其事呢?事实上,任何一部有关皇帝身世的京剧都并非是空穴来风,总能在史料或者野史、或者民间传说当中找到其原始材料。有关李娘娘(也就是李宸妃)这个人物的故事确实在正规史料之中有记载,并且她也是宋仁宗的生母,但是在这些史料中记载的宋仁宗即位之初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世,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刘皇后所生。待到他明确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份之时,已经是做皇帝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但是,在这些诸如《宋史》和毕沅编的《续资治通鉴》之类的正规史料中并没有关于刘皇后用“狸猫”来换太子的记载。在正规的史料中,唯一有关于狸猫换太子这一故事的记载的是清代石玉昆编撰的《三侠五义》,在《三侠五义》中,狸猫换太子的记载与京剧《狸猫换太子》如出一辙,故事情节也大致相同。由此可以看出,京剧《狸猫换太子》就是按照《三侠五义》中的记载来设置剧情的。除了《三侠五义》之外,在其他众多的野史之中,有关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更是被描述得神乎其神。
尽管《三侠五义》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但是它并不能摆脱作为一部野史的局限,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像其他为数众多的野史一样在立足史实的基础上再稍微伪造一点情节,并非绝对没有可能。毕竟,这些野史所记载的史实与传统正规史料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宋仁宗出生之时被调包应当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但是用“狸猫”来换太子一事应当纯属虚构。宋仁宗的身份之所以演变成“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大部分原因都是归于这些野史的记载,而在野史上的记载与正规史料记载相冲突之时,对于一些普通的民众而言,当然会选择能够引起好奇心的野史。因此,宋仁宗究竟是否是经过“调包”的皇帝,我们还很难给出明确的结论,但是关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纯属好事者的虚构,却是不争的事实。
宋朝发生的历史事件篇一:泥马渡康王
小康王从金营逃出,被金兵一直追到象山县的剡江口。小康王举目一看万丈碧海,波浪滔天,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真是插翅难飞。正在这时,突然有一个大汉牵着一匹白马,走到康王眼前,一把将康王扶上马背加上一鞭,那马四脚腾空,跳入海中,一直跑到杨村乡缸爿山南麓上岸。缸爿山岩里留下了一只马蹄印。再从缸爿山北面入海跑到翔鹤潭。突然一跳把康王跌在地上。等他爬起来马已跑得无影无踪了。康王只得向前走去。走不多远,看见村边有一座庙宇,门上匾额大写“丁松庙”三个金字。进门一看,见东首塑一匹白马,马毛还在滴水,很象自己骑着过海的那匹马。他惊奇地说:“难道渡我过海的竟是泥马吗?泥马遇水怎么还不崩掉呢?”话刚说完,“嘭”的一声,那马崩掉了。
这时,康王听到马铃声由远而近,原来金兵追到。他立即躲在神龛里,向菩萨暗暗祝告:“我若有登基之日,必定重修庙宇,再塑金象。”追来的金兵,看见康王逃进庙里,暗忖这回总可柯牢了,不想走到门口一看,只见到处是蜘蛛网,并无有人进去的痕迹,于是没有进庙去搜查,一直向西朝曹村那面追去了。康王等听不见人马声了,从里面出来,往北逃去。
金兵往西追了一程,看看连个影也没有,又回到了丁松庙,看见门口一大片蜘蛛网没有了,于是拨转马头,立即往北追去。追了一会,望见前面有一个人在奔跑,不是康王是谁,便催马加鞭,飞快地追了上去。
康王拼命往前逃,逃到爵岙村时,刚好村边有个姑娘在晒谷。他一见追兵已近,进村已经来不及了,只得要求姑娘帮他给躲一躲。姑娘一看是个后生,为难地四周一看,并无藏身之处。眼见追兵就要到来,她急中生智。马上提起一只空箩,叫后生坐在地上,用箩罩住,自言自语地说:“可惜我是女子,不能坐在箩上,怎么办呢?”康王在里面答道:“不要紧,寸板隔千里,箩底与楼板一样,你只管坐在上面吧!”于是姑娘坐在箩上,缠起脚来。
金兵追到晒场,并无人影,只见一位姑娘坐在箩上,不紧不慢的缠着三寸金莲,再看看四周也无藏身之地,就问姑娘,方才有否看见一个后生从这里跑过。姑娘一面缠脚,一面头也不抬的回答说:“方才有个后生慌慌张张地往西跑去。”金兵一听,就向道成岭方向追去。
看看金兵远去,姑娘就把后生放出来。这里天色已晏,姑娘对康王说:“天就要夜了,你还是到我家去宿一夜,明天再起吧!”康王谢过姑娘就跟她到家里宿了一夜。这一夜,爵岙村东边的狮子山,西边的白象山,被值日功曹和当方土地位拢到村口管头门。
第二天一早。姑娘的父亲引康王到白岩山脚,叫他翻过白岩山再往北走。就可到达明州(宁波),白岩山根本没有路。满山都是树木柴草。可康王走到那里,那里的树木就自动让开,形成一条山路。唯有檀树和柘树不买他的帐。偏偏不让康王。康王怒斥道:“黄檩硬柘罚落麻车(榨油车)”从此以后,打油用的工具就都是用檀树、柘树做的了。康王将到山岗时已走得口干舌燥,他就在一个水潭里喝水。这时水潭的里勘突然长出一棵茶树来,后来,这个水潭的水不论旱多久也不会燥。这棵茶树至今活着。
后来康王在临安登基称为宋高宗。他一面派钦差到爵岙迎接这个救命的姑娘进京;一面派工部到丁松庙重修庙宇再塑圣像。不想双竹桥村的百姓,听到皇帝送敕来丁松庙。恐怕村子被官司兵蹂躏。就到道成岭拦住兵,谎说只有景佑庙,没有丁松庙。工部人马听了众百姓的话,心里暗想:万岁在逃难中记错了字也有可能。就来到松岙村大修景佑庙。所以景祜庙的匾额有“敕赐”两字,表示庙名是皇帝钦锡的。庙中 对联 也宣扬神灵保佑高宗渡江的显圣 事迹 。香火也特别兴旺了。丁松庙的菩萨大怒,变作三脚老虎把双竹桥村的人吃得精光。
再说去爵岙迎接姑娘的钦差,到了村里一查。原来这位姑娘已经出嫁了。钦差只得回京复旨。宋高宗再下圣旨:封江南姑娘嫁时可用半付鸾驾(四人抬彩轿)。戴凤冠、穿蟒袍,作皇后打扮。
宋朝发生的历史事件篇二:陈桥驿兵变
周世宗在位的时候,手下有个重要大将,叫赵匡胤。他是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 爱好 练武,投奔到郭威部下,后来又跟随周世宗东征西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周世宗对他非常信任,提拔他为殿前都点检,让他做了禁军的统帅,掌握后周的军事大权。
五代期间,武将夺取皇位的事情,时常发生。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匡义、幕僚赵普等人看到周世宗壮年夭折,他的儿子周恭帝年幼无知,就秘密策划夺取皇位。
公元960年 春节 ,正月初一,后周的文武官员正在向周恭帝祝贺新年,在赵匡胤等人的指使下,河北镇、定二州(今河北正定、定州)忽然派人前来谎报军情,说辽国和北汉联合,出兵南侵,情况危急。
后周宰相范质、王溥(pǔ)等人很是吃惊,来不及辨别情报的真假,连忙命赵匡胤带领大军,北上应战。
赵匡胤马上调兵点将,准备出征。初二日,前队出发。初三日,大队出发。大军走到汴京东北的陈桥驿,停了下来。当天晚上,将士们在一起议论朝政。有人说:“如今皇上年幼无知,我们拼死杀敌,将来有谁知道呢?不如先立主帅点检做天子,然后北征。”
众将连声称好,就推举一名将军去见赵匡义和赵普,说了大伙的意见。他还没说完,一大批将领已经闯了进来,大声说:“我们已经商量好,一定要请点检做天子!”
赵匡义和赵普听了,满心高兴,就命令诸将分布四周,等待天明,同时派人连夜赶回汴京,送信给镇守京城的禁军将领石守信和王审琦,要他们作内应。这两个人都是赵匡胤的亲信,接信后当然一口答应。
第二天一早,这消息已经传遍军中。天刚蒙蒙亮,陈桥驿四面突然响起了一片呼喊声。一群身披铠甲、手执刀枪的将领,挤在赵匡胤的营帐外,大喊大嚷说:“诸将没有主子,我们愿意拥护点检做天子!”
赵匡胤酒醉方醒,刚走出营帐,诸将已经一拥而上,把一件皇帝登基穿的黄袍披到他身上。诸将全都下拜,高呼“万岁”。他们把赵匡胤推上马背,请他回转汴京。
赵匡胤这才拉住缰绳,假意推让了一番,然后向诸将说:“你们贪图富贵,立我为天子,能听从我的命令吗?”
诸将齐声回答说:“愿意听受命令!”
赵匡胤又说:“你们进了京城,不得惊犯宫廷,不得侮辱大臣,不得任意抢掠。凡是听从命令的,定有重赏;违反命令的,一律严办!”大家不敢不从,自然齐声答应。
于是,赵匡胤带领大军回转汴京。他在回汴京前已派人去见范质、王溥等人,把兵变的消息告诉他们。
这时,后周朝廷中早朝还未结束。范质得到消息,紧紧地抓住了王溥的手,露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情,说:“匆忙中不辨真假,派遣大将,这全是我们的罪呀!”
范质的指甲深入王溥的肉里,王溥痛得要命,吓得一句话也答不上来。朝中有个叫韩通的将军,急忙奔跑回家,想组织力量反抗。他还没有进门,就被赵匡胤的部将王彦升追赶上去杀死了。
京城中的禁军都掌握在石守信、王审琦手里,有这两人做内应,后周再没有人敢起来反抗了。
没有多久,赵匡胤带领大军到了汴京。他命士兵归营,自己暂时回到原来的公署。
有些将士把范质、王溥拥到赵匡胤那里,赵匡胤假意流着眼泪,哭着说:“我受周世宗的厚恩,想不到受将士们的逼迫,做出这样的事来,真叫人惭愧,我该怎么办呢?”
范质还没有来得及回答,一个叫罗彦瓌(guī)的将军,拔剑上前,声色俱厉地说:“我们没有主子,今天一定要立点检做天子!”
赵匡胤假意喝道:“还不退下!”
王溥吓得脸色都变了。他退到台阶下,先向赵匡胤低头拜了下去。范质没有办法,也只好跟着下拜。
正月初五日,赵匡胤在崇元殿召集百官,举行称帝仪式。一位官员拿出了事先以周恭帝名义写的诏书,宣布把皇位禅让给赵匡胤。赵匡胤在北面拜受了诏书,然后升殿,正式登上了皇位。
因为赵匡胤担任过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所以,他把国号定为宋,仍把东京(当时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作京城,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这次政变,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宋朝发生的历史事件篇三:宋仁宗龙种身份为何被怀疑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身份被后人怀疑的事情并非少见,先有秦始皇的纯正皇室血统被后世史学家们传得沸沸扬扬,后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汉族血统又开始遭到考古学家的质疑,随之而来的却是宋仁宗的龙种身份遭到史学家们的挑战。宋仁宗的龙种身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022年,真宗之子宋仁宗登基称帝,成为宋代历史上第5个皇帝。即位初期,由于宋仁宗尚且年幼,故而由刘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刘太后死,宋仁宗正式亲政,开始了他长达30多年的统治生涯。在史料记载中,宋仁宗尽管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绝非是平庸无能之辈,故而无论是史料对他的记载还是民间对于他的 传说 ,都相对较多。在所有关于宋仁宗的故事之中,最为令人震惊的,当属他的身世,经典京剧《狸猫换太子》是民间对仁宗身世怀疑最为集中的体现。在《狸猫换太子》这部京剧之中,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该京剧讲述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公正无私的包拯为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昭雪伸冤的故事:在老妇人向包拯哭诉了自己鲜为人知的悲惨而又离奇的身世之后,经过仔细地推敲,包拯认定她就是当今圣上宋仁宗的亲生母亲李娘娘,于是他立刻回京查访当年还在世的老宫女,终于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虽然当时这位李娘娘只是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后宫一位小小的宫女,可是她长得非常漂亮,并且又很有才华,深得宋真宗的喜爱。宋真宗封她做才人,随后又提升她为婉仪,并且还使她有了身孕。在后宫这个为争宠而不择手段的地方,李娘娘非常清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生下儿子,于是她每天妄想着自己生下的是儿子而不是女儿。在得知李娘娘生了儿子之后,当时的刘德妃也就是后来的刘皇后异常嫉妒,于是她便买通了接生婆,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去了刚刚出生的宋仁宗。后果可想而知,待到宋真宗下朝见到摆在他面前的竟然是一个血淋淋的怪物之时,他不分青红皂白,立刻将李娘娘打入冷宫。李娘娘在被打入冷宫之后,知道刘皇后肯定会对她杀人灭口,于是便在一位好心的宫女帮助之下逃出了深宫,从此就躲到了一处破窑里,隐姓埋名孤苦伶仃地生活了20年,期盼着有一天自己能骨肉团聚。在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包拯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使这个持续了几十年的冤案真相大白于天下,刘皇后也遭到了应有的惩罚,李娘娘终于与宋仁宗相认,结局十分圆满。
尽管《狸猫换太子》这部京剧的结局十分完美,可是它究竟纯属伪造还是确有其事呢?事实上,任何一部有关皇帝身世的京剧都并非是空穴来风,总能在史料或者野史、或者民间传说当中找到其原始材料。有关李娘娘(也就是李宸妃)这个人物的故事确实在正规史料之中有记载,并且她也是宋仁宗的生母,但是在这些史料中记载的宋仁宗即位之初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世,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刘皇后所生。待到他明确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份之时,已经是做皇帝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但是,在这些诸如《宋史》和毕沅编的《续资治通鉴》之类的正规史料中并没有关于刘皇后用“狸猫”来换太子的记载。在正规的史料中,唯一有关于狸猫换太子这一故事的记载的是清代石玉昆编撰的《三侠五义》,在《三侠五义》中,狸猫换太子的记载与京剧《狸猫换太子》如出一辙,故事情节也大致相同。由此可以看出,京剧《狸猫换太子》就是按照《三侠五义》中的记载来设置剧情的。除了《三侠五义》之外,在其他众多的野史之中,有关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更是被描述得神乎其神。
尽管《三侠五义》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但是它并不能摆脱作为一部野史的局限,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像其他为数众多的野史一样在立足史实的基础上再稍微伪造一点情节,并非绝对没有可能。毕竟,这些野史所记载的史实与传统正规史料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宋仁宗出生之时被调包应当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但是用“狸猫”来换太子一事应当纯属虚构。宋仁宗的身份之所以演变成“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大部分原因都是归于这些野史的记载,而在野史上的记载与正规史料记载相冲突之时,对于一些普通的民众而言,当然会选择能够引起好奇心的野史。因此,宋仁宗究竟是否是经过“调包”的皇帝,我们还很难给出明确的结论,但是关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纯属好事者的虚构,却是不争的事实。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