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班的利与弊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关于分班的利与弊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关于分班的利与弊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展开
 我来答
XHHISEA02274
推荐于2017-11-26 · TA获得超过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81%
帮助的人:3578万
展开全部
浅谈分快慢班教学的利弊

 

分快慢班教学的目的毋庸置疑是好的,

但就这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而言利

弊相生。

一方面集中优势教育资源易出成果;

另一方面快慢班的划分使教育资源

公平化的呼声尤为刺耳。

 

 

快慢班教学的存在,有它有利的方面:

 

 

一、对于学生:因“班”施教能解决部分尖子生“吃不饱”的问题。

 

 

快慢班是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分班,

将一部分表现突出的学生分成快班配以优秀

的教师,以求因“班”施教。学生们体会到的竞争氛围更浓,学习积极性更高,

更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义务教育,学生不经过选拔,良莠不齐。分班前,许多不爱学习的学生上课总是

捣乱,老师没法管,课都上不好。一些想学习的学生没办法安心学习;不爱学习

的学生又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硬着头皮像“听天书”一样听课,甚至有三分

之一的学生在睡觉。

这样,

不同基础的学生无法接受到适合自己水平的教育。



班,给许多学生一个警示,迫使他们努力学习。分班后,在快班,老师不仅加大

作业量,课堂容量也增大,复习资料也多,而且通常只讲难题,不像以前那样面

面俱到地讲所有题目,

但是课堂纪律却很好,

没有一个人捣乱。

快班之所以快更

多的是体现在教学难度上,给快班学生授课,可以把知识拓展得更深、更广。这

样,

学生们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所学所练也是适合学生的拔高题,

分数提高

很快。慢班相对轻松,作业少,老师所讲所练,多为基础题。基础分抓牢了,成

绩自然也不差。

 

 

 

 

 

 

二、对于学校:有利于集中优势教育资源抓升学率。

 

 

对于教学条件一般的学校来讲,

集中优势,

尽量把有限的优秀师资、

成绩优异的

学生、

现有的较先进的设备聚集在一起,

进行资源整合,

以达到最佳的升学效果,

是可取的方法。

因为升学率始终是衡量一个学校的重要标杆,

集中优秀学生和最

好的师资力量进行“攻坚”

,无疑是提高升学率、提升学校“知名度”的重要途

径。

 

 

三、对于老师:可以促使部分教师加强自身素质。

 

 

由于学生的整体质量更高,学习上进心更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更为轻松,

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时也更为大胆。

对于没有选上教快班的教师,

他们会认真

反思自己,暗下功夫,苦练本领,争取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登上快班的讲台,从而

在全校教师中形成一种竞争意识。

这种良性竞争的结果,

使一部分懒散、

疏于教

学研究的教师会及时醒悟,

不断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校教师整体素质

将在一段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对于学校而言,易出名生、名师;对于教师个人而

言,更易在职称评定方面有所突破。

 

 

凡是都有两面性,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从慢班学生心理反应来说,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

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阻碍了智力的发展。学生刚入学或升入

新的年级,原本雄心勃勃,立志发奋学习,弥补以往的不足,却因一次分数而被

列入慢班,

自尊心遭受到严重打击,

当初的凌云壮志扫之殆尽,

把进慢班当作极

耻大辱而心灰意冷,垂头丧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客观地正视自己,从而

消沉、气馁、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成绩一落千丈,最后辍学。

 

 

2

、不利于班级正常管理。慢班学生心理受到伤害,常常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问

题,逆反心理特别强。他们怀疑学校的领导、老师歧视他们,怀疑快班的学生看

不起他们,因此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产生怨恨情绪,并采取种种方式发泄:打架

斗殴、破坏公物、顶撞老师等等,很难教育说服。他们的心理不稳定,经不起消

极言行的诱惑,我行我素,将校纪班规抛之脑后,难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3

、加速学生流失,使他们带着伤痛过早地步入社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中小学学生流失多出自于慢班,

由于失去信心而厌学,

若有人辍学或鼓动,

就会

马上有同伴响应。然而,当他们走出学校,又会因没有知识而感到空虚,只好瞎

摸乱撞,

沾染上一些社会不良习气,

从而走向犯罪道路,

既造成了社会不安定因

素,又新增加了一批文盲,不利于提高全民素质。

 

 

二、从快班学生心理状况来说,也不容乐观:

 

 

1

、快班学生易产生骄傲自满思想,认为自己了不起,比别人强,故而裹足不前,

不利于学生健全心理的发展。

这些在学校里备受重视的学生,

普遍有一种高高在

上的优越感。他们自我评价的“气球”被吹得饱饱的,很多被学校和老师宠着的

学生慢慢会形成一种只会成功、

不会失败的心理。

一旦情况不如自己所愿
匿名用户
2015-09-01
展开全部
弊端也是很明显的。首先,造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尖子,轻多数的严重后果。不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这也是与新课程提倡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相悖的。学校升重点大学、重点高中的升学率是上去了,却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
其次,严重挫伤中、下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发现,学生从小学到初二,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很高的,而不爱学习的占总数不到5%(有智力障碍除外)。学生的这种学习积极性正是学好各门功课,提高学习成绩的动力。而进入初二以后,这种状况发生变化,以至出现两极分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学生自身因素。从初一开始,学生相继进入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变化造成心理上的差异。学生人格上逐渐走向自主、独立。对外界原属于成人的某些事物充满好奇,因而出现如早恋、迷恋网络游戏等现象。2、自尊心与自卑心的矛盾。一些学生由于在班级长期受冷落、白眼,甚至因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讽刺、挖苦,产生被遗弃的失落感,背上自卑的思想包袱,同时生理上的发育成熟又希望得到人格上的尊重。而被分到中下层次的班级现实又使学生得不到这种人格上应有的尊重,自尊心受到损害和摧残,使心情沉闷,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3、好胜心与进取心的矛盾。绝大多数学生原本是不甘落后的,好胜心强的。然而从小学到初中在学习上遭遇的困难和失败,一次次不理想的考试,一次次受到的老师、家长的斥责,同学的嘲讽,而分到较差层次的班级无疑又使学生心理上遭受更严重打击,升学无望。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信心。

再次,不利于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部分教师因为被分派到带普通班、平等班。自尊心和教学热情相应也受到严重打击。教这样一群不求上进的学生,想出教学成绩是没指望的。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什么教研、教改、新课程全都与我无关。造成学校教师教学水平两极分化。

改进设想:

新课程标准倡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特别强调了校本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这就使学校真正拥有了选择的余地,可以使学校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

心理学研究表明:就学生的意志、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而言,外部的引导是重要的,但是,从本质上说,如果没有学生自我参与和主体体验,任何外在的“灌输”都是无效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让学生在对统一课程失去学习热情时,作为一种补充,通过自主参与和体验,提升和发展各方面的非智力因素。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在世界各国有许多成功的可资借鉴的范例。如澳大利亚常见的校本课程有:高级打印与文书、行为科学、商业教育、商业打印、办公室程序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消费者教育、手工艺、新闻媒介、办公室实践、秘书实践、社会教育、高级技术工艺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