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考验人性?
展开全部
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吗?
从前有个老国王,想挑选一个孩子接班。
国王给每个孩子发了一粒花籽,让他们种在自己的花盆里,三个月后,国王将根据种花的成绩来挑选未来的国王。
三个月过去了,孩子们一起来到国王面前,一个个都手捧美丽的鲜花。
可是国王却皱起了眉头,一句话也不说,直到他看见一个孩子,手里捧着一个空花盆,低头站在那里,显得很伤心。
国王走过去问:“孩子,你怎么捧着个空花盆呢?”孩子哭了起来,说:“我把花籽种在花盆里,每天用心浇水,可是花籽怎么也不发芽,我只好捧着空花盆来了。”
国王听了,高兴得笑起来。他说:“找到了!找到了!我就是要找一个诚实的孩子做国王,这个孩子就是你!”
原来国王给孩子们的种子是炒熟的,根本不会发芽。
这个故事一直被用来教育孩子诚实,总结无非是诚实可信的人可以获得更多,但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过于功利,它没有教会孩子人为什么要诚实,而是用获得王位这件事来表达,诚实的表现可以取悦别人,可以获得好处,在故事中,代表权威的国王就是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你怎么教育孩子诚信是优良的品德?
男孩心心念念、用尽心力培育了三个月的种子,最后竟是一场骗局,很难说孩子的心理会不会受到很严重的伤害,在这一刻他是诚实的,但经此一事之后呢?故事结束了,但生活还会继续。
回到这个题目,我真的想说能不能别套路孩子!!当妈的你还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品性吗?还美其名曰考验,无论孩子是否能看出妈妈的意图,这个教育都是失败的。
如果孩子看出妈妈在骗自己,会让孩子对妈妈失去信任感,以后妈妈再有什么行为,孩子都会想妈妈到底是什么意图?是不是又在骗人。
如果孩子没看出妈妈骗自己,就会认为妈妈真的要逃单,这就给孩子做了个错误的示范,孩子有可能会有样学样,或者认为妈妈品德有问题。
我想和这种自作聪明的家长说,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并且效仿,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不比考验人性的做法高明百倍?
从前有个老国王,想挑选一个孩子接班。
国王给每个孩子发了一粒花籽,让他们种在自己的花盆里,三个月后,国王将根据种花的成绩来挑选未来的国王。
三个月过去了,孩子们一起来到国王面前,一个个都手捧美丽的鲜花。
可是国王却皱起了眉头,一句话也不说,直到他看见一个孩子,手里捧着一个空花盆,低头站在那里,显得很伤心。
国王走过去问:“孩子,你怎么捧着个空花盆呢?”孩子哭了起来,说:“我把花籽种在花盆里,每天用心浇水,可是花籽怎么也不发芽,我只好捧着空花盆来了。”
国王听了,高兴得笑起来。他说:“找到了!找到了!我就是要找一个诚实的孩子做国王,这个孩子就是你!”
原来国王给孩子们的种子是炒熟的,根本不会发芽。
这个故事一直被用来教育孩子诚实,总结无非是诚实可信的人可以获得更多,但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过于功利,它没有教会孩子人为什么要诚实,而是用获得王位这件事来表达,诚实的表现可以取悦别人,可以获得好处,在故事中,代表权威的国王就是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你怎么教育孩子诚信是优良的品德?
男孩心心念念、用尽心力培育了三个月的种子,最后竟是一场骗局,很难说孩子的心理会不会受到很严重的伤害,在这一刻他是诚实的,但经此一事之后呢?故事结束了,但生活还会继续。
回到这个题目,我真的想说能不能别套路孩子!!当妈的你还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品性吗?还美其名曰考验,无论孩子是否能看出妈妈的意图,这个教育都是失败的。
如果孩子看出妈妈在骗自己,会让孩子对妈妈失去信任感,以后妈妈再有什么行为,孩子都会想妈妈到底是什么意图?是不是又在骗人。
如果孩子没看出妈妈骗自己,就会认为妈妈真的要逃单,这就给孩子做了个错误的示范,孩子有可能会有样学样,或者认为妈妈品德有问题。
我想和这种自作聪明的家长说,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并且效仿,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不比考验人性的做法高明百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