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历史书读历史到底有什么好

 我来答
野半下独0y
2022-11-24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6万
展开全部

不说什么国家大事,我只是单单说一下生活和历史学习的关系。

浅谈生活经验与历史学习的关系

如果我们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把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历史,将为我们今后的人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用历史知识提升生活经验

以历史知识为依托,学会处理实际问题。

如在学习大禹治水时,有些老师会设计这样的思考题:为什么大禹治水改用“疏”的方法?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二个具体事例,说明“堵”和“疏”的不同功能。

把大禹治水的方法,加深对大禹治水成功经验的理解,把历史知识运用到社会现实中来,不仅仅要弄清楚大禹成功的原因,而是要进一步弄明白“疏”和“堵”的辩证关系,慢慢地理解二者的不同功能,把学到的历史知识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会处理现实中发生的问题。

如有的同学认识到:“‘堵’有‘堵’的好处,‘疏’有‘疏’的优点,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一个人吸毒了,要让他戒毒,就必须以‘堵’为主,辅之以‘疏’的方法;而对其他还没有吸毒的人,为防患于未然,就应该以‘疏’为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做法。

”也有的同学谈了自己对纪律的理解:“‘纪律’就是‘堵’,就是要让所有的同学都必须遵守;老师的说服教育就是‘疏’,就是要教育不遵守纪律的同学遵守纪律。

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够维持好班级纪律。”

上述同学的看法,从远及近、从大到小,对“堵”和“疏”的不同功能有了深切的认识,避免了“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模式。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应该学会用历史,用学到的历史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让历史学习真正成为我们在二十一世纪的训练场。

二、从历史知识中体味生活哲理

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善于领悟,学会应用。

在学习百家争鸣时,我们要学会汲取思想家的思想精华。

“塞翁失马”这一成语故事,反映了老子的基本思想主张,从这一故事中,我们理解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该结合现实,主动地去关注我们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积淀中去搜寻,从他人的经历中去感悟生活,从而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困难挫折面前,在荣誉和鲜花面前,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心态的好坏,可能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逐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

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个“从生活到历史知识再到生活”的过程。

经过这一过程,我们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抽象的哲理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三、以历史知识为依托,掌握走向成功的阶梯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换句话说,历史是一门使人明智的学问,学习历史应该帮助我们走向成功,获得成功的体验,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如我国的书法艺术独具特色,在学习了古代书法家的事迹后,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自己思考:他们取得成功有什么“秘诀”?通过追问和讨论交流,我们应该总结出这样的成功的“秘诀”:对所做的事情要有兴趣,并能持之以恒;要刻苦钻研,博采众长等。

有了这样的认识,对今后的学习、今后的人生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怀旧,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并在历史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它是过去的人们做过的事,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悲欢与离合,对我们的今天仍然有意义,他们会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习历史要善于吸收对自己的成长有用的东西。

四、以历史为镜子,学会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历史记录了人类发展的足迹,人和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的任何事,都是人来完成的,学习这些内容,我们要弄明白,人和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如何去做事。

我们都知道,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为了加速民族融合,把都城迁到了洛阳,他迁都时受到人们的反对,但最终取得了成功。

孝文帝为什么一定要迁都洛阳?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种“计谋”?通过小字部分的阅读,我们可以悟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孝文帝并不是要南征,他的真实目的是要迁都洛阳,为达到这一目的,他精心设计了这种‘计谋’,精心地把行程安排在深秋时节,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再加数月跋涉,群臣都想息肩休整,纷纷谏阻。

在这种情况下,孝文帝退了一步,答应不再南征,但也提出自己的难处和要求,“若一事无成,如何向后人交代?不如将迁都洛阳的大事办了。

”大臣们看到皇帝如此体谅自己,也纷纷答应迁都洛阳。

孝文帝这种“以退为进、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做法终于取得了成功。

我们在今后同别人的交往中,要学会为别人着想,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事情就会更容易办成。

有了这样的感悟,今后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就会多一分从容。

从这件事中,我们不难得到这样一个道理:做事要讲求策略,一味地蛮干往往不能成事,反而会坏事,做事前要经过精心策划,反复论证,把阻力降到最低。

五、用生活经验阐释历史知识

中国人向来重视家庭,这跟宗法制有很大的关系。

在学习宗法制后,可以制作一份家庭亲属世系表,写出从高祖父母到我们本人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并标出性别和称谓。

在完成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社会经验、家庭调查和小制作来加深对宗法制的认识,有意识地去关注家庭情况,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强同父母、亲戚朋友的交流,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和谐家庭氛围。

六、以生活经验为依托,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历史人物生活在过去的现实生活中,有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是非标准和人生体验,通过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增加我们的生活阅历。

如学习曹操时,不免涉及对曹操的评价,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曹操年轻时,结交了名士桥玄。

桥玄称曹操是安天下的奇才。

另一名士许劭称他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曹操听了居然十分高兴。

他为什么高兴?我们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体验曹操的心理感受,为什么高兴呢,因为当时是乱世,所以曹操认为许劭是称赞他是“英雄”,同时可以领悟中国人的说话特点,有时为了需要,是要欲扬先抑的,明贬暗褒,这也是中国文人展现他们幽默感与机智的一种方式,就像大家都知道的有关解缙所写的贺寿对联一样:“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养的儿子都是贼,偷得蟠桃孝娘亲。

”一波三折,欲扬先抑,妙趣横生。

再如在学习维新变动运动时,面对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慷慨赴死,而同为变法领袖的康有为、梁启超却逃到了海外,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做法,我们应该怎样来评价?这涉及到思考生命的价值问题,我们可以去讨论、去思考,不要急着得出答案,也不要去寻求所谓的标准答案,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去理解做人的道理,理解如何去珍爱生命。

学历史不等于记历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人包括某些老师,错误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划划背背,不理解学习历史的真谛,许多人只有在等到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后,才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回过头来重新学习历史,这可能是现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热播和易中天等人走红的原因吧。

我们现代的中学生,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要通过历史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做人的品味,增强做事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通过上面的论述,希望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要做到:把历史知识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

把生活阅历当做历史的学习的一把“金钥匙”,把学习历史的过程,当成是提升自己的生活阅历的一种有效途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