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一语文试卷文言文

 我来答
少盐刮油c0
2022-10-13 · TA获得超过551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53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8万
展开全部

1.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一考试重点课文(文言文和阅读都说一下,

以下课文是重点阅读课文1、沁园春·长沙 *** 主要理解内容:全词上片即目写景,下片回忆往事。

发端“独立寒秋”三句,点明时地,时在深秋,地在湘江之中的橘子洲。起笔平平,语气舒缓,实为下文蓄势。

以“看”字领起的几句,是一组完整的领字长句,一气呵成,文势陡急,吐露出作者对眼前江山美景的极度倾倒。众多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景物描写富有层次感:山是红的,水是碧的,色彩对比;山上的树,如朝霞一般的绚烂,江中的船,又如同群马奔驰喧闹,动静互衬;仰观鹰飞,俯看鱼游,视角转换,呈现出一幅色彩缤纷、生机勃发的活动着的湘江秋景图。

于是作者不禁发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由衷赞叹。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类,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中,自由自在,生存发展,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情景!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九辩》)起,悲秋成了我国古代诗人墨客笔下的恒久主题;虽也有个别颂秋赞秋之作,如刘禹锡《始闻秋风》“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指秋风)扶病上高台”,感谢秋风使自己克服疾病,振作精神,在古代诗歌中已属凤毛麟角,但其境界和气魄,自然不能也无须与这里的“万类霜天竞自由”来比较。

作者后来的咏秋词“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都反映出作者对壮阔寥远、自由矫健、劲拔爽朗的自然美的推重和爱好。

这句对秋景的礼赞,已使词情趋于高昂。然而,百尺竿头再翻进一层,突发一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全词遂达于 *** 。

2、劝学 荀子 主要理解字词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异义 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 古义:因为用心。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黄泉古义:地下水,很深的地下水。例:下饮黄泉。

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8.绳古义:墨线。

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9. 用 古义:因为 今义:使用 10.跪 古义:蟹腿 今义:跪下 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5.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 9.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 (比) (2)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

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 (从) 2.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递进关系) (3)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4)而见者远 (表转折) (5)锲而舍之 (表假设)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原因,或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 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无义)3、获得教养的途径 赫尔曼·黑塞 主要是会课文分析: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节选自《黑塞说书》,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结构安排 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身任务。

为下文张本。 第2段至第5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第6段和第7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

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

2.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的全部课文原文

前两天我们学业水平测试

老师专门给记了必背。

不知道楼主哪儿的。反正我们是新课标。

老师说考试的时候得出各个版本都有的文章。

嘿嘿。所以,偷个懒。

就好好掌握这些吧:

沁园春 鸿门宴 采薇 归园田居 兰亭序 赤壁赋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 锦瑟 劝学 师说 念奴娇 永遇乐 滕王阁序 项脊轩志 陈情表。

至于重点课文,老师大概都讲每个单元的前两课。

其实课文无所谓的 主要是文言文一定得好好学。每篇。

3. 还有人教版新课改的高中语文教科书里文言文知识汇总

内容太多,只能发一部分。

高中文言文知识汇总——18虚词一、【而】(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者也。(《师说》)⑤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登泰山记》)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鸿门宴》)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④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⑤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祭十二郎文》)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④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③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④夜缒而出(《烛之武退秦师》)⑤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成“因此”“因而”。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成“以”“以此”“来”。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而已】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译为“才”,“方才”,表示时间的副词。①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柳敬亭传》)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③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送东阳马生序》)【而况】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之意。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解牛》)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一般可译为“不久”,“一会儿”“后来”。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二、【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赤壁之战》)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

用于宾语前置句中“何”要后置(疑问句中,若宾语是疑问代词,这个疑问代词放在动词前)。①问:“何以战?”(《曹刿论战》)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④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3、作定语,可译为“这”“那““什么”。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③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孔雀东南飞》)(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哪里”。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

4. 网友们,您好,请问谁有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读名著的原著或概括

我也是准高一!等下我总结一下,发给你好吧!

《论语》简介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1114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注本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以下为详细介绍,来自本站会员原创作品: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全书20篇,共512章,约15000多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篇名无义,用的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如《学而篇第一》就是取“子曰:‘学而时习之’”的“学而”。

《论语》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但是,社会的发展,各种现实的原因,对他也不无影响。《论语》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论语》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它的文学性主要是语言富于形象,往往用极简练的言词写出人物的神情语态和性格特征。

5. 2018年高考新课标卷语文必背古诗文是增加到75首了吗

2018年高考语文的必背古诗文还是64篇。

2018年新入学的高一学生使用的新教材会新增不少古诗文,等到2020年高考的时候必背古诗文才有可能增加到72篇或75篇。

扩展资料:

背古诗的方法:

一、明确目的,集中精力

背诵一篇课文或者一段必须掌握的语句,最忌东张西望,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如果是一篇很简单的文字,背了几天后仍是出错,这肯定是用心不专的缘故。至于出现“前记后忘”的现象,则是正常的,这时千万不要向这种暂时困难屈服而打退堂鼓。

二、分层理解

要记一首诗,先要弄懂它的含义。比如,根据叙事、写景、抒情的几个层次,归纳一下,了解全诗的大意,再反复读,印象就深。

三、确定任务,寻找窍门。

背诵一篇短文,仅仅读几遍是行不通的,一定要熟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才行。开始时可短一些,容易一些,然后作一定幅度的调整。此外,背诵时还必须讲究一定的技巧,熟读内容,理解意思,不仅不会记错和混淆,而且记住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四、要理解好古诗词的意思再去背诵。

理解古诗词,最好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所创作的古诗的社会背景,才能更容易理解诗的内涵。 了解完背景之后,再细细地把古诗读一遍,联想古诗中描述的情景,把情感融进诗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