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专著读后感

 我来答
达人方舟教育
2022-08-13 · TA获得超过516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78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7万
展开全部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数学专著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专著读后感1

  前段时间有幸目睹了来自江苏的华应龙老师到香市小学借班授课,初次见识了华老师上课的风采,在华老师甚感兴趣,在网上搜罗了有关华老师的视频、专着。看介绍才知道华老师在北京教育界名头响当当,全国特级教师,他的荣誉称号甚多。为了对他更深一步的了解,在当当网购买了两本书,分别是《我这样教数学》及《我就是数学》,被《我就是数学》这样的书名吸引了,逐渐的把我带入到他的教学世界里。

  《我就是数学》是华应龙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里面的点点滴滴皆是他近十年来对教学课堂一些总结及感悟,把书分为“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生活感悟”六部分。书中经常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等,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可以看出华老师是个饱读诗书、博览群书、充满智慧的学者,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更加突显其人文文化的特质,对教育那份热情洋溢执着,更是我们老师学习的楷模。

  华老师对教学的感悟无时不有,无时不在。连磕破了脑袋还能联想到中括号的妙用,甚让我拍手叫绝。在上“角的度量”时首创的运用了滑滑梯的课件教学,增加了可观性与趣味性,这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好题材,好的接入口!如果我是他的学生,我爱死了这样的数学老师,难怪有些学生不愿意下课,有些听课老师没有听到下课铃响起。

  华老师令我印像深刻的还有他的风趣语言,他在书中这样描述:因为磕破了头戴了帽,上课时问学生知道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戴着帽,当学生回答非常多可爱的答案后,华老师笑着说“不告诉你,是个谜”;当借班上课,把学生的橡皮擦“借走”后,问学生们老师为什么要借他们的橡皮擦,学生回答了好多天真的`答案,华老师说:就是为了让你没有橡皮用。这么平淡的话语里说明了华老师为人非常随和,平淡的话语里更是他对掌控课堂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其上课的一种课堂魅力。在《序》中,时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校长李烈写道:他极少专注于结果的成功与失败,却常常对过程的“意料之外”心生欢喜。研究,琢磨,废寝忘食,直至豁然开朗。这样的周而复始,塑造了小华的独特。

  我应该要学习华应龙老师对教育的执着,“觉得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是件很踏实、很惬意、很幸福的事”;更应该学习他对教育的释悟能力,他的“差错资源化”从“误到悟”确是给我一副醒药,让我看到了自己教学的新领域。

  数学专著读后感2

  数学家的眼光和普通人的不同:在普通人眼中十分复杂的问题,在数学家眼中就变得异常简单;普通人觉得相当简单的问题,数学家可能认为非常复杂。作者张景中院士从我们熟悉的问题入手,通俗生动地介绍了数学家是如何从这些简单的问题中,发现并得出不同凡响的结论的。

  《数学家的眼光》讲的不是解某一类数学题的技巧,它告诉我们的是思考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我们做题更加简便的“捷径”。

  数学家的眼光可以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众人皆知的数学常识中看到“任意n边形外角和都是360°”,看到“蚂蚁在卵形线上爬一圈,角度改变量之和是360°”,这样的眼光,怎能不让人惊叹!

  用圆规画线段﹐一般人立即反应:怎么可能呢?若按照常规思考,我们可能回答:“把圆规当铅笔用,再配合直尺,不就可以画线段了吗?”但是在只能用圆规不能用其它工具,画出绝对的直线段的情况下,可能就需要思考一下了。想一想,若不拘泥在平面上呢?用一个中空的圆罐子,将纸卷成圆柱状置入,将圆心固定在罐子中央,转动圆规,在罐子内侧的纸上画圆,当纸拿出后,线段便完成了!

  鸡兔同笼,数学家的眼光从这个小学的数学问题又能看出什么呢?鸡兔同笼用方程的解法会很简单,但是它除了方程,还可以用最原始的方法去解。有人可能会笑了:有了简便的方法,还用那么笨的方法干什么?但如果倒过来想,用鸡兔同笼的方来做方程的话,那么很难方程不就好解了吗?数学家的眼光,能从基本的数学常识中看出复杂的理论,能从不可能中看出可能,能从简单的问题中看出那题的解法。在数学家的眼中,最最基础的理论也可以衍伸变化出高深的数学问题。数学的领域是无穷广阔的,真正的关键在于自己,若我们用心观察四周的事物,抓住平凡的事实,思考、探索、发掘,会发现数学是耐人寻味且无所不在的。

  数学家的眼光从洗衣服中都能看见数学的影子,那么我们也一定能够从其它事情中看到数学,久而久之,就会慢慢理解数学,喜欢上数学。这样,数学就不再是让我们绞尽脑汁去思考的难题,而是生活中处处都有的小精灵。

  数学专著读后感3

  最近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感触颇深。书中讲到:只有通过深入的揭示隐藏在数学知识内容背后的思维方法,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将数学课“讲活”、“讲懂”、“ 讲深”。这就是指,教师应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教师并应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有关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教师在教学中又不仅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且也应帮助学生深入领会并逐渐掌握内在的思维方法。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在基本知识的掌握过程中,不断形成数学能力、数学素养,获取多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从而“数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基本知识的掌握是途径,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的获取才是最终目的。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活动,一种经历,一个过程,活动和过程是不能告诉的,只能参与和体验。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书本知识、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获得对知识的真实感受,这是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转化为能力的原动力。正如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醒目的格言:“做过的,浃髓沦肌。”

  平日的教学中,面对教师的提问,若是简单的问题,回应的学生比较多,一旦遇上思考性强、有深度的问题就只有个别同学试探性地举起自己的手,多数同学选择沉默,更有甚者,有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真的,学生连大气都不敢出.....这每到这时,我的心就开始颤动,课间时还满脸兴奋的孩子怎么到课堂提问时就这幅摸样,我开始寻找答案,原因是他们缺乏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思考能力几乎丧失了。学生的思考来源于何处?答案是老师的启迪和培养。我们做教师的往往都把主要力量用到让学生掌握现成的东西,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从不用思考,慢慢发展到不会思考,最后遇到问题也就不愿意思考了,这就会发生以上的情景。

  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做两件事:

  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

  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而我们不少教师往往忽视了第二点,认为学生掌握了知识自然就聪明,其实不然,一个好奇的爱钻研的和勤奋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聪明学生。那么这种聪明在于教师的启迪和培养。现在的课堂重视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是学生数学智慧的启迪者。智慧的教师眼中,不能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个知识,而更应该关注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以及对学生人生的影响。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着眼于未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智慧,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终身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