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娱乐有斗蛐蛐、看花灯、饮酒斗诗等,还有哪些古代人受欢迎的娱乐方式呢
古人娱乐有斗蛐蛐、看花灯、饮酒斗诗等还有博戏,又叫六博,分为大博和小博,二者玩法类似,主要区别就是投箸也就是骰子的数量不同,大博用六只、小博用两只。
斗蟋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夏秋文化生活,是一种积极的避暑方式,男女老少都喜欢玩,尤其是后宫嫔妃、贵族女人最热衷这种娱乐活动,不少小孩子亦如现代玩手游一样上瘾,一直玩到深秋。
蟋蟀是热天最有趣的鸣虫之一。小暑有“三候”,其中之一候就是“蟋蟀居宇”、另外两个是“温风至”、“鹰始鸷”。到了大暑天时,蟋蟀已发育得很好了,这里乡村田野里蟋蟀最多。
中国人对蟋蟀的观察很早,《礼记》已提到了蟋蟀的习性:“季夏之月,蟋蟀居壁。”宋人罗愿《尔雅翼》称,蟋蟀“好吟于土石砖瓦之下,尤好斗,胜辄吟呜”。明生物学家王逵《蠡海集》中也称:“蛋阴性妒,相遇必争斗。”
蟋蟀对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只要有杂草生长的地方,蟋蟀就可能生长,可以生存,在中国分布极广。斗蟋蟀活动在古代很多地方都存在,至今不衰,与蟋蟀的分布广泛有直接关系。
在蟋蟀当令的夏秋两季节,古人捉来它们消遣取悦,在大热天找点乐趣。其中,后宫女人最热衷于斗蟋蟀,从唐宋后宫,到明清后宫,都有她们斗蟋蟀的记录。
有一种说法是,玩斗蟋蟀开始为宫闱之乐,最早在后宫闲得无聊的嫔妃中间流行,后来传到民间。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即持这样的说法,宫中斗蟋蟀:“每至秋时,宫中妃嫔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