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有什么区别?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22-12-22 · TA获得超过11.9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7万
展开全部

1、两者的古典音乐不同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呼吸,西方古典音乐注重节奏。两者在技术上的最大差异在于音调和演奏方式。在艺术层面上,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现儒家思想、道教思想和佛教思想,强调理解的智慧。西方古典音乐强调美学和功能性。

中国传统音乐领域的表现特点不同于西方古典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以其深刻的严肃性著称,突出了主客对立。它们大多充满了戏剧或悲剧,反映了一种艺术精神的“壮丽的美”。中国传统音乐深受昆达尤人所知,突出了“爱”与“景”的交融,主客合一,体现了“和声”精神的“美”。

西方国家的古典传统交响曲最能反映西方人的思维方程。西方交响曲的人声波由几个不同的音色推进,分成几个片段,并溶入模拟生物的自然声音中。微妙起伏的器乐,能将观众从当下的混沌中带走,稍作延续,使人们的思维逐渐趋于理性。

在西方交响曲中,声波的发展类似于心灵的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方音乐大师的交响乐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西方的思想。将西方音乐浪潮称为“辅助思想脉动音乐浪潮”。

2、两者的音列不同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以五声调式为基础,西方以大小调为基础,中国传统音乐比较质朴。西方音乐色彩变幻多,不同国度也有相似的音乐。

东方音乐主要是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清音多。西方音乐主要是用的大小是七声,1、2、3、4、5、6、7,其中4、7是两个半音,所以出现浊音。

3、两者的流行音乐不同

国内流行音乐市场存在流行错误。我国流行声乐存在于非常浅的声乐虚拟运动形式中,这种流行声乐乐队最大的特点是波动性小、脉动平。

从深层的观点来看,通过数次神经脉动来强行接受记忆神经中这类声波的脉波。因此,这种流行的人声波被命名为“神经被动脉动声波”。

西方流行音乐的一部分:西方流行音乐,其最大的声乐特征是声浪和人的神经传导,当停留在这种声乐中时,会跟随这种声乐来调整自己的神经节奏,忍不住要跳舞。因此,这个声波被命名为“神经强迫脉动声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方古典音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方音乐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音乐

上海优哪丽实业
2024-12-18 广告
上海优哪丽实业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城市美化与娱乐融合的典范项目。我们的音乐喷泉,通过精妙的编程与高科技的水舞装置相结合,随着旋律的起伏,水柱在夜空中翩翩起舞,变幻出绚丽多彩的图案与造型。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更是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海优哪丽实业提供
吗停先徽搞酷2c
2023-03-11 · 超过1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8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万
展开全部
1、性质上的区别:东方音乐好像用线条画出的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从未接触东方音乐的西方人听东方音乐“如同飘在空中的线”,而从未接触西方音乐的东方人则觉得西方音乐如同“混杂的噪声”。2、起源上的区别:中国音乐,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时代,据考古发现,中国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曾经对中国周边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音乐实际上是从十六世纪末开始,尤其是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这一期间,音乐史上称为巴洛克时期。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扩展资料在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中,“理论”是核心词,“中国音乐”是修饰“理论”的,而“话语体系”则是“理论”及其知识体系借助语言进行表达的方式。要建立“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首先要厘清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音乐以声音为媒介,在声音的四个物理特征中,音高和音长更重要,是各种基本乐理研究的重点。音高包括乐音、乐音体系、律制、音阶、调高、调式、调型等方面的问题,而音长则包括拍、节奏、节拍、速度等方面的问题。在音高方面,其他概念都建立在“乐音”的基础上,“乐音”的概念和结构是音高方面的“深层结构”,而乐音体系、律制、音阶、调高、调式、调型等方面的问题是“表层结构”。在音长方面, 节奏、节拍、板眼等,都建立在“拍值”之上,因此“拍值”是音长方面的“深层结构”,而节奏、节拍、板眼等方面的问题则为“表层结构”。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甜灬急Z
2023-03-10 · 超过1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万
展开全部
1、音列的不同调东方音乐主要是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清音多。西方音乐主要是用的大小是七声,1、2、3、4、5、6、7,其中4、7是两个半音,所以出现浊音。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是两个大的概念范畴,东方音乐包括很多国家的音乐,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好多别的东方国家的音乐,不同国家的音乐由于调式构成的不同,在听觉上有很不同的地域特色;西方音乐也包含了很多国家的音乐,来自德奥、法国等不同国度的音乐各有不同。别说是东西方有差别,就是同一个国家不同省份、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有时也大相径庭,这也就是风格的不同。中国传统音乐主要以五声调式为基础,西方以大小调为基础,中国传统音乐比较质朴。西方音乐色彩变幻多,不过都不是绝对的,不同国度也有相似的音乐。音乐是在世界各地是相通的,是无国界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2、古典音乐差异技术层面上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而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两者技术方面的最大不同在于音色与演奏方法。 艺术层面上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且讲求悟性慧根,因此比较主观。 西方古典音乐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中国传统音乐境界的表现特点与西方古典音乐不同,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而中国传统音乐以旷达悠深见长,突出“情”和“景”的交融,主客统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和合”精神的“幽美”。一般说来,西方国家的古典传统交响乐最能反映西方人的思维方程式,西方的交响乐的声乐波是以数种不同的音色为进阶,分成数段展开,溶入模拟生物的自然成音,精细起伏的器乐声能把听众能从纷乱糟杂的现时中理出一丝的头续,从而让人的思维渐进的趋向于理性。如果用声乐波来说的话,西方的这类交响乐的声波递进与人的大脑神精思维进度有着相似的脉动。所以从这个方面讲,西方音乐大师的交响乐或多或少的影响着西方人的思维定性。我们暂时把西方的乐波称为“辅助思维脉动乐波”。国内目前传统的声乐艺术流行的似乎只有一些戏曲乐。通过仔仔细细的分析这些传统戏曲的声乐,发现我们的戏乐声停留在一种感触的平面,不管是从戏曲的演唱风格还是戏曲声乐的波谱来看,我们传统的戏曲声乐总是平和的跳跃式,以曲线辐度做渐进式的跳跃,这类声乐最大的特性是与人的隐层情感神经思维有着相似的脉动性。所以我们在观看戏曲、听戏乐的时候,很容易触动我们的非理性情感神经。当然,这种非理性情感神经受到戏曲声乐波的触动,自然就能唤醒人的情感记忆,久而久之,就会让人的理性思维神经处于一种抑制冬眠状态。3、流行音乐差异目前国内流行音乐市场存在的流行误区。我们的国内流行声乐停留在非常非常浅表的声乐虚动,这类流行声乐波段的最大特性就是波度低糜,脉动平实。从深层说就是要通过数次的神经脉动磨合,才能在记忆神经里对这类声波的脉动波进行强迫式接纳。所以这类流行声乐波命名为‘神经被动式脉动声乐波’。再来说说现在西方的某些流行乐:西方流行乐它最大的声乐特性就是声乐波与人的神经传导相接近,当我们在那种声乐中呆久时,我们就难免跟着那种声乐来调整我们自身的神经动感节奏,也就难免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所以这种声乐波命名为‘神经强迫式脉动声乐波’。
扩展资料
在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中,“理论”是核心词,“中国音乐”是修饰“理论”的,而“话语体系”则是“理论”及其知识体系借助语言进行表达的方式。要建立“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首先要厘清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音乐以声音为媒介,在声音的四个物理特征中,音高和音长更重要,是各种基本乐理研究的重点。音高包括乐音、乐音体系、律制、音阶、调高、调式、调型等方面的问题,而音长则包括拍、节奏、节拍、速度等方面的问题。在音高方面,其他概念都建立在“乐音”的基础上,“乐音”的概念和结构是音高方面的“深层结构”,而乐音体系、律制、音阶、调高、调式、调型等方面的问题是“表层结构”。在音长方面, 节奏、节拍、板眼等,都建立在“拍值”之上,因此“拍值”是音长方面的“深层结构”,而节奏、节拍、板眼等方面的问题则为“表层结构”。中西乐理的“表层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从律制看,中西都采用“五度相生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管子和毕德哥拉斯都论述过“五度相生律”,孰先孰后,尚有争论。毕德哥拉斯用一弦琴解释过纯律,中国古代虽无有关纯律的论述,琴用纯律曾侯钟的测音结果却证明了我国在2400多年前,古琴已采用纯律。至于十二平均律,则是我国音乐学家朱载堉于1584年首创,一个多世纪后,德国人威尔克迈斯特也提出了同样的理论。印度人把一个八度分为22个“斯鲁提”,阿拉伯人普遍采用微分音,还把一个全音分为四份,印尼的佳美兰采用五平均律,东南亚国家还有采用“七平均律”的,他们所采用的律制与中国的和欧洲的都不同。世界各民族音乐使用的各种音阶可分为各音级间的音程不同的“非平均音阶”和各音级间音程相同的“平均音阶”两类。前者如西洋音乐中的“大音阶”“小音阶”,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正声音阶”等;后者如西洋音乐中的“全音音阶”“半音阶”等。中西音乐都采用“非平均音阶”中各种各样的五声、六声、七声音阶,又因都用十二个律位,故有采用五声音阶的条件,都可以有“六十调”,若采用七声音阶,则都可以有“八十四”调。在中西乐理中,调的名称不同,各个音级进行的方式不同,但将它们从低到高排列起来,外表完全一致。如中国的五声音阶羽调式音阶就和欧洲音乐中的“La pentatonic scale”一致,中国的下徵音阶和西洋的大音阶看上去也一模一样。然而,印度、阿拉伯音乐中的音阶往往超过七声,东南亚还以“平均音阶”(如佳美兰中“斯连德洛”音阶和泰国的平均七声音阶)为特色,这些音阶与中西乐理中所涉及的音阶差别很大。俄国音乐理论家霍洛波夫提出,应把欧洲音乐的调式体系分为强调主音的“调性的调式”和强调旋律型的“调式的调式”两种,这两种情况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都存在。如宫、商、角、徵、羽五种不同的调式都可称为“调性的调式”,而“西皮”“二黄”“欢音”“苦音”等则可称为“调式的调式”。在音长方面,中西音乐中的“上层结构”也是相同或者非常相似的。首先,两种音乐中都把“节拍”分为两大类,中国有“有板”和“散板”,西方则有“可划分”的拍子和“不可划分”的拍子两种,前者称“metric”或“measured”,后者则称“free rhythm”。在格里高利圣咏和协奏曲的华彩段中都可以发现采用“不可划分”节拍的作品或片段。汉文中的“节奏”的本意就是“休止”和“演奏(唱)”,西洋乐谱中则用音符和休止符来表示它们。西洋音乐的“节拍”中有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中国音乐的“板眼”中有“一板一眼”“一板三眼”。中国传统乐理中虽然没有“一板二眼”的说法,但中国音乐中还是有一些三拍子的作品,如山西民歌“开花调”和甘宁青一带流行的“少年”中都有三拍子的曲调。西洋音乐中“节拍”里“拍”分“强拍”和“弱拍”,“板眼”中分“板”和“眼”,于是就有音乐学家在强拍和板之间、弱拍和眼之间画上了等号。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