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课件
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课件,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要求
1、学会前鼻韵母an、en、in、un、ün和整体认读音
节yuan、yin、yun,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
上两点省写规则。
3、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子、儿歌。
二、教材说明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五个前鼻韵母an、en、in、un、ün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yun,配有图画。第一幅图用天安门的“安”提示an的音。第二幅图用圆圈的“圆”提示yuan的音。第三幅图用摁门铃的“摁”提示e
n的音。第四幅图用树阴的“阴”提示in和yin的音。第五幅图用蚊子的“蚊”提示un的音。第六幅图用“云”提示ün和yun的音。
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两项内容:(1)声母与an、en、in、un、ün的拼音,巩固新学的韵母,复习j、q、x、y跟ü组成音节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2)看图读音节,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准确拼音的能力。
第三部分是看图认字读韵文。配有一幅山区田园图。几座连绵起伏的山、一片水田提示“山、田”的象形特点,树林、果园分别提示“左、右”两个方位。“树林”占去图上大块画面,提示“片”字的用法。
第四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随儿歌学习“风、云、她”三个字。
前鼻韵母的发音、整体认读音节的识记、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三拼音节的发音是难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配合学习前鼻韵母和本课整体认读音节的.录音带;字母卡片。
2、本课生字卡片和田园图。
(二)字母教学
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前鼻韵母an、en、in、un、ün的发音方法。可以从图入手,借助图学习它们的发音。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习。可引导学生比较五个前鼻韵母的组成(它们都是由一个单韵母和前鼻音n组成的),让学生用连读法试读,师生共同总结发音要领。
(三)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an可借助图画进行。这个音节较长,可以用分解音节的方法(yuan由yu和an组成),帮助学生记忆它的形,但注意不要拼读,要整体认记。
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n、yun,可以同前鼻韵母in、ün进行比较,以加强记忆。(1)yin和in、yun和ün读音相同,可借助in、ün读准整体认
读音节yin、yun。(2)字形相近。整体认读音节yin、yun前面都有大y,in、ün前面没有大y。yun中ü的两点省掉了。(3)用法不同。整体认读音节是独立的音节,不再和其他声母组成新的音节;鼻韵母in、ün不能自成音节,必须和声母一起组成音节。
(四)拼音教学
声母与前鼻韵母的拼音,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准声母和前鼻韵母,准确拼读。j、q、x与ün拼读音节,要通过前后比较,让学生复习巩固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看图读音节,可借助图画或实物拼读音节,着重指导读准音节zhuàn、diǎn、xiě、qiān,其他音节可让学生自己拼读。
(五)字词教学
识字教学时要发挥图的提示作用,从图入手,把字与事物、画面与句子结合起来。看看“山、田”和图中的山、田像吗;指指图上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举举你的左手、右手;说说为什么树林讲“一片”,果园讲“一座”。教师可告诉学生如果果园很大也可以说一片果园,图上是小些的果园就不用“片”说。结合看图指导读句:远处/一座座/山,近处/一块块/田。左边/一片树林,右边/一座果园。
认读生字注意翘舌音“山”、平舌音“左”、后鼻韵母“风”三个字,后鼻韵母还没学到,“风”要多领读几遍。
认识生字后可引导学生比较辨认:“左—在、右—有、他—她”三组字。如
“她—他”读音相同,左边部分不同。教师可告诉学生“他”左边是单人旁,用于指男的;“她”左边是女字旁,用于指女的。再看登山图,指指谁用“他”,谁用“她”,说说为什么。
(六)扩展活动
1、比一比,读一读,看谁分得清。
ai—an—aoou—un—ünen—ei—er
2、读下面的带调韵母。
ānánǎnànēnéněnènīnínǐnìnūnúnǔnùn
3、拼一拼,读一读。
yàn zidà suànxuě rén
hǎi túnhǎi jūnsēn lín
lún chuánzhuàn bǐ dāo
4、用“山、田、风、云”分别说词,看谁说得多。也可做组词夺冠游戏。即谁能组出别人没说过的最后一个词,谁就是冠军。四个字评出四个冠军。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参考资料
鼻韵母是由母音加上一个鼻尾音构成的韵母。在普通话里充当韵母尾
音的鼻音只有两个:
n和nɡ。前鼻韵母的鼻尾音是n。发n时,要用舌尖抵住上牙床(上齿龈),软腭下垂,让气流从鼻腔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