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民间谚语介绍
1.看云识天气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这里说的钩钩云,是指钩卷云。这种云一般出现在低气压的前方。出现这种云以后,如果云高逐渐降低,云层变厚,说明低气压已接近本地,天气将要转为阴雨。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鱼鳞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出现一种鱼鳞状白色小云片,常常排列成行或成群,这就是卷积云。卷积云往往是由于高层空气不稳定,从卷云、卷层云变化而来。这种云往往出现在低气压的前方,随着低气压的迫近,将出现阴雨或大风天气。
“日枷风,夜枷雨”
“日晕三更雨,夜晕午时风”
枷就是晕,是日光或月光穿过冰晶结成的卷层云,发生反射或折射而形成的内红外蓝的光环。卷层云多产生在低气压的前方,如低气压逐渐移近,云层将依次转变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接着就下雨。又因为在比较强的低气压区里,风力比较大,所以有这种云出现后,预示将出现有雨有风天气。另外,夜里的卷层云越厚,月枷里的星星越是看不到,表示低气压越迫近,所以还有“日枷风,夜枷雨,枷内无星连夜雨”的说法。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日落黑云长,半夜听雨响”
这些谚语都是说在日落时,从西方地平线上有乌云升起,遮没落日,当天半夜就要下雨。还有“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和“乌云接日头,天旱不发愁”的说法。前者没有肯定半夜就要下雨;后者只讲要下雨,没有讲明下雨时间。总之,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要下雨的,但下雨的时间还得作具体分析。出现这种现象会下雨的原因是:在温带地区的天气系统,都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日落时西方升起了乌云,表明西方的阴雨天气系统正在向本地移动,所以半夜后就将下雨。但是在观察时要注意区分“乌云接得高,明天晒断腰。”“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这两句谚语是说虽然西方乌云接落日,但是乌云下部脱空,露了青天,太阳落下去时,仍可从云下露出。这表示那里乌云趋于消散,明天仍为晴天。
“炮台云,雨淋淋”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早上馒头云,下午雷雨淋”
早晨地面温度低,低层空气稳定,一般不会产生对流云。如果清早就出现馒头状的积云或中空有堡状的高积云,表示空气层已很不稳定,到了午后,地面温度升得很高,低层空气受热上升,加上中层空气不稳定,很容易产生积雨云,下雷雨。所以早晨出现了这种云,预示下午将有雷雨。
“棉花云,雨快临”
“朝有破絮云,下午雷雨临”
象棉絮团一样的云,叫絮状高积云。有这种云出现,说明中层空气不稳定,到了下午容易产生雷雨。
“云交云,雨淋淋”
“云相磨,雨成河”
“云相交,大雨到”
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锋面附近,因为锋面以上吹南风或西南风,锋面以下吹偏北风或东北风,它们各按自己的方向带着云流动,从地面上看,就有“云交云”的现象,而在锋面附近都是下雨的,所以“云交云”预示着要下雨。
“瓦块云,晒死人”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瓦块云或鲤鱼鳞片一样的云,多数在三、四千米的高空排列成行,空隙间露出蓝天,阳光可以透过,这种叫透光高积云。这种云多出现在高气压的范围内,空气层稳定天气少变。所以出现了这种云,表示明天仍是一个晴天,可以晒谷。
“乌头风,白头雨”
夏天浓积云的顶部仍为水滴所组成的黑色云体,而积雨云的顶部是白色的冰晶结构。浓积云一般不会下雨,但当云体经过时,有时刮大风;而积雨云一般都有雷雨。所以看到“乌头云”移来,将有一阵大风,而“白头云”移来时,就将下雨。
“江猪过河,当夜滂沱”
“江猪”是指雨层云下的飞乱云,云体支离破碎,活象一群群小猪仔。“滂沱”形容大雨的意思。飞乱云是在有雨点从雨层云中降落时,因云外的温度比较高,雨点落出雨层云底后,马上又化成水汽,之后,水汽上升接近雨层云底,又因变冷而重新结成一团团小云块。在满天乌云下有这种飞乱云,表明云中水汽十分充足,并且有了比较大的雨点,因此大雨马上会降落下来。有时这种飞乱云又会被大风吹往远处,吹到附近天晴的地方,所以夜间看到有象江猪状的云飘过“天河”(银河),是有大雨的先兆。
“扫帚云,泡死人”
“天上铁砧砧,地上水成滩”
积雨云的白色云顶,好象一把倒插着的扫帚,也象打铁用的铁砧。云往哪边移动,这“扫帚”或“铁砧”也往哪一边伸展。积雨云是由积云发展而来的。在积云还未变成积雨云之前,因为云块还不够高大,不见白色的扫帚形云顶。积云一般不下雨。后来积云愈长愈高,伸入了很冷高空,云顶结满小“扫帚”或“铁砧”。积云顶长出“扫帚”或“铁砧”后,就变成积雨云,雨点就会在冰粒和水珠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很快长成,雷电也出现了,暴雨马上落下来。所以积雨云的“扫帚”或“铁砧”形的云顶,是雷雨的先兆。
“云生胡子雨,云长头发雹”
远处有雨时,往往能望见那里的云和地面之间有下雨的阴影,好象从天空挂落的竹帘或布幕,也象云块长出的“胡子”,这叫雨幕,又叫雨幡(幡,飘着的长条纸带)。有雨幡的云多半是常下大雨的雨层云,所以看见了“胡子”或“雨幡”就是看到了雨。
云长“头发”,就是积雨云云顶。春末夏初的积雨云,有时会落冰雹。
“早上云如山,必定下满湾”
象山头模样的云,通常是浓积云。这种云是夏天午后因太阳曝晒地面,水分大量蒸发而生成的。要是早上就看到了浓积云,到了下午低层暖湿空气大量向上流动,浓积云会很快发展为积雨云,并陡降暴雨。所以说“早上云如山”,是暴雨“下满湾”的先兆。
“二更上云三更开,三更上云雨就来”
这句谚语讲的是我国东南沿海常见的情形。在那里,一边是海面,一边是陆地,在一天中,海陆的冷热变化不同。水比土不容易变热,也不容易变冷(水的比热比土大)。白天,在太阳的照晒下,陆地很快变热,而海水变热较慢;到了晚上,陆地很快变冷,而海水较暖。因此,夏天陆地上的积云,通常是下午大量出现,一般到晚上就消散了;而海上的积云,却要到傍晚才生成,然后到下半夜才消散。这是正常现象,也就是谚语所说的二更时起的云,到三更时会散去。但是海边半夜后生起的云,却不是当地形成的,它多半是随着低气压或锋面从别处移了的,等到它们移近时,天就要下雨了。所以三更后出现的云,会是下雨的先兆。
“早阴阴,晚阴晴,半夜上阴不到明”
这是我国内地的情形。“晚阴晴”是指陆地上空午后的积云,到了傍晚因地面开始散热,一般不能继续长高,便四散铺开而遮住了大半个天空,变成晚间层积云。它不久会消散,所以傍晚的阴天是未来天晴的先兆。这个道理跟“二更上云三更开”是相近的;不过那是讲海边的情况,天空转阴转晴的时间要移后一些。“早阴雨”和“半夜上阴不到明”,都是说夜里从远处移来的低云,一般不会很快消散,所以一早起来就是阴天,这一天也将是阴沉的天气;而半夜里起云转成的阴天,还会因云本身在夜里散热,促使云中冰粒增大为雨点,以致等不到天明就会下雨;比“三更上云雨就来”,下雨的时间要提前一些。内陆和盆地常有的“夜雨”,多半是在“半夜上阴不到明”的情况下降落的。
“山罩雨,河罩晴”
罩在山头上的云,多是低空里的层云或雨层云。云低表明空气中的水汽很丰富,容易有雨点生成。罩在河上的却是雾,它多半是夜间地面散热,挨近地面的下层空气变冷后凝成。太阳出来后,因地面受照晒而增热,下层空气的温度升高,雾便消散,天空将仍然晴朗。
“天空现箭云,必定起台风”
这里的箭云是指台风上空向四周辐射开来的卷云。一般在卷云的高度上盛行西风气流,但在夏秋之交,若有象扇子一样的一条条向四面散开的卷云从东方伸展过来,则常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
2.看风识天气
“东风急溜溜,难过五更头”
“白天东风急,夜晚湿布衣”
在春季,当冷高原入海,从我国西部有低气压或低压槽向东移动时,长江下游地区随着低压的.移近,偏东风就不断加强。而在低压的前部,常常多阴雨天气。所以“东风急溜溜”或“白天东风急”,同时云层加厚、变低,是低气压临近,天气转阴雨的征兆。另外,“东风刮得紧,雨儿下得稳”、“东风急,雨打壁”等谚语,意思也是一样的。
“春东风,雨祖宗”
“东北风,雨太公”
这里所指的东风或东北风的天气形势和前面相似。即冷空气从比较偏东的路径南下,我国西部有低气压移向江南,长江下游吹东北到东风。而在低压槽内或冷空气的前锋上,多阴雨天气。
“一年三季东风雨,独有夏季东风晴”
“夏东风,昼夜晴”
从这两句谚语中,可见根据东风预报天气,,必须区分季节。在春、秋、冬三季,长江下游地区吹东风,大多是上面所讲的那种天气形势。但在夏季,除了台风影响以外,一般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才经常吹东到东南风。副热带高气压本有下沉运动,而且这时冷空气只在北方活动,也不易南下与之交锋形成阴雨。另外,东风是从海上吹来的,气温较低,对沿海地区形成局部雷雨也不利,所以夏季的东风大多为晴热天气。
“小暑里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空”
“小暑南风十八朝,晒得南山竹也叫”
小暑这个节气,在每年7月7日(8日)~22(23)日。燥风是指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东南风。如果这时起了燥风,风速较大,表示本地梅雨结束,进入盛夏,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将有一段比较长时间的晴热天气。夏季东南风虽不易下雨,但如在东南风前进的方向上有山脉,就会造成东南风的爬升运动,也可能形成云和雨。
“8月南风二日半,9月南风当日转”
“10月南风是灵药,早晨起风晚上落”
这里所说的月份,都是指农历。农历8月副热带高压已开始变弱,但仍有一定的势力。而北方冷空气已能侵入江南地区,每次冷空气南下与暖空气相遇时,常形成阴雨天气。所以这时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已不能长期维持,一般只能维持二、三天,就要转阴雨。所以说“8月南风二日半。”到了农历九、十月份,副热带高压进一步减弱南退,冷空气势力加强,南下的次数频繁,转了南风后,往往是当天或第二天就转为阴雨天气。所以说“9月南风当日转。”“10月南风是灵药。”这两条谚语,能反映季节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但每年季节变化有早晚,使用时要灵活些。
“春(秋冬)南夏北,有风必雨”
这是说在春季或秋、冬季节里,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冷空气控制,如果吹南风,表示有暖空气过来,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产生云和雨。而在夏季,我国大部地区为暖空气控制,如果吹北风,表示有冷空气流过来,和暖空气相交,形成锋面,产生云和雨。所以春、秋、冬季节吹南风,夏季吹北风,预示天气将转阴雨。但这种情况在南方较少发生。
“西风刹雨脚,泥头晒不白”
这一谚语反映了:入春以后,特别是到了晚春时期,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处于劣势,而南方暖空气势力逐渐加强,处于优势。当一次下雨过程停止时,吹的是西北风,这表示由于冷空气的作用,使天气转晴。但这时的冷空气已经力弱势衰了,虽然它竭力把暖空气推走,使天气转晴了;但好景不长,暖空气马上又推了回来,和新的冷空气相遇,又形成阴雨天气。所以说“西风刹雨脚,泥头晒不白”,表示天晴的时间很短,连泥地的表面也来不及晒干。
“西北风,开天锁”
这条谚语用在冬季或早春时期,冷空气势力较强,当本地区转为西北风时,表示本地已为冷空气控制,暖空气已经南退,天气将转晴朗。所以把西北风看作可以象打开“天锁”一样地把阴沉的天空打开。在冬春季的阴雨天气中,当风向转为西北风时,就可预报天气将要转晴。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冬季或初春,如果连续吹南风,天气回暖,也出现晴朗天气。但这个时期冷空气势力强盛,只是暂时退却,新的冷空气很快会南下,同南风相遇形成锋面,天气转为阴雨。所以冬季和初春连吹南风,北风必然来“还礼”。
3.看物识天气
“燕子低飞蚁搬家,天气一定要变化”
这是因为下雨以前的空气湿度大,小飞虫的翅膀潮湿,不能高飞,燕子为了觅食,也飞得很低。蚂蚁对气压下降,温度升高,湿度增大等下雨的征兆,比较敏感,为了免于被水淹,在下雨以前忙于搬到高处或把窝垒高。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时,可以预报天气将转阴雨。
“缸穿裙,大雨淋”
“盐出水,铁出汗,大雨不少见”
夏天水缸的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下雨以前空气湿度大,和水缸接触的空气温度降低,达到饱和状态后,水汽就在缸壁上凝结成水滴向下淌,好象水缸穿上了裙子,预示将要下雨。同样,铁的温度也较周围气温低,而盐有吸水的性能,当空气湿度增大时,在铁上凝结成水滴,盐吸收了水分会发潮,都是下雨的征兆。有时水泥、石板地面或墙壁返潮,也预示天气将要转阴雨。
“炊烟顺地跑,天气不会好”
这是因为将要下雨之前,一般气压降低,湿度增大,烟粒的比重加大了,所以不往上冒,而是顺着屋面或地跑,预示天气将转阴雨。
“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明”
在久雨天气转好时,空气湿度减小,小鸟感到比下雨天舒畅,因而发出叫声。此外,公鸡也往往在天气转晴前展开翅膀飞来跳去,并大声啼叫,也是这个道理。
4.岩溶地区找水
“洼溷速成线,暗河下边见”
洼溷就是封闭的洼地。在暗河形成过程中,由于强烈的溶蚀,井状落水洞不断扩大,加上水流冲刷,溶空部分崩塌、陷落,因此顺暗河发育方向的地面上出现成串的封闭洼地。成串洼溷的存在预示着地下有找到暗河的可能。
“棘丛包,水在跑”
棘丛即灌木丛。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裸露,一般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但是如果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时,则往往荆棘丛生。特别是在岩溶平原和较大的溶蚀洼地上,常常残留有一些溶蚀残丘。这些残丘如植被繁茂时,远看就像一簇簇的棘丛包,因此成为一种找水的标志。
“石垄伴小沟,底下有水流”
石垄和小沟,就是溶脊和溶槽同时出现的地段。一般石垄高不过3米,溶沟深不足2米,是原来地面水冲刷,溶蚀而成。新的地下通道一般和地面留下的沟槽基本一致,因此常用它来寻找下面的伏流。
“山对向,中间有水藏”
山对向是指与向斜构造一致的地形。地下水顺着层面向下汇集,因此在向斜的槽部常常可以找到水源。
“山靠脊,水向两边堕”
“山靠脊”即是缺失了轴部的背斜构造,由于岩层向两边倾斜,雨水顺层面向两边渗漏,所以叫“两边堕”。
“断头山排成行,山脚底下水汪汪”
伸延的山脊突然中断,好像被削去了半边,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陡壁,称这种山为“断头山”。如果这种“断头山”顺一定方向延伸,往往就是断层通过的地方,而且是比较“年轻”的断层,这种断层通常是含水的或是导水的。因此在断头山脚的部位,常常有成群的泉水出露,是找水很好的地形标志。
“坪后边,水见天”
有些石灰岩地形区分布着逐级下降的台阶状台坪,台坪之间有30~50米高的陡坎。陡坎的下部是低一级台坪的后缘,叫做“坪后边”。潜入地下的水或台坪下呈“面状”运动的地下水,常常在低一级台坪的后缘出露。因此“坪后边,水见天”。
“高山通天洞,半天小半桶”
通天洞又叫通天窖,也就是竖井状溶洞,一般多出现在位置较高的地下水补给区。由于位置高,地下水位深,凡是通天洞多的地段都比较干旱。
“横洞冷天吐气,洞里可按抽水机”
在地势较低的岩溶区或坡地下半段,一般地下水位较浅,如冬天洞里吐气,往往是下部地下伏流水温和气温的温差太大使水汽凝结所致,因此循着吐气的溶洞去找水,可以找到水源。
“石山穿鞋戴帽,有水也不多”
当石灰岩岩层的上部覆盖一层页岩、泥岩、或泥质灰岩等不透水的岩层时,风化后两者外表形态不同,有如一顶“帽子”戴在上面;而下部有上述不透水层承托时,风化后石灰岩往往陡峭壁立,泥岩、页岩则岗圆坡缓,形似“穿鞋”。人们将这种不同岩性形成的山体形状,称为“穿鞋、戴帽”。当“戴帽”时由于石灰岩被不透水层覆盖,地下水的补给面积便小了,所以水也不会多。当“穿鞋”时地下水由于不透水层的隔阻,水的储集空间有限,水也很易流泄,因此水也不多。
关于 地理的民间谚语
1、今朝日头乌云托,明朝晒坏乌龟壳上海崇明岛
2、坐地日行八万里。(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
3、一日南风三日暴江苏南京
4、打早打辣雾,尽管洗衫裤广西白州
5、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时间、空间性)
6、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
7、一日南风三日暴江苏南京
8、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写照。
9、三日风三日霜三日日头公福建厦门
10、三山夹两盆
11、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四顶山特征
12、冬寒冷皮春寒冻骨福建厦门
1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地理
14、冬至无雨一冬晴广东汕头
15、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云贵高原
16、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秦岭地区地理景色的写照。
17、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长江特征
18、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福建交通的困难。
1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特征
20、东闪西闪(闪:闪电),晒煞泥鳅黄鳝同上
21、上山云里钻,下山走河边,对山喊得应,走路要一天。横断山脉地形
2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山地理气候
23、打早打辣雾,尽管洗衫裤广西白州
24、日出热辣辣,中午雨淋头同上
2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原因是山顶的气温比同时间的山脚下的气温低。
2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7、冬寒冷皮春寒冻骨同上
28、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云南昆明
29、月盈则亏,日中则昃。(月相变化及太阳东升西落规律)
30、今朝日头乌云托,明朝晒坏乌龟壳上海崇明岛
31、一场秋雨,一场寒"与冷锋有关
32、斗转星移。(地球运动)
33、日出热辣辣,中午雨淋头同上
34、冬至无雨一冬晴广东汕头
35、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太阳高度周日变化规律)
36、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北斗七星与四季变化)
37、三日风三日霜三日日头公福建厦门
38、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秦岭地区
3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云南昆明
40、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
41、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
42、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福建
43、黄梅时节家家雨是我国江淮下游地区的自然现象,这一现象出现于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时节
44、吃过端午肉,坝上紧紧筑浙江杭州
45、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市的气候特征。
46、坐北朝南,冬暖夏凉指北方
47、坐北朝南,冬暖夏凉指北方
48、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