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一般都把晚上的8点、9点称为什么时辰?

 我来答
御慕桖雅p7
高粉答主

2022-10-03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3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818
展开全部

晚上的8点、9点古代称为“戌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指的是19时至21时,即晚上的8点至9点。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指的是11时至13时,即中午11点至下午1点。

古代人用时辰作为计时单位,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