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教学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关键词:汉语;教学;语言;语言学;第一语言;第二语言
汉语就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是我们中国的主要语言。我们中国人从小学习语文课,这种语文课教学就是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而对外国人而言,汉语不是他们的母语。教外国人学汉语,就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出于汉语的习惯,我国学者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定名为“对外汉语教学”。无论是作为第一语言还是作为第二语言,我们要教的都是汉语,根脉相同。但由于教学对象不同,他们之间又有很大差别。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二者的异同:
一、教学对象
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其教学对象是那些从呱呱坠地起就受到汉语言文化包围的中国人。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出生第一天就有听觉反应,尤其对说话声音反应敏感,两个月的婴儿可以辨别不同人的说话声,辨别同一个人的不同语调。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对象从出生起就开始听汉语了。而到一岁左右,儿童进入语言发展期,开始说简单的词,无须专业的语言老师教,到三岁左右,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了。到五六岁时,可以熟练的对话,表情达意,甚至可以掌握各种复杂而抽象的规则。进入小学后,才开始了正式的语文学习。也就是说,作为第一语言的汉语教学,其教学对象已经掌握了汉语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已经有了用汉语熟练进行交际的能力。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象则是零起点,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汉语,需要从发音、说话学起。而且他们的年龄大多已过了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他们接受新语言不如儿童快。
我们的教学环境也不同。作为第一语言的汉语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学环境。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下,无论是家人的对话还是陌生人的询问,都可能成为语言教学的有效材料。相比之下,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远没有这么幸运,更何况汉语本身就比拼音文字难学,所以对外汉语教学面临很多困难。
二、教学性质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邢福义先生有这样的概述:“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两属性、三要素,学科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教学是学科的应用属性,‘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要素,‘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两属性、三要素的相互制约,形成学科的内在机制,编织成学科的自身系统。”(邢福义,1996)对外汉语教学以汉语为主,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这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是一致的。
但是二者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属于“语言教学”,而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属于“语言学教学”。“语言”和“语言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语言课是技能课、工具课。而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规律和功能等语言现象本身的科学,语言学的教学是教授有关语言的理论知识以及语言的研究方法。语言学课是知识课、理论课。二者的本质不同,必然使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特点等方面截然不同。
三、教学目标
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我们称之为语文,它既有“文”的成分,又要完成“文以载道”的任务。因此进行第一语言教学时,除了要传授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它的最高目标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而且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中学生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和文化素养;对大学生和研究生是提高语言文字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从事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的能力。
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能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虽然语言教学中也要教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但这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会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四、教学内容
把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首先把汉语当作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针对有关语言的理论知识以及有关语言的研究方法,进行纵深的研究,这属于语言学的范畴。语言学的教学内容是语言理论、语言知识和研究方法等,它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
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内容是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言语技能、交际技能以及相关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它的教学内容从发音、字母开始,从培养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句式、句段、语篇,听说读写的技能、理解和表达的技能,以及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等。
五、教学方法
无论是作为第一语言还是作为第二语言,汉语教学方法都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二者都经历了一个从传授知识为主,到培养能力为主的变化过程。教学法的指导思想都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上,启发式教学法的使用和学生平等参与的成分越来越多,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而教师主要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都具有向活动化和任务化发展的趋势。
但二者又有所不同。比如,对于语音,作为第一语言教学时,我们领读几遍就可以了。而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把音发准,我们可能需要画图来标明舌头的位置。再者,汉语无论是在第一语言教学还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都非常重视“读”的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就必须安排读的时间。
六、教学特点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有较为详细地论述:(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不是让已具备汉语运用能力的本族人掌握更多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而是让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掌握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能力。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语言作为技能和能力,只有通过练习、实践才能掌握。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为重要;基础阶段总是拥有最多的学习者,也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与规律。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通过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对比确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分析并纠正学习者的错误。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本身就应包含运用目的语成功地进行交际所必需的文化内容。
(6)集中、强化的教学——相对说来,课程较集中,课时较多,内容较密集,进度快,班的规模较小。
而作为第一语言的汉语教学,重在教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概括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等。
综上所述,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都是教汉语,但二者在教学对象、教学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上都有较大差别。我们要理解这些差别,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思考,不断把我国的汉语教学事业推向前进!(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
汉语就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是我们中国的主要语言。我们中国人从小学习语文课,这种语文课教学就是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而对外国人而言,汉语不是他们的母语。教外国人学汉语,就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出于汉语的习惯,我国学者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定名为“对外汉语教学”。无论是作为第一语言还是作为第二语言,我们要教的都是汉语,根脉相同。但由于教学对象不同,他们之间又有很大差别。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二者的异同:
一、教学对象
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其教学对象是那些从呱呱坠地起就受到汉语言文化包围的中国人。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出生第一天就有听觉反应,尤其对说话声音反应敏感,两个月的婴儿可以辨别不同人的说话声,辨别同一个人的不同语调。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对象从出生起就开始听汉语了。而到一岁左右,儿童进入语言发展期,开始说简单的词,无须专业的语言老师教,到三岁左右,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了。到五六岁时,可以熟练的对话,表情达意,甚至可以掌握各种复杂而抽象的规则。进入小学后,才开始了正式的语文学习。也就是说,作为第一语言的汉语教学,其教学对象已经掌握了汉语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已经有了用汉语熟练进行交际的能力。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象则是零起点,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汉语,需要从发音、说话学起。而且他们的年龄大多已过了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他们接受新语言不如儿童快。
我们的教学环境也不同。作为第一语言的汉语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学环境。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下,无论是家人的对话还是陌生人的询问,都可能成为语言教学的有效材料。相比之下,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远没有这么幸运,更何况汉语本身就比拼音文字难学,所以对外汉语教学面临很多困难。
二、教学性质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邢福义先生有这样的概述:“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两属性、三要素,学科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教学是学科的应用属性,‘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要素,‘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两属性、三要素的相互制约,形成学科的内在机制,编织成学科的自身系统。”(邢福义,1996)对外汉语教学以汉语为主,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这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是一致的。
但是二者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属于“语言教学”,而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属于“语言学教学”。“语言”和“语言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语言课是技能课、工具课。而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规律和功能等语言现象本身的科学,语言学的教学是教授有关语言的理论知识以及语言的研究方法。语言学课是知识课、理论课。二者的本质不同,必然使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特点等方面截然不同。
三、教学目标
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我们称之为语文,它既有“文”的成分,又要完成“文以载道”的任务。因此进行第一语言教学时,除了要传授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它的最高目标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而且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中学生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和文化素养;对大学生和研究生是提高语言文字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从事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的能力。
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能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虽然语言教学中也要教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但这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会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四、教学内容
把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首先把汉语当作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针对有关语言的理论知识以及有关语言的研究方法,进行纵深的研究,这属于语言学的范畴。语言学的教学内容是语言理论、语言知识和研究方法等,它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
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内容是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言语技能、交际技能以及相关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它的教学内容从发音、字母开始,从培养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句式、句段、语篇,听说读写的技能、理解和表达的技能,以及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等。
五、教学方法
无论是作为第一语言还是作为第二语言,汉语教学方法都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二者都经历了一个从传授知识为主,到培养能力为主的变化过程。教学法的指导思想都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上,启发式教学法的使用和学生平等参与的成分越来越多,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而教师主要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都具有向活动化和任务化发展的趋势。
但二者又有所不同。比如,对于语音,作为第一语言教学时,我们领读几遍就可以了。而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把音发准,我们可能需要画图来标明舌头的位置。再者,汉语无论是在第一语言教学还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都非常重视“读”的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就必须安排读的时间。
六、教学特点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有较为详细地论述:(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不是让已具备汉语运用能力的本族人掌握更多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而是让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掌握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能力。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语言作为技能和能力,只有通过练习、实践才能掌握。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为重要;基础阶段总是拥有最多的学习者,也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与规律。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通过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对比确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分析并纠正学习者的错误。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本身就应包含运用目的语成功地进行交际所必需的文化内容。
(6)集中、强化的教学——相对说来,课程较集中,课时较多,内容较密集,进度快,班的规模较小。
而作为第一语言的汉语教学,重在教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概括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等。
综上所述,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都是教汉语,但二者在教学对象、教学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上都有较大差别。我们要理解这些差别,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思考,不断把我国的汉语教学事业推向前进!(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