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施肥基本常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科学施肥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理
科学施肥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理:(1) 养分补偿学说1843年,德国化学。
比希在所著的《化学在农业和 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植物、土和肥料 中营养物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归3,认为人类土地上种植作物。,弟1把产物拿走,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就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中所含养分 将誉越泰越少,如果不把植物带走的营养元素归还给土壤,土壤最终由于肥力衰减而成为不毛之地。
因此要恢复和 保持地?,就必从土壤中拿走的营养物质还给土壤,必 须处理好用地养地的矛盾,提高自觉投肥的意识。养分补偿学说是养分归还学说的发展,是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2) 同等重要律不论大元素或微量元素,对农作物来说都;词等重 要的,缺一不可,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种营养元素,作物就会出现缺素症状,而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结实,甚至会死 亡,导致减产或绝收。 例如,作物对铜的需要量很少,但小麦缺少了它就会出现不李小穗。
(3) 不可代替律作物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其一定的 功能,相互之间不能互相代替。如缺少钾,不能用磷代替, 缺少磷,不能用氮代替,也不能用和它们化学性质十分相似的元素所代替。
缺少什么元素,就必须施用含有该元素的 肥料。(4) 最小养分律在施肥实践上,应根据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肥 特性,首先施用含有小养分的那种肥料,当发生最小养分转 变,新的最小养分出现时,施肥的目的随之转变到解除新的最小养分限制作用上来。
因而在实际施肥过程中,需进行 各种肥料的配合施用,使各种养分因子在较高水平上满足作物需要。 (5) 报酬递减律在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増加,作 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增产率为递减趋势。
这一经济规律 包含以下几层意思:①这一规律是以各项技术条件相对稳定为前提,反映了限制因子与作物增产的关系。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某项技术条件有了新的改变或突破,那上述限制 因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原来的生长限制因素很可能让位 给另一生长限制因素,产量将随新的因素条件的改善而有所提高。但在达到适量以后,仍将出现递减的趋势。
②报 酬递减律是说明投入和产出两者的关系。产出的多少,并不是总与投入呈直线正相关的。
如果不注意研究投入和产 出的关系,而一味地盲目大量施肥,就必然会造成増产不增收等现象。 正因为投放和产出不一定呈直线相关的关系, 所以就应该根据农作物对肥料的效应曲线来确定获得高产的最佳施肥量。
总之,充分认识报酬递减这一经济规律,并用它来指导 施肥,就可避免施肥的盲目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从而发 挥肥料最大的经济效益。另外,我们也不应该消极地对待 它,片面地以减少化肥施用量来降低生产成本;相反,我们 磨研究新的技术措施,促进生产条件的改进,在逐步提高施 肥水平的情况下,力争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 的持续发展。
2.科学施肥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矿质营养学说矿质营养是指高等绿色植物为了维持生长 和代谢的需要而吸收、利用无机营养元素(通常不包括C、H、0)的过 程。
与动物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主要吸收、利用有机养分。植物所需 的无机营养元素,因需要量不同,可分为常量(营养)元素及微量(营 养)元素。
公元前我国已有“烧草取灰,或枢草作肥”(《礼记•月令》),“树 高一尺,以蚕矢粪之”(《汜胜之书》)的记载。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来解 释,就是对作物要施钾、氮肥。
在欧洲,关于植物从土壤中获得的是 无机养分还是腐殖质,经过了长期的论争,1840年李比希(Justus von Lieig, 1803—1873)发表了题为《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 一文,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 说。 他指出腐殖质是在有了植物以后才出现在地球上的,而不是在 植物出现以前,因此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这就是矿质营养 学说的主要论点。
他通过观察和推论认为。氮、磷、钾、钙、镁、硅、钠 和铁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李比希的理论与实践为植物营养学科 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如何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的原则:是有机和无机肥料相结合,重施底肥,配合施用种肥,适时合理追肥。
(1)增施有机肥
每公顷施用有机质含量8%以上的有机肥20吨以上,或纯农家肥1吨以上,结合整地做底肥1次施入。
(2)平衡施用化肥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磷、钾合理搭配。一般每公顷施肥量按纯氮18~36千克、五氧化二磷46~92千克、氧化钾30~60千克,施用时折合成所用化肥的实际用量。同时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每公顷施用硫酸锌15~30千克;缺硫地块还应增施硫肥,每公顷施用纯硫30~60千克。
(3)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
科学施肥法即分层施肥,也就是基肥深施,种肥浅施。分层施肥适宜的分配比例为底肥:氮、磷、钾化肥总施用量的3/4,种肥:氮、磷、钾化肥总施用量的1/4。具体方法如下:
a.种肥:氮、磷、钾化肥总施用量的1/4量和部分中、微量元素肥料做种肥,施于种下3~5厘米。切忌种、肥同床,以免烧种。
b.底肥:氮、磷、钾化肥总施用量的3/4量做底肥,施于种下8~12厘米。一般与有机肥一起结合秋翻整地一次施入。
c.追肥:包括根部追肥和根外追肥。
根部追肥:是指大豆开花结荚期,在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块,当底肥和种肥满足不了大豆生长发育要求,大豆植株长势较弱时,每公顷可追施尿素50~75千克,过磷酸钙75~150千克。必要时也可配合硫酸钾,每公顷用量75千克左右。追肥方法:多采用铲完最后一遍地时,将肥料均匀地施于豆株一侧,追肥时注意不要碰到叶片上,也不要紧靠近根部,然后进行趟地覆土。
根外追肥:也叫叶面喷肥。在土壤供给养分充足时,也可使用。在大豆开花始期或鼓粒初期,每公顷用5.0~7.5千克尿素和1.0~1.5千克磷酸二氢钾对水500千克,叶面喷施。
4.如何科学施肥
做到科学施肥,就是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吃饱不浪费”,遵循土壤、作物、肥料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以肥料与综合农业技术相配合为指导原则,产前确定施肥的品种、数量、比例以及相应的科学施肥技术,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土壤培肥、提高化肥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配方施肥必须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确定施肥的方法。首先是要知道作物生长需要什么养分,需要多少,这就需要根据作物品种和产量水平确定。
其次是了解土壤中能供给多少养分,这需要通过土壤养分的分析化验确定。第三是了解施入土壤的肥料有多少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这需要通过田间肥料试验确定。
总体上来说,作物需要的养分由土壤供给和施肥两部分组成,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总量,减去土壤能提供的部分,就是需要施肥补充的养分数量。做到配方施肥,必须依靠科学的手段,了解作物、土壤和肥料的情况,就像过去常说的“看天、看地、看庄稼”。
科学施肥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理:(1) 养分补偿学说1843年,德国化学。
比希在所著的《化学在农业和 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植物、土和肥料 中营养物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归3,认为人类土地上种植作物。,弟1把产物拿走,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就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中所含养分 将誉越泰越少,如果不把植物带走的营养元素归还给土壤,土壤最终由于肥力衰减而成为不毛之地。
因此要恢复和 保持地?,就必从土壤中拿走的营养物质还给土壤,必 须处理好用地养地的矛盾,提高自觉投肥的意识。养分补偿学说是养分归还学说的发展,是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2) 同等重要律不论大元素或微量元素,对农作物来说都;词等重 要的,缺一不可,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种营养元素,作物就会出现缺素症状,而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结实,甚至会死 亡,导致减产或绝收。 例如,作物对铜的需要量很少,但小麦缺少了它就会出现不李小穗。
(3) 不可代替律作物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其一定的 功能,相互之间不能互相代替。如缺少钾,不能用磷代替, 缺少磷,不能用氮代替,也不能用和它们化学性质十分相似的元素所代替。
缺少什么元素,就必须施用含有该元素的 肥料。(4) 最小养分律在施肥实践上,应根据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肥 特性,首先施用含有小养分的那种肥料,当发生最小养分转 变,新的最小养分出现时,施肥的目的随之转变到解除新的最小养分限制作用上来。
因而在实际施肥过程中,需进行 各种肥料的配合施用,使各种养分因子在较高水平上满足作物需要。 (5) 报酬递减律在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増加,作 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增产率为递减趋势。
这一经济规律 包含以下几层意思:①这一规律是以各项技术条件相对稳定为前提,反映了限制因子与作物增产的关系。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某项技术条件有了新的改变或突破,那上述限制 因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原来的生长限制因素很可能让位 给另一生长限制因素,产量将随新的因素条件的改善而有所提高。但在达到适量以后,仍将出现递减的趋势。
②报 酬递减律是说明投入和产出两者的关系。产出的多少,并不是总与投入呈直线正相关的。
如果不注意研究投入和产 出的关系,而一味地盲目大量施肥,就必然会造成増产不增收等现象。 正因为投放和产出不一定呈直线相关的关系, 所以就应该根据农作物对肥料的效应曲线来确定获得高产的最佳施肥量。
总之,充分认识报酬递减这一经济规律,并用它来指导 施肥,就可避免施肥的盲目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从而发 挥肥料最大的经济效益。另外,我们也不应该消极地对待 它,片面地以减少化肥施用量来降低生产成本;相反,我们 磨研究新的技术措施,促进生产条件的改进,在逐步提高施 肥水平的情况下,力争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 的持续发展。
2.科学施肥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矿质营养学说矿质营养是指高等绿色植物为了维持生长 和代谢的需要而吸收、利用无机营养元素(通常不包括C、H、0)的过 程。
与动物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主要吸收、利用有机养分。植物所需 的无机营养元素,因需要量不同,可分为常量(营养)元素及微量(营 养)元素。
公元前我国已有“烧草取灰,或枢草作肥”(《礼记•月令》),“树 高一尺,以蚕矢粪之”(《汜胜之书》)的记载。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来解 释,就是对作物要施钾、氮肥。
在欧洲,关于植物从土壤中获得的是 无机养分还是腐殖质,经过了长期的论争,1840年李比希(Justus von Lieig, 1803—1873)发表了题为《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 一文,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 说。 他指出腐殖质是在有了植物以后才出现在地球上的,而不是在 植物出现以前,因此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这就是矿质营养 学说的主要论点。
他通过观察和推论认为。氮、磷、钾、钙、镁、硅、钠 和铁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李比希的理论与实践为植物营养学科 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如何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的原则:是有机和无机肥料相结合,重施底肥,配合施用种肥,适时合理追肥。
(1)增施有机肥
每公顷施用有机质含量8%以上的有机肥20吨以上,或纯农家肥1吨以上,结合整地做底肥1次施入。
(2)平衡施用化肥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磷、钾合理搭配。一般每公顷施肥量按纯氮18~36千克、五氧化二磷46~92千克、氧化钾30~60千克,施用时折合成所用化肥的实际用量。同时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每公顷施用硫酸锌15~30千克;缺硫地块还应增施硫肥,每公顷施用纯硫30~60千克。
(3)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
科学施肥法即分层施肥,也就是基肥深施,种肥浅施。分层施肥适宜的分配比例为底肥:氮、磷、钾化肥总施用量的3/4,种肥:氮、磷、钾化肥总施用量的1/4。具体方法如下:
a.种肥:氮、磷、钾化肥总施用量的1/4量和部分中、微量元素肥料做种肥,施于种下3~5厘米。切忌种、肥同床,以免烧种。
b.底肥:氮、磷、钾化肥总施用量的3/4量做底肥,施于种下8~12厘米。一般与有机肥一起结合秋翻整地一次施入。
c.追肥:包括根部追肥和根外追肥。
根部追肥:是指大豆开花结荚期,在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块,当底肥和种肥满足不了大豆生长发育要求,大豆植株长势较弱时,每公顷可追施尿素50~75千克,过磷酸钙75~150千克。必要时也可配合硫酸钾,每公顷用量75千克左右。追肥方法:多采用铲完最后一遍地时,将肥料均匀地施于豆株一侧,追肥时注意不要碰到叶片上,也不要紧靠近根部,然后进行趟地覆土。
根外追肥:也叫叶面喷肥。在土壤供给养分充足时,也可使用。在大豆开花始期或鼓粒初期,每公顷用5.0~7.5千克尿素和1.0~1.5千克磷酸二氢钾对水500千克,叶面喷施。
4.如何科学施肥
做到科学施肥,就是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吃饱不浪费”,遵循土壤、作物、肥料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以肥料与综合农业技术相配合为指导原则,产前确定施肥的品种、数量、比例以及相应的科学施肥技术,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土壤培肥、提高化肥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配方施肥必须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确定施肥的方法。首先是要知道作物生长需要什么养分,需要多少,这就需要根据作物品种和产量水平确定。
其次是了解土壤中能供给多少养分,这需要通过土壤养分的分析化验确定。第三是了解施入土壤的肥料有多少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这需要通过田间肥料试验确定。
总体上来说,作物需要的养分由土壤供给和施肥两部分组成,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总量,减去土壤能提供的部分,就是需要施肥补充的养分数量。做到配方施肥,必须依靠科学的手段,了解作物、土壤和肥料的情况,就像过去常说的“看天、看地、看庄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