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_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 我来答
一秋叶一纸情
2023-02-08 · TA获得超过27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6.7万
展开全部
  近年来,由于学习压力过大,精神负担过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增多,如精神压抑、焦躁不安、情绪失常等。具体表现为:失眠多梦、郁郁寡欢、脾气暴躁、妒忌猜疑、消极悲观、自暴自弃,有的还离家出走、精神分裂、轻生厌世,等等。那么,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心理健康呢?
  一、培养学生接受自我、悦纳他人的品质。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没有非份期望,不会提出苛刻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如某位学生由于身体肥胖的原因,体育项目一项都无法完成,但他从不自暴自弃。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只要我参与了、运动了,我就是成功的。心理健康的人也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无孤独之感。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多开展一些集体性运动项目,加强人际交往,促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锤炼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从中学生心理发育特点来看,他们对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比成年人弱。而且每个学生对失败挫折心理压力的承受力各不相同,受到遗传、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心理承受力比较弱的学生,在实施心理辅导和制定目标时,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实际能力。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场地和器材设备。如对正规的竞技项目的器材设备的规格等进行适当改造,或增设一些新的器材设备,并通过改变规则、动作要求与组合等,增加学生完成动作的可能性,提高参与运动的乐趣,使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后最终完成教师设置的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这才真正达到了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目的。
  三、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教师应多方面、多角度地帮助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不管有什么事,都能向老师倾诉,成为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这样既可以保持学生个性,又可以锻炼、发展自己。那么,如何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 与学生民主平等相处。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主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多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合作交流,努力消除他们畏师威的精神负担。课堂上,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质疑教师权威的权利。发展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
  2 多参与学生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四同”,即“同学、同玩、同乐、同忧”。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例如,游戏可以和学生一起做,长跑可以陪学生一起跑,比赛可以和学生一起参加……教师参加学生的活动,一方面以身作则,能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多与学生交往。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3 理解、尊重并宽容学生。体育教学常受场地、器材、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干扰,严格规范的课堂纪律既能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也能防止运动伤害。但是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课堂纪律过分严厉会影响他们个性的自由发挥。所以,在遵守课堂常规的同时,教师应对课堂纪律实施弹性管理,松紧有度,多给学生自由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多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调动课堂气氛。教师还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少些斥责,多些理解和宽容,多运用表扬鼓励的办法,帮助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
  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们在互相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体的心理关系称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离不开群体背景,受认识倾向调节。并有相应的情感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广交朋友,扩大生活领域,学会与他人共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护和发展自己,丰富自己的生活情趣。自我调节能力是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教师应在课程教学总目标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自选学习内容,自主进行学习。同时。协助学生发展稳定的情绪,学会调节情绪,防止情绪波动过大,避免心理失衡。
  五、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体育锻炼相辅相承,但不可以互相取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俄国著名心理学家巴浦洛夫说:“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个性与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增进身心健康。
  总之,体育教学对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都能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的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武威第十九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李彩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