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俗的
习俗是一个汉语词汇。
习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í sú,是习惯风俗的意思。习字最早见于,字形作习,上部是鸟羽毛的象形,下部是声符。《礼记·乐记》等均有相关记载。
东汉学者许慎将习字解释为“数飞也”,即练习或学习飞行的意思,这是习字的本义。
习字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在本义基础上又演变出多种重要含义,习惯、习性便是其中的一种。《礼记·乐记》说:“五年视博习亲师”,学者解释其中的习字含义是“常也”。
常即经常、惯常。经常、惯常自然成为习惯,这便是习俗的习的基本定义。
中国民风民俗,是指中国各类风俗活动,包括春节、立春、大年、小年等。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定名为春节;
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
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
从阳历看,春节在1月21日至2月20日游动。立春是在每年的2月4日或着是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