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一词的由来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华”一词最早使用是用在天文方面,“东藩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东太阳门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第三星曰次将,其北,东太阴门也。第四星曰上将,所谓四辅也。”(《天文经星·中宫》)。
而后因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中华”也称“华夏”,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至19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也应运而生。
中华古称华夏,分为许多部落,活跃于黄河中下游,自黄帝时统一为华夏部落联盟。比较著名的中华人文始祖有: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其中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记载:有巢氏位列五氏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 ,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留下众多的文明遗址。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