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刍议_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改革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具有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都采用为“传知”和“育能”设计的“智能型”教学模式,但对于以德育为根本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来说,这种模式却并非最佳和最有效。“应试教育”的影响又把智能型模式异化为应考型模式,从而更背离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和教学规律。因此,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必须优化其教学模式。
首先,理直气壮地让学生明确掌握思想政治基本观念。教师要通过运用活动情境法、故事情境法、演示情境法、诗歌名言法、榜样示范法、问题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定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接受并积极参与教学,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这是针对学生普遍不愿学政治课的情况,为扭转课堂上的消极心理定势而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存在逆反心理,上课时就会同教师处于情绪对立状态。这个问题不解决,这节课必然失败。旧的模式大都忽视这个问题,一开始就沉闷乏味。思想政治课堂要创设一种能使学生扭转消极心理定势和形成积极心态的情境,造成学生愿意接受教学内容、主动参与教学、师生和谐的情绪状态。例如通过讲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故事入手,说“古人讲有亡国者,有亡天下者,率兽食人,亡天下也。”这里的“天下”明显指华夏民族所在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意识是何等强烈。当时的中国人就已经认为“政权中国”可亡可代替,但是“民族中国”决不能亡。通过这些内容的解释克服学生心目中的国家民族淡薄意识。
其次,认真为学生解释他们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困惑”。教师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基础上,消除学生的疑惑和情感障碍,使他们“理通情顺”,形成坚定的信念。“解惑”既是情感教育过程,又是进一步“明理”的过程。“解惑”,使情理交融,认识和情感都得到升华。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不一致或不同步,“理通而情不顺”,是“知而不信”和“知而不行”的重要原因。它往往导致教学过程的中断。“理通而情不顺”的重要原因往往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所疑惑。疑则不信,疑惑是“笃信”的主要情感障碍。因而“解惑”是变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造就科学信仰和坚定信念的关键。
再次,关注和指导学生所学的思想政治基本知识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运用行为指导法、活动指导法、社会实践法、品德修养法、作业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明确各种条件下应采取的行为对策,促使学生积极践行所学的理论要求和行为规范,并逐步养成习惯。促使学生“知行统一”和“言行一致”。它既是行为教育过程,又是意志训练过程。从品德发展过程看,“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才是完整的人格。由“知”到“行”,一方面需要信念的推动,另一方面要经过行为教育。行为教育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学生从课本上了解和掌握的一般只是抽象的理论观点和原则性的行为要求,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的却是复杂的环境和具体的行为对象。学生涉世不深,缺乏经验,不善于确定行为对象和选择行为方式,因而要他们在掌握知识以后,立即能够应用,马上做到“知行统一”,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架起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即开展行为教育活动。行为教育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课堂上,一般只能做到使学生了解行为要求和掌握行为的基本方式。要使行为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并成为他们的习惯,有待课后的训练和锻炼。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行为要求和行为方式的教育外,还必须加强课后的督促和指导。特别要注意与学校德育的其他活动和措施的密切配合,巩固和发展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实行为教育的要求。
二、改变思想政治课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落脚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能把教材中的知识、道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和行动。同时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间接经验。学生接受些间接经验,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而且还要解决正确与错误、知行不一、理论与实际不符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除教材具有可读性和教师在教育中深入浅出联系实际讲解外,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的认识实际,并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用学到的知识和真理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正确分析社会现象,正确认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只有通过学生的这些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才能有利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闯题的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所以思想政治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提高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必将产生终身受益的影响。例如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学生中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从而树立学生的正确理想和信念。
三、改革思想政治课堂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不少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分清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功能和目的方面的区别,分不清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的异同。由于迷信高考,他们一切以高考为定向。有些学校从高一开始就针对高考抓教学,紧扣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考点进行深度讲解,然后设计类似于高考政治试题来考核学生,结果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导致学生片面发展。我们应该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通过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可是,传统的学业评价侧重于认知领域即学科知识的考查;虽然随着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的转变,近年来,思想政治科考试在注重知识考查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政治术语正确表述等学科能力的考核,但仍有许多能力难以考评,如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学科研究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从理论上说,思想政治课是“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或主导力量,但事实上,思想政治课评价跟其他智育课程的评价并无什么差别。因受纸笔测试形式的制约,命题人员很难通过一纸试卷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政治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考核。思想政治课应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学习和生活实践,考查学生社会调查、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学科研究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与其它德育渠道的配合,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体系,促进学生正确理想和信念的形成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校外部,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三线”(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一面”(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学校德育体系和“三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网络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作用。特别是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加以重视。家庭教育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要紧紧依靠社区各方面力量,优化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体系,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
(责任编辑;黄丽萍)
首先,理直气壮地让学生明确掌握思想政治基本观念。教师要通过运用活动情境法、故事情境法、演示情境法、诗歌名言法、榜样示范法、问题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定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接受并积极参与教学,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这是针对学生普遍不愿学政治课的情况,为扭转课堂上的消极心理定势而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存在逆反心理,上课时就会同教师处于情绪对立状态。这个问题不解决,这节课必然失败。旧的模式大都忽视这个问题,一开始就沉闷乏味。思想政治课堂要创设一种能使学生扭转消极心理定势和形成积极心态的情境,造成学生愿意接受教学内容、主动参与教学、师生和谐的情绪状态。例如通过讲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故事入手,说“古人讲有亡国者,有亡天下者,率兽食人,亡天下也。”这里的“天下”明显指华夏民族所在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意识是何等强烈。当时的中国人就已经认为“政权中国”可亡可代替,但是“民族中国”决不能亡。通过这些内容的解释克服学生心目中的国家民族淡薄意识。
其次,认真为学生解释他们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困惑”。教师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基础上,消除学生的疑惑和情感障碍,使他们“理通情顺”,形成坚定的信念。“解惑”既是情感教育过程,又是进一步“明理”的过程。“解惑”,使情理交融,认识和情感都得到升华。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不一致或不同步,“理通而情不顺”,是“知而不信”和“知而不行”的重要原因。它往往导致教学过程的中断。“理通而情不顺”的重要原因往往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所疑惑。疑则不信,疑惑是“笃信”的主要情感障碍。因而“解惑”是变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造就科学信仰和坚定信念的关键。
再次,关注和指导学生所学的思想政治基本知识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运用行为指导法、活动指导法、社会实践法、品德修养法、作业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明确各种条件下应采取的行为对策,促使学生积极践行所学的理论要求和行为规范,并逐步养成习惯。促使学生“知行统一”和“言行一致”。它既是行为教育过程,又是意志训练过程。从品德发展过程看,“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才是完整的人格。由“知”到“行”,一方面需要信念的推动,另一方面要经过行为教育。行为教育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学生从课本上了解和掌握的一般只是抽象的理论观点和原则性的行为要求,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的却是复杂的环境和具体的行为对象。学生涉世不深,缺乏经验,不善于确定行为对象和选择行为方式,因而要他们在掌握知识以后,立即能够应用,马上做到“知行统一”,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架起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即开展行为教育活动。行为教育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课堂上,一般只能做到使学生了解行为要求和掌握行为的基本方式。要使行为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并成为他们的习惯,有待课后的训练和锻炼。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行为要求和行为方式的教育外,还必须加强课后的督促和指导。特别要注意与学校德育的其他活动和措施的密切配合,巩固和发展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实行为教育的要求。
二、改变思想政治课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落脚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能把教材中的知识、道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和行动。同时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间接经验。学生接受些间接经验,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而且还要解决正确与错误、知行不一、理论与实际不符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除教材具有可读性和教师在教育中深入浅出联系实际讲解外,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的认识实际,并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用学到的知识和真理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正确分析社会现象,正确认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只有通过学生的这些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才能有利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闯题的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所以思想政治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提高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必将产生终身受益的影响。例如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学生中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从而树立学生的正确理想和信念。
三、改革思想政治课堂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不少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分清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功能和目的方面的区别,分不清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的异同。由于迷信高考,他们一切以高考为定向。有些学校从高一开始就针对高考抓教学,紧扣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考点进行深度讲解,然后设计类似于高考政治试题来考核学生,结果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导致学生片面发展。我们应该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通过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可是,传统的学业评价侧重于认知领域即学科知识的考查;虽然随着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的转变,近年来,思想政治科考试在注重知识考查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政治术语正确表述等学科能力的考核,但仍有许多能力难以考评,如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学科研究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从理论上说,思想政治课是“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或主导力量,但事实上,思想政治课评价跟其他智育课程的评价并无什么差别。因受纸笔测试形式的制约,命题人员很难通过一纸试卷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政治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考核。思想政治课应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学习和生活实践,考查学生社会调查、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学科研究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与其它德育渠道的配合,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体系,促进学生正确理想和信念的形成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校外部,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三线”(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一面”(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学校德育体系和“三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网络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作用。特别是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加以重视。家庭教育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要紧紧依靠社区各方面力量,优化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体系,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
(责任编辑;黄丽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