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的学科,其发展趋势具体如下:
1.在研究取向上,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境范式转变
2.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与学并重、认知与非认知并举、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互补
3.在研究思路上,强调认知观和人本观的统一、分析观和整合观的结合
4.在学科体系上,从庞杂、零散逐渐转向系统、整合、完善
5.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
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德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学习理论一直是主要的研究领域。20世纪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主导地位,它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这一时期形成了许多派别,这些理论与派别之争也反映在教育心理学之中。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促使美国教育心理学转向对教育过程、学生心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的探讨。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各个理论派别相互吸收,体系愈加完善。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