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字旁都和什么有关
贝字旁是一个常见的汉字部首,它通常出现在汉字的左侧或下方。贝字旁与“贝壳”有关,表示与贝壳相关的含义。
在许多汉字中,贝字旁都代表与货币、商业和财富等方面有关的含义,如财、费、购、销等。此外,贝字旁也出现在一些汉字中表示“美好、珍贵”的含义,如贵、赏、珍等。总之,贝字旁在汉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人们理解和记忆汉字。
钱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的实物货币。
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易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人们在实践中最后选择了海贝这一实物货币。
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贝文字的源流
象形字。甲骨文的“贝”像海贝(尤其是宝螺科贝壳)的样子。周代中期金文和周代晚期金文“贝”的形象已逐渐走样,多出来两只脚。在这基础上递变为秦代的小篆)、汉隶,隶变后楷书写作“贝”。西汉前期一些写得比较草率的隶书,往往将“贝”旁写作“贝”,这种写法为草书所继承。在宋元以来的一些小说戏曲刻本中,“贝”字及“贝”旁亦或作“贝”(见《宋元以来俗字谱》)。新中国成立后,“贝”简化为“贝”。
《说文解字》:“贝,海介虫也。”是说贝是海中有壳的软体动物,未包括淡水贝类。由于贝的外壳坚硬,色彩美丽,富有光泽,先民们最初把贝壳作为装饰或护身之用,有时用贝壳装饰军服,据说这样做除了美观外,“贝”还作为一种吉利的标志。
“贝”之所以显得如此珍贵,除了因为贝壳美观外,还因当时远离海滨的中原并不产贝。那时的商人们只有跋山涉水辗转千里才能将贝壳运到中原。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将贝从海边运到中原,实在是件极不容易的事。也正由于路途遥远,求之不易,故而显得非常珍贵。为此古人将“贝”称为“宝贝”。后来“宝贝”泛称珍贵之物。
由于贝在当时有很高的价值,只有帝王诸侯及贵族才用得起,因此“贝”常常作为首饰成为一种高贵者的身份象征。随着原始商业经济的出现,开始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手段。这种方法自然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古人想出了以石制的工具之类的东西找零补齐。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大,这就必然导致商品交换的媒介——货贝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