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的语法性质是什么?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词的语法性质,又称词类的功能,指一个词类全部的语法性质。其中既包括这个词类跟别的词类不同的语法性质,也包括这个词类跟别的词类某些相同的语法性质。
语法是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的组织规律。语法的性质有:概括性、稳固性、民族性、系统性。
语法与基本词汇构成语言的基础,具有很大的稳固性。语法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演变,但是语法的变化比词汇,语音的变化缓慢得多,而且语法很难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词类的分类
词类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可能的标准有根据形态”“意义和语法功能。但是汉语属于分析语,无需形态,因此形态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汉语词汇的意义与语用不是一一对应的,意义只能作为参考,因此划分词类应该根据语法功能来。
一般将汉语的词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拟声词共十四类。
汉语的词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大类即实词和虚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共7小类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拟声词等7小类是虚词。
2016-11-30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词属于名词,名词性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语法的性质包括概括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四大特性。
2、语法作为语言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具有独特属性的。这些属性也可以看作是语法的特点。
(1)概括性
又叫做抽象性。“概括”、“抽象”都是和“具体”相对应的。
语法中的任何一条规则都是对于若干具体语言事实加以抽象、概括的结果,任何语法规则都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
(2)稳固性
稳固性,说的是不易变性。语法规则是一种语言当中最为基础的部分,通常只发生缓慢的变化,是不容易发生急剧变化的部分。
语言中有两个基础部分,也可以说是核心部分,一是语法结构,二是基本词汇。这两个部分通常体现着一种语言整体面貌,这两个部分的变化会引起这种语言面貌的变化。
当然,不易变性的含义还包括语法的变化是有的,只不过不如词汇、语音变化那样快那样剧烈而已。有两个明显的例子:
一是古代汉语中的“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规则,如“吾谁欺?欺天乎?”、“尔何知?”等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
二是古代汉语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规则,如“时不我待”、“不吾知也”等等,在现代汉语中也已经不存在了。
可见,语法规则的变化也是有的。
(3)民族性
语法的民族性,是说语法规则因语言的民族性而体现出不同的特性。具体来说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在宏观上,不同语言的语法范畴种类不同。
比如,一些西方语言的名词有“性”的范畴,如“太阳”属于阳性,而“月亮”属于阴性,“上衣”属于阳性,而“裤子”则属于阴性等等,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些分属于阴性和阳性的名词在句子当中的语法表现是不同的。而对于这种现象,东方人或者具体说中国人就有些想不通,因为在汉语里,甚至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名词的“性”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但是,在西方语言中,大概是由于数的范畴相对发达的缘由吧,量的范畴是不存在的。
在微观上,语法的民族性也是明显的。
(4)递归性
所谓“递归性”原本是数学上的术语,说的是不同的运算过程可以重复使用同一个规则。移植到语言学上,指的是某种语法规则在同一个句法结构体的构造过程中可以重复使用,从而使这个结构体由短变长,由简到繁的现象。
2、语法作为语言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具有独特属性的。这些属性也可以看作是语法的特点。
(1)概括性
又叫做抽象性。“概括”、“抽象”都是和“具体”相对应的。
语法中的任何一条规则都是对于若干具体语言事实加以抽象、概括的结果,任何语法规则都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
(2)稳固性
稳固性,说的是不易变性。语法规则是一种语言当中最为基础的部分,通常只发生缓慢的变化,是不容易发生急剧变化的部分。
语言中有两个基础部分,也可以说是核心部分,一是语法结构,二是基本词汇。这两个部分通常体现着一种语言整体面貌,这两个部分的变化会引起这种语言面貌的变化。
当然,不易变性的含义还包括语法的变化是有的,只不过不如词汇、语音变化那样快那样剧烈而已。有两个明显的例子:
一是古代汉语中的“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规则,如“吾谁欺?欺天乎?”、“尔何知?”等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
二是古代汉语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规则,如“时不我待”、“不吾知也”等等,在现代汉语中也已经不存在了。
可见,语法规则的变化也是有的。
(3)民族性
语法的民族性,是说语法规则因语言的民族性而体现出不同的特性。具体来说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在宏观上,不同语言的语法范畴种类不同。
比如,一些西方语言的名词有“性”的范畴,如“太阳”属于阳性,而“月亮”属于阴性,“上衣”属于阳性,而“裤子”则属于阴性等等,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些分属于阴性和阳性的名词在句子当中的语法表现是不同的。而对于这种现象,东方人或者具体说中国人就有些想不通,因为在汉语里,甚至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名词的“性”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但是,在西方语言中,大概是由于数的范畴相对发达的缘由吧,量的范畴是不存在的。
在微观上,语法的民族性也是明显的。
(4)递归性
所谓“递归性”原本是数学上的术语,说的是不同的运算过程可以重复使用同一个规则。移植到语言学上,指的是某种语法规则在同一个句法结构体的构造过程中可以重复使用,从而使这个结构体由短变长,由简到繁的现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