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什么在唐朝盛行呢?
唐朝是一个开放、自由、进取、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时代。
佛教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推崇,除了他本身的神秘色彩之外和当时的统治者是分不开的。统治者为了能够加强自己的皇权统治,就借助着宗教传说拟造身世,借此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武则天在他在位的时候,全国大规模修建各种佛教圣地的寺庙。大规模推崇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也就是在这位女皇帝在位时期,佛教进一步的推广。
因为宗教作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前提,它的作用就是提供给更多的人精神动力,推崇宗教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是绝对有必要的。
扩展资料:
1、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
2、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忏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
3、佛教认为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
4、佛教既反对杀生,也反对自杀,更倡导护生。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
唐朝是一个开放、自由、进取、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时代。在这个强盛的国度里,不仅各种少数民族文化得到发扬,而且众多异域文化如八面来风,汇聚而来。佛理道学,古文诗歌,书法绘画,音韵舞蹈,天文历法,异彩纷呈,名家辈出,中华文明进入一个繁荣的新阶段。‘
唐朝的皇帝,不少都信佛。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印度学佛,当他贞观十九年(645)回国时,唐太宗派宰相前往迎接,亲自在洛阳接见了他。玄奘带回了大量佛教典籍,唐太宗下令组织规模宏大的佛经译场讲坛,调度高僧协助玄奘翻译佛经。由于朝廷的支持,玄奘在长安的慈恩寺、弘福寺翻译佛经,历时十九年翻译了数十部。到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还迎佛骨(即所谓舍利)于凤翔法门寺。在宫中供养三天后送至京城各寺,供僧俗礼敬,"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然香臂顶供养者"。
佛教在唐朝进入全盛时代,门户派系之分逐渐严明,有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等,各派修行方式各不相同,而且各有其传承及宗法世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净土宗和禅宗。
净土宗虔诚膜拜阿弥陀佛菩萨及观世音菩萨,期望在西方净土的极乐园得到再生。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唐代高僧善导是净土宗的重要倡导者与推动者,被奉为净土宗第二代祖师。善导认为,企图依靠个人的力量解脱现世的苦难是不可能的,必须得到佛法的接引才能前往极乐世界。他宣称,人今生的富贵贫贱,都是前世决定好了的。净土宗宣扬的修行方法是:只要口中念称阿弥陀佛,就能除去生死之罪。净土宗在民间下层广为流行,善男信女只要口念阿弥陀佛,同时为营造塔庙出钱出力、敬献香火就可以功德圆满。
唐朝佛教盛行的原因大致有:
1. 唐朝统治者崇尚佛教。
20个皇帝,除了武帝李炎是反佛的,其他皇帝基本上都倾向于支持佛教事业的发展。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据史载 “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统治者对佛教寺院的经济支持,是佛教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另外,统治政府也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和宽松的学术环境。
2. 佛教本身的发展情况
3. 佛教人物(玄奘法师)的大力弘扬
4. 佛教适应了唐朝的思想状态需要
5. 佛教与道教的争斗
6. 唐朝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外交流的频繁为佛教发展提供了基础
7. 文人雅士的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