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知识|刑法总则常考知识点,拿走拿走!

龙哥说法律
2023-03-08 · 贡献了超过2.1万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70万
展开全部
一、刑法总则部分(30考点)刑法常考点第一讲,刑法的解释。重点掌握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区分:1、前者没有超出国民可预测性,后者明显超出。2、前者没超出用语可能的含义,后者超出。
      例如:将强奸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含男性,是类推解释,将组织卖淫罪中的卖淫解释为包含男性向女性提供性服务,是扩大解释。
刑法常考点第二讲,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相适应原则 平等适用原则重点掌握罪刑法定原则
      基本内容:
      1、成文的罪刑法定(只有成文刑法才能规定犯罪和刑罚)
      2、事前的罪刑法定(禁止溯及既往,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溯及既往)
      3、严格的罪刑法定(禁止类推解释)
      4、确定的罪刑法定(明确性,禁止绝对不定刑及绝对不定期刑,禁止处罚不当罚行为,禁止不均衡、残虐的刑罚)。
刑法常考点第三讲,单位犯罪。主体资格:
      单位犯罪不要求单位有法人资格,但是私营公司、企业除外。单位的分支机构或内设机构以自己名义犯罪,违法所得归该机构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国家机关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重点:貌似单位犯罪实际按照自然人犯罪处理三种情形:1、成立单位主要目的为犯罪2、成立单位主要活动为犯罪3、以单位名义犯罪,为个人谋取非法利益。
刑法常考点第四讲,不作为犯的成立。1、负有作为义务2、有能力履行该特定义务3、不履行该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4、核心判断重点:不作为的程度要与构成相应作为犯罪具有等价性。
      例如《消防法》规定人人有报告火警的义务,甲见到某处房屋着火,淡定路过。虽然甲没有报告火警,但是也不会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
刑法常考点第五讲,因果关系。重点掌握介入因素对因果关系的影响。判断标准:1、先前行为对结果的作用大小,作用大,先前行为与结果有因果关系,反之无;2、介入因素是否异常,过于异常,先行为与结果无因果关系,反之有;3、介入因素对结果的作用大小,作用大,先前行为与结果无因果关系,反之有。三个标准同时判断,少数服从多数。
刑法常考点第六讲,刑法第20条,正当防卫的成立1、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财产犯罪是特例:虽然已经既遂,但现场来的及挽回损失的被视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3、具有防卫意识;4、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特殊正当防卫除外)。{结论}正当防卫是正对不正的自救行为。
刑法常考点第七讲,刑法第21条,紧急避险的成立:1、存在现实的危险;2、现实的危险正在发生;3、行为人具有避险意识;4、行为人不得已而为之;5、不能超过明显必要限度。
      重点掌握与正当防卫区别:
      例如,甲唆使自己的狗攻击乙,乙对狗反击即是正当防卫,乙如果逃跑至丙受伤,即是紧急避险。
      【结论】紧急避险是合法权益对合法权益的侵害,即正对正。
刑法常考点第八讲,罪过形式之故意。重点掌握: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是可能发生危害社会,意志因素是放任。但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只能是直接故意。如:甲欲杀妻子乙,在饭里投毒,如果甲明知乙吃饭肯定喂孩子,对孩子的死亡,甲是直接故意。若甲不确定妻子会不会喂孩子,投毒那天喂了,对孩子死亡是间接故意。
刑法常考点第九讲,罪过形式之过失。重点掌握: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分。情形一,司机甲知道刹车不是很灵,但想一点路程就到了,打了双跳灯,低速运行,情形二,司机知道刹车不好,依然高速运行。两种情形都导致了危害结果。判断标准:客观上是否有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情形一是过于自信过失,情形二是间接故意。
刑法常考点第十讲,事实认识错误的具体错误(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之对象错误。如,甲误将几十米外的丙当做乙开枪杀死。具体符合说认为,甲主观想杀几十米外的人,客观也杀死了,因此,在对象上具体符合,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法定符合说认为甲想杀人,也杀死了人,虽然具体对象有错误但不影响成立故意杀人罪。【结论】对同一犯罪构成内的对象错误,两种学说一致:成立故意犯罪既遂。
刑法常考点第十一讲,事实认识错误的具体认识错误之打击错误(方法错误)。甲欲杀乙,开枪打偏了,打死了乙身旁的丙。具体符合说认为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罚。法定符合说认为,甲欲杀人,客观上也杀死了人,虽然对乙是未遂,但是对丙也是故意杀人的既遂。想象竞合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结论】通说是法定符合说,成立犯罪既遂。
刑法常考点第十二讲,事实认识错误的具体认识错误之因果关系错误。包含:
      1、狭义因果关系错误,如:甲将乙关入小黑屋,欲饿死乙,结果乙因为空气不流通窒息而死。结论,成立故意犯罪既遂。
      2、事前故意,如,甲欲杀死乙,重击后以为乙死了,为掩盖将其埋了。结果乙是被埋窒息而死。这里需要根据介入因素判断标准。重击对死亡威胁大,掩盖被害人不异常,掩盖对死亡威胁大。综合认定,甲重击对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3、结果的提前实现。如甲欲杀死乙,制定了流程,先放安眠药弄晕乙,再拖入河里淹死。但安眠药弄多了,直接致乙死亡。判断标准:先行为是否是犯罪行为的实行行为,是就成立故意犯罪既遂。此处,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刑法常考点第十三讲,事实认识错误的抽象认识错误(不同犯罪构成间的错误)。包括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处理方法一样。
      三点:1、从主观出发,构成什么犯罪2、从客观出发,构成什么犯罪3、如果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罚。如:甲欲杀死乙,在一个蜡像馆内,因为人多,将乙的蜡像当做乙,开枪打坏。主观是故意杀人罪未遂,客观是过失毁坏财物(不是犯罪),因此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刑法常考点第十四讲,法律认识错误(违法性认识错误)。包含:1、误以为自己行为违法,实际合法,当然无罪。2、误以为自己行为合法,实际是犯罪。分两种情况:(1)具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成立犯罪。(2)没有违法认识可能性的不成立犯罪。常见两种情况:1听信相关国家机关的正式答复2长期在深山老林里生活,对新颁布的法律尚不知情。
刑法常考点第十五讲,刑事责任年龄。重点掌握:
      1、周岁是指生日的第二天。如1999年9月17日出生的甲,在2013年9月17日的生日PARTY上,酒后使用暴力强奸了同班的女同学,因为未满14周岁不构成强奸罪。
      2、相对责任年龄负刑事责任的八种罪。不单单只是这八个罪名,而是指这八种犯罪行为。
      3、“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常考点第十六讲,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为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重点掌握:1、与犯意表示区分:犯意表示对法益无任何危险。2、判断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分。标准:行为对法益是否造成紧迫、现实、直接的危险,是的话就是实行行为。
刑法常考点第十七讲,犯罪未遂。重点掌握,与不能犯的区分。不能犯是无罪的。
      区分标准:行为是否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险性。如甲以为香烟灰能毒死人,给仇人吃,因为香烟灰一般不能对人身体产生危害,对法益无危险性。因此是不能犯,无罪。对危险性具体判断标准:1、从客观角度;2、从行为时;3、从行为整体的角度判断。
刑法常考点第十八讲,犯罪中止。1、中止可以发生在:(1)犯罪的预备阶段(2)实行阶段(3)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4)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2、中止与未遂的区分:能而不欲是中止,欲而不能是未遂。关键判断是能不能继续犯罪,标准:从客观、自然、物理的角度。如实行强奸时,发现女子太丑,放弃。是能而不欲中止。但是在发生认识错误时,应当根据主观认识来判断。
      如,偷东西,听到有脚步声,以为主人来了,其实是过路人。主观上认为不能了,以主观标准,是未遂。
刑法常考点第十九讲,共同犯罪的成立。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重点理解共同的含义,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成立共同犯罪,不要求客观行为完全相同、主观故意完全相同,只要有部分相同或者重合,那么在重合部分成立共同犯罪。因此,即使成立共犯,又可以各自分别定罪。
      如:甲隐瞒杀人故意,对乙说一起教训丙。结果丙在打击后重伤死亡。甲在故意伤害的层面与乙是共犯,但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刑法常考点第二十讲,共同犯罪之共同正犯。定义:两人以上共同实行了犯罪,都实施了实行行为。
      重点掌握:1、责任承担原则: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如:甲乙共同杀害丙,都开了一枪,但无法查出致命一枪是谁打的。但由于是共同正犯,无需查明。甲、乙都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2、承继的共同犯罪,在犯罪既遂前,他人加入的行为人也成立共同犯罪。例外是继续犯如绑架罪,继续犯既遂后,在行为终了前,他人加入的也成立共犯。
刑法常考点第二十一讲,间接正犯。指利用非正犯的人实施犯罪,将他人作为自己的犯罪工具。
      与教唆犯的区分:前者对实行者有支配力,后者只是引起了对方的犯意。
      具体情形有:1、利用无刑事责任年龄或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利用他人不具有行为性的动作,如梦游;3、利用他人不知情的行为,包括他人的过失,他人其他的犯罪故意;4、利用他人无目的、无身份的行为;5、利用被害人自身的行为。
刑法常考点第二十二讲,教唆犯。指故意引起他人犯意的人。
      重点掌握:教唆犯与实行犯的关系。
      例如,甲教唆乙犯罪:1、乙犯罪既遂,甲犯罪既遂;2、乙着手实行犯罪未遂,甲犯罪未遂;3、乙着手实行犯罪中止,甲犯罪未遂;4、乙预备阶段犯罪预备,甲犯罪预备;5、乙预备阶段中止,甲犯罪预备;6、乙未犯罪,甲无罪。
刑法常考点第二十三讲,共同犯罪的实行过限。未超出者对超出部分是否承担责任。
      判断标准:先看客观条件,即超出部分与共同部分有无物理或心理上的类型化的因果关系,若没有即不承担。例如,共同盗窃,一人额外实施了强奸行为。另一人不承担责任。
      如果有客观条件,再看主观:
      1、非重合性过限(贝的是发202aA下教出彤一(强奸罪)之间不具有重合性。例如,甲、乙共同金切,中中次空罪的共同犯罪。阳行出盗窃罪,乙仅成立盗窃罪,二者成立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2、重合性过限(结果加重犯,量的过剩)。是指预谋的犯罪(伤害)与过限行为(伤害致死或杀人)构成的犯罪之间具有重合性。A[故意伤害罪]——A+[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3、如果意外事件,不需负任何责任。
刑法考点第二十四讲,共同犯罪的脱离(成立犯罪中止)。1、预备阶段:1共同正犯,欲成立中止,须消除自己对其他实行者的物理上、心理上的因果性。例外,如果是主谋,必须积极努力采取有效阻止措施。2教唆犯,打消被教唆者的犯罪意图。3帮助犯,消除自己的帮助作用。
      2、实行阶段:1对共同正犯,须有效阻止其他正犯犯罪2对教唆犯、帮助犯条件与预备阶段要求一致。
刑法常考点第二十五讲,死刑的限制使用。三类人不适用死刑:
      1、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2、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审判时包括整个羁押期间:审前,审判期间,判决后执行期间;怀孕指在整个羁押期间曾经怀孕过即可;
      3、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审判时的理解与怀孕一致,例外是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可以适用死刑。
刑法常考点第二十六讲,累犯。重点掌握:
      1、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不成立累犯,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时间;
      2、缓刑不存在累犯的问题;
      3、累犯的后果,应当从重处罚,不能适用缓刑,假释;
      4、特殊累犯:前后罪主体不要求已满十八周岁,不要求被判或应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没有时间限制。
刑法常考点第二十七讲,自首。重点掌握:
      第一,特别自首,1、主体:必须是依法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2、如实供诉的罪行要符合1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2与司法机关已经掌握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
      第二,共同犯罪的自首,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
刑法常考点第二十八讲,刑法第72条,缓刑的适用条件。(1)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人
      (2)犯罪情节轻、悔罪、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影响。
      重点掌握:
      1、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符合条件的应当宣告缓刑,其他是可以。
      2、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3、缓刑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刑法常考点第二十九讲,假释的适用。重点掌握:
      1、时间要求:有期徒刑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
      2、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刑法常考点第三十讲,追诉时效。1、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不再追诉;5年以上不满10年,经过10年;10年以上,经过15年;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2、追诉时效从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不是既遂),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3、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后罪成立之日起计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4475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重庆晨曦微光6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郑州都市传说6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青岛梦幻岛2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还有疑问? 马上咨询38659位在线律师,3分钟快速解答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