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是怎么发现的?
1、武士俑
武士俑是所有兵马俑类别中最为普通的一种,头绾圆形发髻,一脸严肃,身穿交领右衽长衣,外披铠甲,下身穿短裤,腿扎裹腿,有的穿短靴,有的穿方口齐头翘尖履。
2、骑兵俑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筒马靴,一手牵拉马缰,一手提弓,陶马背上塑鞍鞯,头上戴着络头、衔、缰。俑和马的大小与真人、真马相似,造型准确,形象逼真。马身长约2米,通首高1.72米。骑兵俑身高1.80米,立于马前,一手牵拉马缰,一手作提弓状。
3、步兵俑
步兵俑是秦陵兵马俑中的一种,头包发巾,身穿铠甲至腿部,带护膊,腿扎行藤,右手空拳半握上举,原持长柄兵器,神态显的十分威武。
兵马俑分布:
一号坑内东端有三列横排武士俑,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似为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南北两翼的后卫部队。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
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
二号坑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大致可分为弩兵俑方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兵俑混合长方阵,骑兵俑方阵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0多辆,并有大量金属兵器。
三号兵马俑坑似为统师三军的指挥部,出土68个陶俑和4马1车。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1974年,当时的农民杨洪泉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的兴隆村进行水井挖掘时,偶然发现了第一个兵马俑坑。这个坑被命名为兵马俑坑一号,里面埋葬着大量的兵马俑和战车。兵马俑的惊人规模和精细制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兵马俑的发现引起了专家学者和考古工作者的兴趣。随后,中国国家文物局成立了秦始皇兵马俑考古队,对兵马俑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挖掘和研究。
从1974年到现在,共发现了三个兵马俑坑,分别被称为兵马俑坑一号、二号和三号。每个坑中都发现了大量的兵马俑和马车,构成了一个宏大的军队陪葬系统。这些兵马俑栩栩如生,各具特色,根据其服饰、姿势和武器等不同特征,可以分为将军、士兵、骑兵等不同类型。
兵马俑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军事制度有着重要的价值。它们被视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