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庙碑的书法赏析

 我来答
戴凡迩OR
推荐于2017-11-25 · TA获得超过45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1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111万
展开全部

前人书论把众多汉碑就其特征分为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而《华岳碑》被认为兼三者之长。在碑碣云起的东汉,可称为汉隶书法的典型。明郭宗昌《金石史》称其“结体运意乃是汉隶之壮伟者”。清翁方纲说得更直接:“此碑上通篆,下亦通楷,借以观前后变之所以然,则于书道源流是碑为易见也。”(《两汉金石记》)刘熙载也说:“磅礴郁积,流漓顿挫,意味尤不可穷极。”(《艺概》)
原碑毁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关中大地震,今存庙中者为后人钱甫实重刻。目前所知原石拓本传世见著录者有四,即“长垣本”、“华阴本”、“四明本”、“玲珑山馆本”。它们各有所长,同为至宝。四明本整纸装裱一轴,未经剪裁,保存了汉碑的原形,整幅古纸斑驳,墨彩浓淡淡幻。严可均题曰:“如轻云笼月,神骨俱存”。
作为纪功铭德的《西岳华山庙碑》,当然以庄重的“庙堂文字”来表现,刻写十分精到。其碑额篆书婉丽多姿,而碑文隶书笔划丰润,变化多端,奇妙精绝,华丽优美、俊逸遒劲,整饬端庄。其字体方整匀称,气度典雅,点画俯仰有致,特别是那象征波势的刚劲意味和痛快无比的笔致,一直为学习汉隶者所特别看重。金农曾说:“《华山》片石是吾师。”何绍基把《华山庙碑》作为其习隶书的字课,而刘炳森隶书也见《华山庙碑》真趣。
东汉以后,隶书的体式由细长化为方整扁平,笔画增加了波磔。八分书加强了古隶运笔的律动性,强化了其波势,大大增强了古隶的装饰性效果。这类隶书代表性汉碑有《礼器》、《史晨》、《乙瑛》、《曹全》等以及我们现在所讲的《华山庙碑》。这几个汉碑书法总体风格虽然大致相同,但《华山庙碑》在厚重、强韧等方面却高出一筹。由于受儒家中和美学思想的整体笼罩,因而,《华山庙碑》审美范式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早期汉隶方拙、奇古的倾向,将装饰意味极浓的八分披拂做了有效的限制,而使其呈现出情理交融,文质彬彬的审美风范。在充分吸取汉简帛书笔法飘逸的基础上,又加以刀法的融摄,从而使体势和笔画呈现出刀笔结合所特有的遒劲的韵致。尽管如此,《华山庙碑》书法依然含有大量篆书笔意。这就说明,东汉隶书不能完全摆脱篆书固有的影响。
《华山庙碑》结构紧凑,安稳匀称,虽有一定规律,但没有程式化,并不字字满格,一成不变,而是字形大小错落,变化多端,或方或扁,或收或放,平中求变,稳中求险。同字有不同造型,同偏旁有不同的写法,同样的笔画能分别出不同的感觉。由于字形方少扁多,因而从整碑上看,有字距大行距小横看紧凑成列的感觉。其在点画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一是横波顿挫有拉伸之感,中段细瘦而骨力不减,尾部着力铺毫,平势出锋,富有节奏感,波磔虽有强调之意,然顿挫有致,得体得法;二是撇末呈上翘之势,别致灵动。捺笔波挑之势伸展,意态舒远;三是折钩笔,辄用上宽下窄之势,似戴绅士之冠。钩末含蓄凝练,间或有少数出锋,以示变化;四是“走之底”,都是双点走之,双点的用笔各有变化,而“走之底”捺笔开展,顺畅且富有张力。
在临习《华山庙碑》时,我们必须善于体会此碑的历史背景与技法,以及带有篆意的特点。要特别讲究其笔画质素,不可一笔带过,须从笔锋提按中达到最佳效果。由于风化而出现写刻不工整或笔画不大清晰等问题,初学书者可选用历代临习《华山庙碑》的优秀墨迹进行练习,等到掌握一定基本功后,再直接研读、临习碑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